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幼者本位,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

    1、第一是“幼者本位”。

    这是根据他的进化的人类文明发展观而形成的。

    在这样一个基点上,他关心人类的发展,关心未来,反对为传统而牺牲未来,反对为老人而牺牲孩子。

    他的那段名言众所周知:从觉醒者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强调的是“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同时他提出了三点:一是“理解”,即理解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成人的预备”,也不能当作“缩小的成人”。

    二是“指导”。

    他指出不能用同一模型要求孩子,指导者应该是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

    三是“解放”,他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2、第二是“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的疑问。

    那一代人对老一代似乎不抱希望。

    陈独秀办《新青年》,只对青年说话。

    鲁迅关心的是孩子,考虑到没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

    如何拯救这些没吃过人的孩子?使他们避免吃人和被吃的命运?回答仍然是教育。

    启蒙立人,从广义上说,也是教育。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最突出的特点是是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

    儿童就是儿童,有其天性,不同于成人。

    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要理解他们的特点,不能把他们当作“缩小的成人”,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大人”。

    同时,对孩子不要限制太多,不应要求过于苛刻,不要只是吹胡子瞪眼吓唬他们,更不能像成人社会里的大家长那样依靠谎言和制造恐怖。

    这是鲁迅的一个重要思想,其要义是让孩子们活得自由,活得舒展。

    鲁迅的这种教育观与中国传统很不相同。

    扩展资料:

    展现了鲁迅先生教育观念的文章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在文中,鲁迅先生以儿童的眼光追忆往事,又以成年人的眼光做出审视和评论,给予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儿童教育观念。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先生于1919年10所做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原载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6卷6号)对父子关系做了深刻的反思,阐明了自己“以幼为本”的观念。

    鲁迅先生指出:“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