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李后主诗词的特点

    一、我国古代诗人李煜的诗词有哪些特点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

    诗文均有必须造诣,以词的成就最突出。其作品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沉痛,对往事的追忆,以自身感情而作。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二、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扩展资料:李煜的诗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

    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三、李煜词的特点是什么

    李煜的词的特点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等。

    王国维对其词特点的评价: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人物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xiáng)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词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词作代表: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静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一桁”句:一说“一任”;“金剑”:一说“金锁”,也有作“金敛”)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四、我国古代诗人李煜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李煜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他精通书法,善于绘画,通晓音律,在诗文方面均有必须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髙。他的词风格细腻婉约,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

    他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早期的词多以歌咏爱情为主,这主要和他的两位宠妃大小周后有关。

    大周后,名娥皇,是一位姿容曼妙的才女,不但精通经史,擅长音律歌舞,还弹得一手的好琵琶。19岁那年,周娥皇嫁给李煜为妻。

    婚后,夫妻两人鹣鲽情深,常常在宫苑之内一起吟诗作赋、编排歌舞,常常是由李煜作词,娥皇谱曲。可惜好景不长,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周娥皇因病去世,李煜悲痛万分,亲笔撰写数千言的诔文,以示哀悼,其中有这样几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

    皇皇望绝,心知如何!暮树苍苍,哀摧无际。历历千欢,多多遗致。”

    真可说是一字一泪,感人肺腑。娥皇死后,李煜的恋爱对象变为了她的小妹妹周嘉敏,史称小周后。

    小周后美貌绝伦,才艺也不输自己的姐姐,加之年纪尚小,正是天真浪漫之时,李煜对她更为宠爱。后来,小周后与他一起被掳往汴京。

    在汗京,夫妻二人寄人篱下,度过了一段屈辱的日子。小周后因其貌美,常被宋太宗赵光义召进宫里侍寝,李煜悲愤交加,日夕以泪洗面,此间更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

    如他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至今还在被世人传诵至今。

    五、李煜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李煜的词在艺术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直抒胸臆,略无讳饰,表现从生活里得来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明白率直,改变了晚唐以来不少词人惯用的曲折隐晦的手法。周济说:“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并称赞它“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介存斋论词杂著》);王国维也称他有“赤子之心”,“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都是指的这一特色。

    第二,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因而能引起异时异地虽然具体的生活遭遇不同却同具愁和恨感情的人的共鸣。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第三,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不流于空泛,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特别是对一些抽象而难于捕捉的思绪情怀,因为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就能触发读者的联想,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就写情来说,化抽象为具体,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以可感的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想象,从而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意绪和心境。如“粉英含蕊自低昂”(《谢新恩》),“百尺虾须在玉钩”(《采桑子》),就通过自低昂的花枝和垂挂在玉钩上的长帘,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作者那孤寂的处境和慵懒而毫无生趣的心情。

    另一种是通过比喻,将很难表现的一种思绪,具体化为一种可感的视觉形象,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上面提到过的以春草比喻离恨,以东流的春水比喻长愁,就是很著名的例子。

    第四,语言自然、精炼、明净,在古典诗词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少词句,明白如话,似脱口而出,实际是经过精心的提炼而不露一点痕迹,流畅而富于情韵,明净而含蕴丰富,不浅、不露、不生、不涩。

    六、李煜词的特点是什么

    他的词独树一帜,甚为后人称道。

    其词不用典,不雕饰,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语言朴素自然,个性鲜明,艺术技巧极高,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 7 5)他降宋时作为界线。

    前期的词已表现出李煜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

    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宋代王绖《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意境悲惨凄凉。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李煜: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七、李煜的诗有何特点

    李煜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