本人想写一篇毕业论文请高手指点
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005-0892 (2001) I1-0032AA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
文也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城的各种公共风险最终都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作
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
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会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这转透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
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财政;风险;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作老简介文RI.. ii西kt4}学教9(南A 330013)
自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如何防范和化解财
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各方关注.
其根源在于,人们透过亚洲金融危机看到了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如金融风
险,内外债风险,社会保障风险等,最终都可能转化为
财政风险.
所谓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
国家机器不能正常运转而巡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值得
注意的是,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
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
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
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
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地方
政府及财政部门尤其需要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一,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高速增长,财政
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后,中央和地方财政得到了很大发展,财政实力进一步
增强.但是,由于受历史原因,地理因素以及政策,体
制诸多方面的影响,全国仍有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尤
其是一些经济长期落后或老少边贫地区,财政长期处于
困难状态甚至是风险状态.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形
式有:
1工.财政赤字.近年来,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刚性不
断增强,支农,教育,科技三项法定增长以及确保工资
发放,政法经费保障,粮食风险基金配套安排,社会保
障"兜底"等多项关系大局的支出,使得一些地方财政
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虽经各级财政努力增收节支,采取
各项措施平衡财政收支,但全国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县
(市)出现财政赤字.1998年,全国地方一般预算赤字县
共计,93个,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山东,
广东等7省市没有赤字县外,其他一些较为发达的东部省
份也相继出现赤字县.由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财政基本
上属于"吃饭型"财政,开支标准较低,用于建设性支
出所占比例很小,因而财政内部调节能力很弱;即使这
些地方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那也是在财力十分紧张或
存在支出欠账情况下的'低水平''平衡.一级财政如果
连续出现高额赤字,且滚存赤字达到年度本级财政收人
的一定比例时,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不能按时
发放,行政办公经费,法定支出项目等不能按标准及时
开支,从而对政府履行法定职责产生影响.
2.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涉外彼务.包括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
款.有资料显示,自1980年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以来至1998年,世界银行对我国承诺的贷款总额达到
309.27亿美元.其中,硬贷款214.03亿美元,占贷款总额
的69.2%a;软贷款95.24亿美元,占30.8%,用以支持200
个项目.目前,很多项目已进人还本付息阶段.但由于
市场变化以及天灾人祸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项目经
济效益差,有的投产之日便是亏损之时.特别是有些农
业项目,本来经济效益就较低,还分散到千家万户,因
而还款能力更是一卜分低下.国家不得不通过上下级财政
往来扣款的办法,来确保债务本息的偿还,维护国家对
收稿日期:2001-09-3032
万方数据
外借款的信誉,但同时也给负债县乡R政增加了很大压
力.
(2)国债转贷.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
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
增发国债共计360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
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这些国债资金,转贷到地方部分的,目前已
逐步进人还本付息阶段.由于目前那些建设项目还没有
完工或还没有完全取得收益,故地方财政还本付息面临
困难.
(3〕县乡债务.不少地方县乡债务形势严峻,有的
负债规模已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这些县乡债务除了财
政直接借款外,主要是政府,部门,企业借款由财政担
保,其中有国内各金融部门的信贷借款,上级财政周转
金借款以及直接向其他债权人所借的款项.而所借资金
部分被用于投资办厂,搞一些'政绩工程"或兴办一些
社会公益事业;部分则被用于非生产性投资,甚至挥霍
浪费.这些债务已有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债务,甚至是
呆账.乡镇财政部门因涉及债务担保事项而遭法院封账
之事已屡见不鲜.
3.财政挂账.其中最为严重,给产粮省财政带来沉
重包袱的就是粮食亏损挂账.至1998年底,全国累计消
化老挂账426亿元,消化进度为78%,其中:政策性挂账
398亿元,消化进度为82%.但老的挂账尚未完全消除,
新的粮食亏损挂账又接踵而来.据统计,从1992年4月1
日至1998年5月31日止,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新增粮食财
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2015亿元,其中新增粮食
财务挂账1466亿元.消化这些挂账,无疑将给产粮省财
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4.拖欠工资.欠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是近几年
来经济欠发达省份县乡财政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
机构膨胀,人员增加,工资标准提高,财力供给不足等
原因,欠发工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比较普遍.
从县一级看,欠发公务员和教师工资,主要是"拖"的
问题,一般事后可以补发;到了乡镇一级则更加困难,
有的出现积欠现象,工资不能足额到位.而长期拖欠的
工资主要是地方出台的一些补贴性工资(如菜篮子补
助)以及近年增资中地方财力白筹安排的那部分.然
而,县乡两级的中央或省垂直管理部门的职工工资不仅
没有拖欠,而且有的标准还较高,与当地公教人员工资
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收人七的不对称性,直接影
响到基层公教人员队伍的稳定,也给县乡财政带来了压
力.
