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老人宠爱孩子好吗

    现实生活中,祖辈往往与孙辈特别的亲,感情特别的深。

    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抚养”的现象,充分的扬长避短呢? 首先,要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

    1、自我价值再现的心理。

    老人在含辛茹苦地带大自己的孩子时,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

    可当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他们不再依赖父母,老人们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第三代的出现,使年轻的父母手忙脚乱,而老人们却能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子女养育下一代。

    而且第三代又是那么依赖老人,使老人的价值又有了再次体现的机会,老人们便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照顾孩子的工作中去。

    2、老人对孩子的依恋情结。

    老人与孩子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就像有一条解不开的纽带,连接着老人和孩子的心。

    有人说,“老人就像孩子一样”。

    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时,总是那么开心、亲密、和谐。

    这种依恋之情使老人一旦离开孩子,便会怅然若失,不知所措。

    一位奶奶曾对我说,“小孙孙不在家时,我心里空空的,不知道该干什么,真是想煞我了。”孩子成了老人生活的中心。

    3、爱的补偿心理。

    老人年轻时往往也因工作繁忙而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无暇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也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一切使老人们心存内疚。

    当他们迎来第三代时,他们有时间、有能力将这份感情加以补偿,因而他们对第三代倍加呵护,认为照顾好孙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老人有宽容、平和的心态。

    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老人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生活的磨练也使老人们拥有了一颗慈爱、宽容的心,他们希望孙辈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老人身边感受不到压力,这使隔代情显得更加自然、和谐。

    其次,要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

    1、珍惜老人的劳动价值。

    老人们精心呵护着孩子的生活,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是老人们对子女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要珍惜老人的劳动,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应心存感激。

    2、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

    “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由此而产生的天伦之乐,是人类情感生活中最让人痴迷的一部分,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

    老人与孩子间有一份默契,他们在一起,老人会觉得开心,充实,孩子则会更放松、自由。

    应让老人和孩子在欢乐、祥和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愉快地生活。

    3、尊重祖辈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经验。

    祖辈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教育经验。

    我们在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观的同时,也要耐心听取老人的一些经验和意见,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念。

    第三,应主动与祖辈沟通,取得教育上的协调一致。

    1、父母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

    因此,父母再忙,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当祖辈照看孩子时,父母万万不可“扔下”孩子不闻不问,而应主动与祖辈沟通,经常了解、关心孩子的生长、发展情况,与老人探讨育儿的方法,尽父母应尽之责。

    2、掌握方法,侧面提醒。

    要经常站在老人的角度三来看待他们的一些言行 ,尊敬、体谅他们,并且善于用恰当的方式加强与长辈的沟通,以取得教育的协调一致。

    当发现祖辈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应从侧面提醒老人,可以通过与老人讨论别人的育儿经验使老人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促使老人改变教育态度和方法。

    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

    3、给老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开拓老人的视野。

    我们应鼓励老人参加社会活动,携老人一同参加现代教育知识讲座,经常向老人介绍一些教育实例及书刊杂志,以丰富老人的家庭知识,转变家教观念,从而在家庭中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有分有合,注重情感交流。

    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以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事物都有两面性,隔代教育有着亲子教育无法比拟的各种优势,也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但无论存在怎样的弊病,隔代教育的初衷始终是朴素善良的。

    所以,只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两代家长共同努力“查漏补缺”,隔代教育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查漏:一些老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孙辈身上,对孩子过于溺爱,为孩子“全方位服务”,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予以满足,容易使孩子刁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日后难以与人相处。

    补缺:年轻父母要及时和老人沟通,提醒老人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帮助老人做到挚爱但不溺爱孩子。

    老人要把养育的态度从单纯的“疼”转化为“教”,对孩子要满足有限,帮忙有忌,适当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注意培养他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

    老人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可以协助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要为亲子间的交流创造机会,重视“父母之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作用。

    查漏:老年人体力有限,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会对孩子的活动范围和内容过多限制,不利于孩子健康体魄的形成,孩子也会因此减少与人沟通的机会,而隔代家长步入晚年后的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还会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补缺:在隔代家长体力不足的家庭中,年轻父母要特别注意补充给孩子的户外活动。

    周末或假期要多带孩子出门,或报名各类培训班,给孩子提供体育锻炼和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不方便出门的隔代家长可以邀请其他有孩子的家庭来做客,年轻父母也要多带孩子去朋友、亲戚家做客,让孩子学会与人交际沟通。

    年轻父母要多用自己的活力来感染老人和孩子,老人也应调整自我心态,努力在孩子面前展现出积极乐观的健康情绪。

    查漏:由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差距,年轻父母和老人间容易就孩子的教育方式产生分歧,父母一个要求,祖辈一个说法,常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成为小“两面派”。

    补缺:两代家长要注意协调关系,有分歧私下解决,不要给孩子造成家庭不和睦的印象。

    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沟通协商,解决矛盾纠纷,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协调出给孩子的共同标准。

    希望采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