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怎样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新生来源于全县各个乡镇,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及方式、语言表达、身体素质、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让这些学生走到一起,对每位学生来说,他们遇到的都是新的(新人、新事、新环境等)。
如果在这时班主任能够抓住时机,正确引导,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将会为以后班级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若班主任不能很好把握时机或教育不好,将会为以后的班风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所以,作为新生班的班主任,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的。
一、加强“纪律”教育
《仪陇中学学生生日常行为细则》对学生提出了统一要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知道并能按此执行,我就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全面落实,积极配合学校的学前教育。
从而来培养他们的多种道德情感,鼓励其对自我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同时,组织学习有关校纪校规,使他们明确怎么做才符合一个合格高中生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又和同学们一起制定出班规、班训作为修身、正行的准则。
二、加强“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教育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高中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加强,但又缺乏前进的目的性和自觉性,部分学生有讨厌老师管教、不团结同学、自以为是的不良倾向。
因此我把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培养作为入学教育的重点之一。
为做好这一点,针对入学后教师节临近的日子,组织学生给班级认课老师赠送贺卡表我心意的活动,同时,强调我们尊敬老师,就是在尊重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与老师处理好关系。
在家,要孝敬父母,不对他们说粗鲁话,多帮助他们做事,你们不要忘记父母对你们的养育之恩。
更要珍惜父母为了我们读书所付出的劳动,那就是我们坐在教室里,自己学的知识对不对得父母给我们交的学费和生活费。
另外,与同学要友好相处。
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友爱的重要。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情感。
还有人说过:“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于是我教育学生要交朋友,但是要交益友,不交损友。
在交友的同时要分清友情与恋情,团结与团伙的区别。
教育他们在交往中,既要学会尊重自己,又要学会尊重他人,克服自卑或自傲的心理,敢于和善于与人交往,并教给学生处理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老师与同学的关系。
三、建立“三个”记录
第二个记录就是问题学生帮助记录,由于学生来自各个学校,一些学生有一些坏习惯,比如留长发、怪发、穿奇装异服、戴项链、穿拖鞋、抽烟、看小说等,对于这些学生只要发现一个,就教育引导一个,并配合他自己写的认识且记录在专门的记录本上,便于今后对多次犯错误学生的教育引导有事实依据。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确实应该改正自己的行为了。
第三个记录就是对学习后进生的记录,因为高中毕竟还有一个高考,很多学生进入高中,由于学科的增多,知识的难度加深,很多同学来了就不适应高中的学习。
就会因此而放弃学业,转入做其他违规违纪的事情。
四、说服教育和惩罚教育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现在教育界对惩罚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地雷区”,没有人敢去沾惹。
对于那些违纪违规的学生老师和学校是无能为力。
但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如果没有惩罚教育加以辅导,那么说服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小的。
有时候可能还会起到副面作用。
开学第一周,我班就有一个学生通宵在网吧上网,被我发现后,我找其在我办公室谈了一节课的话,该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办上做了检讨。
我也认为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出现违纪事件。
所以也就没有过分处理。
但是就在处理这个学生的当天晚上。
我班就有三位学生在上自习时间跑到网吧上了三节课时间的网,可见我对学生的教育根本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反而给他们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违反学校纪律到外上网不会受到什么处罚。
导致了晚上三位同学利用自习课上网。
对晚上三个同学的事情,我对带头的同学实施了合适的体罚。
扭了一个同学的耳朵。
并对其教育的态度变得更为严厉。
有了这次的教育后。
我班开学两个多月来没有一个同学在正常行课日到网吧上网。
可见,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实践过程,并不是理论上所说的那样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
我认为,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不是不能实施惩罚,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所犯事情的性质,对学生实施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五、加强“安全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能影响和改变人,它能使人振奋,也能使人颓废。
对学生来说,优美、舒适、安全的环境是学习、成长的必备条件。
加强“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应从指导学生熟悉周围环境入手。
新生一入学我就向学生介绍学校周围的环境,相邻单位及往返的安全路线;学校内部各科室的位置,介绍办事应找的科室和负责人。
指导他们如何保护学校的环境,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怎么保持教室、宿舍的卫生整洁;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卫生扫除,人人争当环保使者,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安全、优美、整洁、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