5.收支"水份".从经济学上看,经济的发展水平
决定了财政的收支水平.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在经济工
作中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片面追求高标准;为了
体现"政绩"甚至弄虚作假,营造经济虚假繁荣.体现
在财政上,反映最为明显的就是提出的财政收人增长幅
度不切实际,脱离税源,造成一些县乡财政为完成收人
任务,硬性摊派,寅吃卯粮,买税卖税,甚至直接在账
上弄虚作假,虚收虚支,虚frz平衡.这些虚收虚支部分
在一些地方占当年财政收人的程度不一,有的高达10%
至20%,甚至更多.令人担心的是,这些虚收虚支部分
将进人第二年的增长基数,逐年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是一些县乡财政收人年年增长,而可用财力却停滞
不前的原因.
二,地方财政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造成部分地方财政存在一定风险的原
因比较复杂,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综
合反映.但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效益低下,从而导致地方财政承担风险的能力薄
弱.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
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东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差
距也在逐渐拉大.据统计,1999年全国地方财政收人
(一般预算收人)亿元县共计593个,其中:亿元县最多
的是山东省,为69个;收入超3亿元的60个县〔市)中,
有53个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与之相比,西藏,青海没
有亿元县,宁夏仅有i个,其他中西部省份也相对较少.
593个亿元县的地方本级一般预算收人为"10.57亿元,
占全国地方一般预算收人的19.8%.然而,1999年,全
国有地方国家级贫困县574个,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
区和革命老区,这574个贫困县的地方本级一般预算收
人为247.35亿元,仅占全国地方一般预算收人的4.4%,
县〔市)数量基本相当,收人相差却如此悬殊,贫困县
财政状况可见一斑.然而,无论富裕与贫困,一个地方
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政府所担的职责都是一样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直
接依靠财政才得以维持的,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住
房制度的改苹,企业破产制度的实行等,无不与财政息
息相关.
2.体制因素.其一,从总体上讲,财政体制改革落
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在支出上没有解决好"越位"
与"缺位"向题,使财政该退出的没有退出;计划经济
体制下的包袱没有甩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包袱又背
了上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财政具有公共性,财政
.33.
万方数据
支出应退出一般竟争性行业,项目的投资.但目前从上
至下,公共财政一直处于"构建之中,没有一个明确
的指导意见.其二,从财政体制上看,1994年的分税制
改革,对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提高中央财政的'两个
比重"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在体制
上把贫困地区与全省财政捆绑在一起,全国一刀切.从
实际情况看,经济发达的省份可以在省内进行调剂;而
经济欠发达省份,省内调剂就困难;贫困地区则要承受
更大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各省根据本省情况又制定
了省以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基层
财政体制环境并不宽松,从而造成体制土的层层'.盘
剥,.,加大了下级财政对上级财政的依赖,影响了县乡
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3.政策因素.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是
导致地方政府偿债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的因素之一.一
方面,由于事权的错位,认为本级政府的事未必由本级
政府自行解决,本级政府的举债总会有上一级政府"兜
底",于是草率举债,形成不了对偿傲的硬约束.另一
方面,一些债务还款时限较长,没有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制,使得一些举债项目经济效益低下,还款能力差.由
于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相称问题的存在,中西部地区
的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人难以满足履行支出职责的需
要,也是导致这些地方政府俄务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特别是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其收人在上解上级政
府的同时,其支出职责范围没有随之改变,财政负担如
故.近几年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虽然年年增加,
但对解决地方财政困难来讲,仍是杯水车薪;另一方
面,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与地方的迫切需求,
也有一个是否相对应的向题.同样,由于政府间事权划
分不清,逐渐形成了"上级出政策,下级出票子的格
局.
4管理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理财方式
上思路不广,仍囿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不善于运
用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来驾驭和调控经济;仍乐于充当
微观经济投资和管理的直接主体.一谈到发展经济,就
采取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税收优S的办法;一谈到搞
开发区,就一哄而上,廉价出让土地,财政减税让利.
特别是在资金的筹措上,大都通过政府强行干预,迫使
财政担保.对这种财政担保借来的钱,很多借款单位自
然是不愿偿还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在发展经
济上往往急于求成,忙于上项目,疏于管理监督,使当
地经济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超过财政承受能力.
除此之外,税收的流失和财力的分散也是质发地方
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对策
I.从体制上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体制问题
是财政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人的增
多,中央财政收人占全国财政收人的比重在达到宏观调
控比例的前提下,建议中央适时调整对中西部地区"两
税,,的分成比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倾斜政策,调
动这些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省以下财政体制上,
要适当调整各级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使各级财政履行
其职能有基本的财力保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域经济
上;合理调整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分类确定各乡镇的
财政体制,给乡镇一级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活力.对
一些经济不发达,财政特别困难的乡,可以推广由县级
财政核定其财政支出基本需求的办法,主要是解决好工
资发放和正常工作运转所需的资金,即支出由县级财政
核定,缺口由县级财政补足.建立规范,科学的转移支
付制度,逐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推动困难地区发展经济,培梢财源.
