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21世纪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

    什么是21世纪核心素养?

    国际上热议的“21世纪素养”(21stCentury Skills,也有人翻译为“21世纪技能”,我认为“素养”更恰当一些)可以给我们以丰富启示。

    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

    (1)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

    (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北京市去年开始做一项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研究中国首都的孩子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素养。

    我认为我们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这个教育发展方式既包括孩子学习的方式,也包括老师教育的方式,还包括管理的方式,这三个方式都可以发生变化,而且是同时变化。

    我们在北京11个区县进行了调研。

    下面给大家看一些比较典型的结果。

    首先看孩子学习方式,特别是学习动机。

    我们发现,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只有10%是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个比例非常低。

    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吗?很难。

    没有浓厚的兴趣能产生诺贝尔奖吗?不可能。

    任何一个科技诺贝尔奖都是基于浓厚兴趣产生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们再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我们看到,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其次是老师提问题自己表达,第三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习,而喜欢完全听老师讲课的所占比例平均不到10%。

    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

    所以想要让中国孩子富有创造力,我们必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样他将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另一个调研结果是中国老师怎么给孩子布置作业。

    我们发现预习和复习排第一位,第二是做练习题,第三是查阅资料,第四是阅读图书,这四个选项都是围绕书本,目的是为了把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做得又快又好。

    而动手操作、专题研究、社会调查等重在培养能力的作业很少。

    所以我们的作业结构必须发生变化。

    我们再看看老师的需求。

    需求量最大的是改进或扩展课堂教学技巧,第二是增加学生学习特点方面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但是现在的国培项目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很多培训专家讲完课就走了,让老师学会教书、让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必须在常态课堂当中反复磨,磨一两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不是运动式培训能解决的。

    很多老师说他们最主要的障碍是时间和精力不足,因为各级政府机构对学校干预太多,学校没有自由,这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政府职能必须转变,必须让老师们安安静静地教书,这是第一。

    第二,中国的专家很多,中国现在研究教育的人有40多万,但他们对学校的了解真的很少。

    我做校长培训有20多年,跟校长接触很多,有的校长跟我讲,说褚老师您知道什么是专家吗?在我们校长眼中,专家就是鱼缸里面的金鱼,可以用于观赏,但是如果把金鱼拿出来放在河水里面,放在海水里面,它就不行了,因为不接地气。

    专家不了解实际情况,一让他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他就现出原形。

    我觉得中国教育研究者必须深入学校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提供切实服务。

    我们再看教学方式的变化。

    老师在教研活动中都在研究什么?大多在研究教学过程,其次是研究教学教法,对孩子的研究很少。

    在教研活动中,在目标分解教材教法分析方面,教研组长发挥作用最大,因为他们了解课标、了解知识体系,对教材非常熟悉,但是学情分析方面教研员就不行了,反而是普通老师最了解学生,为什么呢?因为教研人员已经脱离课堂,他很多年不教书,他的优势是知识优势、教材优势而不是了解学生的优势。

    在实际教研活动当中对学生情况分析很少,可能和我们教研活动当中话语权不一样有关系,教研活动中,普通老师没有发言机会,甚至自己不敢说。

    所以,教研活动将来让普通老师多讲讲孩子的情况,我认为这是重要的突破。

    我们再看最有效的教研交流形式,同学科同年级教研效果最好,为什么?因为教的是同一学科同一本书,第二是同学科跨年级,效果最不好的是跨学科同年级。

    但这种教研交流形式我认为非常重要。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本身不分学科,但是我们的学科教学深深割裂了,所以我认为教孩子不同学科的老师很有必要坐下来讨论讨论,该怎么样培养完整的人。

    我们现在提出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两种方式一个是纵向整合,比如英语一年级到六年级,横向整合不同学科之间老师整合,这种整合越来越多,需要加强这种教学方式。

    下面说一下管理怎么转变。

    管实际包括三个方面,学校怎么管老师、管学生,这是学校内部抓的;第二怎么管学校,第三怎么管政府。

    现在学校对老师、对学生管得很严,政府对学校管得很死,但是没有人管政府。

    过去为考而管,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我认为将来要发生变化,应当学校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结果,主动发展是过程。

    我们首先看学校怎么管。

    学校内部的管理关键在于抓住评价环节。

    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不能只看分数,所以现在教育部提出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再一个就是教师评价,评价教师也不能只看分数。

    我认为一个学校好不好的第一条标准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

    学好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会知识,二是学会做人,两个方面都要做好。

    老师要乐教、会教、教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也需要提高,现在师范大学对老师教学素养的培养甚至不如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

    分数很重要,但是分数不是重点,老师要让孩子喜欢学,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你这个学科,让孩子学会学习,特别学会今天讲的21世纪素养,这样不但学会知识,也学会做人,这才是真正的教好。

    好的学校让管理人员乐管、会管、管好。

    管理只是手段,管是为了学和教服务,三个乐属于情感建设,三个会属于能力建设,三个好属于标准建设,对于校长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