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理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与当代价值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

    儒学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直至先秦经过孔孟荀等的大力发展形成了先秦原始儒学,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得到统治者汉武帝的大力支持,至此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宋明程朱理学、清末现代儒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儒家思想已经影响了我们2500多年。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道德价值、教育价值、科学、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四个大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

    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

    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

    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

    “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

    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

    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

    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

    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

    “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

    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

    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

    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

    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

    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

    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

    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

    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

    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

    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

    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