2.遵循市场规律,加强财源建设.财政问题归根到
底是经济问题,改善财政状况,摆脱财政困难的根本出
路在于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发展经济,
夯实财政基础,壮大财政实力.要转变财源建设的投人
方式,实现由过去的以政府行为为主向市场行为为主,
由偏重财政直接投人向间接引导,由侧重公有经济向公
有和非公有经济并重的转变.广泛筹措财源建设资金,
摒弃财政直接投资或靠财政担保的办法.采取贴息方
式,充分发挥相关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吸附作用和国债
转贷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小城镇建设和新兴产业的开
发,抓好投资"载体"的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特别是民问私人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消赤减债.妥善解决财政赤
字和乡镇愤务问题,对于稳定和巩固基层政权具有重要
意义.有赤字债务的地方应结合实际,分步骤制定消赤
减债计划.在清理的基础上,对于确应由财政承担的到
期债务,要建立责任完备的偿债准备金,分年逐步偿
清;对于其中一些仍可经营的项目和设施,按市场规
律,积极予以转制或拍卖;对于不属于财政承担的债
务,则按照'谁受益,准负担,谁借款,谁还款"的原
则,分别进行清偿.加强和细化预算管理,年初预算安
排不能留有缺日;执行中出现的减收增支,要采取措施
子以弥补.对于历年的滚存赤字,主要应由当地逐步加
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中央,省级财政要拿出一定
万方数据
财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4.科学界定财政供给范围,逐步解决支出"越位,,
与"缺位"问题.应根据改革的总体要求及建立公共财
政框架的需要,合理界定财政对事业单位的供给范围,
如可以按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程度相应界定财政是否供给
其经费,以及供给的项目和比例;应把支持公益性事业
发展放在政府的重要位置上,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
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事业;应依法保障义务教
育经费.而对有收人的半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只给定
额补助,单位可依法组织一部分收人,如开放高等教育
市场,逐步减少对非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对经营性事
业单位,应促其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同时,应改进
和加强财政管理,增强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越
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越要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
人员编制,减少经费开支.
5.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增强还款责任意识.世界银
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的
大量投人,为经济发展注人了活力.因此,地方政府要
高度重视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管理,建立起权,责,利和
借,用,还相统一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和经济效益的论证工作,确保项目预期收益的实
现;制定每个项目的还款计划,坚持谁借谁还的原则,
明确借款单位是还债的第一责任人;规范政府外债担
保,对需要财政担保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应视财力
情况每年从预算安排上留出偿债准备金,以防将来大规
模还款给财政带来的冲击和风险.同时,建立必要的借
款单位财产抵押和还款保证金制度,完善手续,落实好
配套资金和还贷资金来源.而对市场竞争性项目应采取
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按法律程序办理,
财政不予担保.
6.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提高财政收人质量.财政工
作必须始终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弄虚作假行为,把财政
收人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和有可靠税源的基础之上.税
收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实现税
收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既要防止有税不收,又要防
止和纠正为了完成不切实际的收人任务,违反政策收
"过头税"或摊派税收的错误做法;坚决取消少数地方
把干部职务晋升与财政收人增长硬性挂钩的做法,杜绝
垫税,引税,买税,卖税以及摊派和虚收虚支等弄虚作
假行为.
参考文献:
Ill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1999)
志社出版,1999.
仪]财政部一中国财政年鉴(2000)
志社出版,2000.
1.31湖北省地方财政风险课题组.
fil.财政研究,2000, (4).
IZ1_北京:中国财政杂
1Z].北京:中国财政杂
地方财政风险间题的研究
贵任编校:谭安华
(上接第21页)制其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改造,
增加技术含量,加快传统产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
化的过程.
3.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我们应该看到,以外贸
依存度作为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准有一个很大的缺
陷,就是未将服务贸易的情况考虑在内.而服务贸易是
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所以我们不应满足已取得的
成果,要以加入W"LO为契机,加快服务贸易国际化进
程.特别是鼓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加强政策
协n和指导,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更
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4.在强调努力发展外贸的同时不可忽略扩大内需.
根据前面的分析,出口依存度的增长应该对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有贡献,但不宜喧宾夺主.中国具有典型的大
国经济特征,从长远看,扩大内需是根本.根据林德的
代表性需求理论,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
首先必须是一种在国内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也就是
说国内需求是一种产品形成比较优势的前提,所以扩大
内需也可以成为促进出口的手段.只有走内,外贸相结
合的道路,才能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
地发展,而那种条件下的外贸依存度也一定是最适合
的.
参考文献:
11]唐MAR.
121隆因强
20IX,(11)
131王洪新,
易向题,2000,
I4l尚琳琳.
2000, (2)
适度开放论f叫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如何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fil.国际贸易向题,
刘长庚解开"贸易顺差悖论"之谜111_国际97
{12).
出01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111.财经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刘仁彪
35"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