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下的诗词
一、关于描写《天下》的诗词有哪些
有以下五句描写天下的诗句: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注释】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3.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4.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 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5.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并不是出于国机二院的某著名引用,而是作于一八四二年(壬寅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林则徐还作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二、带有天下的诗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蜀相 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黄河 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壮游 杜甫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余。——陆游《读书》
小萼欲争天下白,数条独向雪中青。——张道洽《梅花》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欧阳修《读书》
就中一朵紫中贵,除却扬州天下无。——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杜牧《河湟》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
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袁宏道《闻省城急报》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黄遵宪《夜起》
三、关于“天下”的诗句有哪些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1、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诗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这句诗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诗的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这句诗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
3、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原文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4、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诗出自顾炎武《日知录·正始》,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
5、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句诗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表现了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时为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诗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颇合大臣之体。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四、关于描写《天下》的诗词
大一点气势的词像岳飞的满江红,就是贴近真正意义上的天下····
满江红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个好像是歌词,也不知符不符合你的要求。但我一看到天下就想到这个了····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英魂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息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 去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 要让四方来贺。
或者这个,这是货真价实的古诗····好像是陆游的《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八千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前面两句很有感觉吧····
或者这个···
太师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经典又直白的···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五句关于心怀天下的诗句
有以下五句心怀天下的诗句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1、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诗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这句诗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的译文为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诗的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这句诗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为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篇记的译文为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而范仲淹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六、带有天下的诗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蜀相 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黄河 杜甫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壮游 杜甫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余。
——陆游《读书》小萼欲争天下白,数条独向雪中青。——张道洽《梅花》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欧阳修《读书》就中一朵紫中贵,除却扬州天下无。——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杜牧《河湟》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白居易《长恨歌》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袁宏道《闻省城急报》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黄遵宪《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