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真的是教育问题吗
学区房这个现象的存在,就是因为大家列举的这些理由了:学习环境(接触的同学、老师、学习氛围)、人脉、优质教育资源、离家近。
(还有投资价值。
但如果前面几点可以证伪,那么投资价值的逻辑就有问题。
)
为了得到学习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目的是更好的教育。
但是二者并没有因果关系。
更多是主观感受。
好的教育和学区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最多只能说,学区房能够提高一些得到好教育的几率。
学区房≠>好教育
好教育≠>学区房
为了得到好人脉,目的是混得更好。
能认识牛逼的人最大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牛逼。
我小学读的就是一个工人子弟校,你们懂的,家长们98年的时候该下岗的都下岗了。
我的同学大部分读了职高,和父母一样还是底层市民。
高中我读了市 Top5 重点,实验班,开始认识一些“中产”家的小孩——父母做生意的,当小官的。
大学我进的省 Top4,实验班,金融全国 Top3 的高校。
这时候能认识一些“非富即贵”了——有在福建有几块地、庄园的,有在江浙有几百个平方的商场的,有家里全是教授的,有毕业就进了联合国的。
靠自己的成长得到的赋能和靠父母安排来的“好运”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其实,自己牛逼也没用。
靠房子和靠自己,都改变不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思维、性格、思考方式、行为习惯的塑造。
这些才是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
评论里面也有提到,重视优质教育资源是就是为了阶层跃迁。
然而我觉得大部分的阶层是无法跃迁的。
好教育最多能更好的继承本来的阶层。
能跃迁的那是极少一部分人,而这一小部分,连阶层的限制都能打破,还打破不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限制或者说环境的限制吗?
拼命买学区房,不如自己向上多爬个阶层吧。
也就是GT周说的那种鸡血家长,而且是全方位的鸡血。
保底心态我完全同意,就算知道可能没用也想努力为子女争取的心情我也完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