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新浪网诗词鉴赏技巧

    一、语文诗歌鉴赏有什么技巧在里面吗

    1。

    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甘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3。

    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

    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当然你可以报一个精锐的一对一辅导班,应该会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

    二、诗歌鉴赏我怎样才能抓住要点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 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

    三、古诗赏析方法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

    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关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6题为例谈几点。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的题目。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所以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是鉴赏古诗词首先须考虑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初读原诗,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复古就生于"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人以廉称少,官从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

    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诗而终身布衣不仕,名重当时。戴复古自晓事起便"遂笃意古律"。

    笃意古律,在台州海边一隅肯定缺少视角纵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复古先生咬咬牙,离开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乡,迈开沉重的脚步,开始了他遥遥无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

    戴复古的漂泊,从他第一步起就充满深深的忧愁。面对"麦麦少朝充食,松明夜当灯,老妪逢人哭,吾儿死谢陵"的同胞,诗人激动了!诗人愤怒了!诗人流泪了!是汉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带上这份冲动,诗人无法掷投梭标,无法谋略救国,且以他泣国哀民的诗文呵护疮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头之块垒。

    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中国古代的诗歌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

    所以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中的情往往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这首《江阴浮远堂》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愁"。"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

    "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

    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

    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后,眺望而产生了山河破碎的感受,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在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愁之感。

    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

    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实际上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此这一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是借山寄愁的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

    三、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要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

    四、诗歌赏析的步骤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

    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 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

    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 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 2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

    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

    五、古代诗歌如何鉴赏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抓诗眼、明意象、品意境 1.抓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往往就是诗眼。

    诗眼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 抓住诗眼,就能使诗歌的意蕴现形,境界全出。

    2.明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是为“象”;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明确诗词中的意象,可以更容易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借以表达复杂的某种情感。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品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鉴赏如能把握诗词的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情景关系,往往就能领悟到诗词中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的意境特点。

    抓诗眼、明意象、品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来源:某论坛。

    六、诗歌鉴赏的一般有什么步骤或答题技巧

    如何答题: 1、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而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5、强化书面表达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但是,一旦形诸语言,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 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

    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既然如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

    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七、怎样鉴赏诗歌

    一 抒情手段。

    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二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三 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四 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I、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 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五 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六 思想感情: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 落叶——失意等。 七 内容主旨: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

    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八 意念、意象、意境 在诗歌鉴赏主观题型中,还要注意“诗中三意”:意念、意象、意境。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等,;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

    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意象”;意境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我们在完成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对这三个方面的掌握。 意境是作品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诗人的“情”与“理”,即“意”;诗中的“境”包括事物的“形”与“神”,即“象”;“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 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特点一般又与诗人的风格一致。

    主要考察1、意境的领悟;2、意境的比较。 对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分析应包括“意念”和“意象”两个部分。

    在题目要求对其“意境”进行鉴赏的时候,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形神”“情理”并重,先写出诗中的表层意思,即“意象”,再写出诗人的感情,即“意念”。 九 语言特点 1。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