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山的诗词
一、刘致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赏析
张养浩
(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后来辞官归隐。其散曲主要是辞官后写的,集名《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现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曲两套,诗歌和散曲,表现出对下层人民的极大同情和爱护。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元曲
栏目关键词: 元曲三百首
体裁: 散曲
年代: 元 内容介绍
原文
原文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张养浩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①,如今把菊向东篱②。
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
往常时狂痴③,险犯着笞杖徙流罪④,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⑤。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可用以记事备忘。丹墀(chí):皇帝殿前的台阶。
②如今把菊向东篱:此句是借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表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③往常时狂痴:过去头脑痴傻。
④笞(chī):用竹板打。杖:用棍子打。徙:流放。
⑤课:先拟定题目然后按题作文。
赏析
赏析
[赏析]
作者在《雁儿落兼得胜令》中描述了为官时与退隐后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况。全曲用对比的笔法,形成强烈反差:在朝时必须卑躬屈膝,秉笏立丹墀,处处仰承权贵意志,如对朝政有所论谏,则可能被判刑。辞官后的生活却悠然轻松,自在飘逸,人如在世外桃源中。这种比较完全是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因而对当时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格外有力,态度也极为鲜明。
二、赵义山的科研项目
(一)、个人主持并已完成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1、“元散曲研究”(国家青年社科基金1991年课题,1991年—1993年完成)
2、“巴蜀文学研究”(四川省“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本人主持并承担“四川历代曲研究”,1986年—1990年完成)
3、“巴蜀文化大典”(四川省1994年社科重点项目,本人为主要策划者与主持者之一,任全书常务副主编、《文学卷》主编。1994年—1997年完成)
4、“20世纪元散曲研究史论”(广东省教育厅2000年课题,2000—2002年完成)
5、“明清散曲研究”(本人主持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课题,2005年完成,结题鉴定被评为优秀成果)
6、“明代散曲史论”(本人主持并承担的广东省社科基金2002年课题,2005年完成)
(二)、参与完成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子项目
1、“中国文学通论”(傅璇琮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金元散曲部分的撰稿任务,2004年完成)。
2、“《全元文》编纂”(李修生教授主持的国家古籍整理“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吴礼部集》的校点任务,1999年完成)。
3、“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李修生教授主持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1988年重点规划项目,本人应邀承担约20个剧本的研究和撰稿,并参与全书统稿。1991年—1994年完成)。
4、“中国文学通典”(邓绍基等人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小说典》的部分编写任务,1994年—1995年完成)。
5、“中国文学研究概论”(季羡林教授等主持的北京市社科基金1998年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辽金元卷》散曲研究概论部分的编写任务。1998年—1999年完成)。
三、散曲分为哪三个部分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 小令与套曲。
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 生的体制。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 过曲”与“重头小令”。
“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 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 “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 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
而 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① 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 者,也可“借宫”。
②一般说来应有尾声。③全套必须 同押一韵。
套曲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包容比较复杂的内 容,因此既可用来抒情,也可以叙事。 散曲与诗、词相比,在诗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① 它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 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
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 中,不能加在句尾。②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 当时北方话音韵。
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不换韵。但是, 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
③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了 诗、词的偶句作对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 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变化中,具有端 饬严谨的气度。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 形式特点。
总之,散曲是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 形式,比起诗、词来,它比较自由,但也有些方面更为 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