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最高的诗词

一、王维什么诗的成就最高
王维(701 — 761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维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十九岁时进京应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中进士。他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中,王维被叛军俘虏,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王维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所以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他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风光、山水田园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还是边疆关塞的壮 阔荒寒,或者是小桥流水的恬静优美,王维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无比完美的 鲜活形象,虽着墨不多,但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为一个整体。
王维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的王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他为“诗佛”。
王维著有《王右丞集》,存诗 四百首。
二、中国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
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
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
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
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三、中国诗歌诗上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是哪一首
春江花月夜1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2,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3,月照花林皆似霰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5。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6? 可怜楼上月徘徊7,应照离人妆镜台8。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9。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10。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1。
昨夜闲潭梦落花12,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3。
注释: 1.《春江花月夜》是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为吴地民歌。 2.滟滟:水波闪耀 。
前四句写海月初生,万里月明。 3.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4.霰:细小的雪粒。"江流"以下四句写秋夜的江畔,空气清新,花林似霰。
人不觉得霜飞,但汀洲沙滩已经被清霜覆盖了。空里流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空落下的。
5. "江天"以下八句: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江天一色,皎洁澄明。诗人发起了千古浩叹,探寻着宇宙奥秘和人生真谛。
感悟着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 6."白云"四句:白云飘离青枫浦,象征游子离去。
扁舟子:代指游子;相思明月楼,指思妇。 7.月徘徊:月照妆楼,思妇徘徊难眠。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8.妆镜台:梳妆台。
9.玉户:华美的屋子。捣衣砧:洗衣用的石头。
这两句说月光时时处处引起她的相思之情。 10.逐:追随。
月华:月光。 11."鸿雁"两句写月光普照之深远,引起人深远的相思。
雁长飞也飞不出月光;江中潜游的鱼也在明月照耀下跳出水面。那么,鱼、雁是否可以传书呢?长空寥廓,大地辽远,音信难通。
12.闲潭:幽静的水潭。这句说昨夜梦见潭边落花。
13.最后六句写时光流逝,青春易去,相思的人却天南地北,而且不知归期。竭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
潇湘:水名,在湖南。 《春江花月夜》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那是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开篇触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仿佛沾上了的轻灵的白雪,花月交映,银辉闪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桥牌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与宇宙的奥秘,叩问着时空与生命:有限的个体生命能够超越时间的规定而获得永恒无限的价值吗?千古奇问,触入永恒之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命却一代传一代,没有穷尽,如同江月永恒于宇宙天地。
莫非江月也属情种,它在等待自己的情人吗?如果江月有情的话,那么人就应该更有情;但是有情的个体生命有限,看看长江流水的永恒,那后浪推前浪不正像人类的代代相传吗?诗人似乎从宇宙天地顿悟到有限与无限的平衡。这是诗化了的时间,诗化了的哲学。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熟悉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
四、“苏门四学士”中谁的词成就最高
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 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
在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苏轼最欣赏和 重视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对他们培养、奖掖和荐拔过。最 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且加以宣传的正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 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由于苏轼的推 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四人于是被称作“苏门四学士”。然而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出于苏轼门下,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同一文学流派。
“苏门四学士”中,秦观的词成就最高。秦观( 1049-1100 ),字太虚、少游, 号淮海居士,高邮人(今江苏省高邮市)人。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 韵兼胜。代表作有《满庭芳》(山抹微云)、《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 英疏淡)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 生的好言语”。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 臭腐为神奇”的名句。
。
五、1.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是“李杜”.李白,字(),号(),
1.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是“李杜”.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后人誉为(“诗仙 ”), 他的代表作有《将进酒 》、《蜀道难 》、《静夜思 》等.杜甫,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后人概括他们的诗风,称(李白 )的诗雄奇豪放,(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2.中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的代表作有《 秦中吟》、《 长恨歌》、《琵琶行 》等. 3.刘禹锡,字(梦得 ),我们读过他的铭文《陋室铭 》、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习上见赠》. 4.晚唐以号称“小李杜”的二位诗人最为著名.“小杜”,即(杜牧 ),字(牧之 ),代表作有诗作>、赋作等.“小李”,即(李商隐 ),字(义山 ),代表作有〈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夜雨寄北 〉等. 5.韩愈,字(退之 ),自谓郡望(昌黎 ),他的代表作有《师说 》、《马说 》等.柳宗元,字( 子厚)唐朝(河东 )人他的代表作有>,>.二人并称“韩柳”,一起倡导"(古文 )运动'',主张(宗经明道 ).他们与宋朝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