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典故诗词
一、浣花溪 周邦彦的古诗鉴赏
《浣溪沙》周邦彦词作鉴赏【作品介绍】 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从结句看,所抒写的当是乡情。
【原文】浣溪沙⑴楼上晴天碧四垂⑵,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⑶。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⑷。忍听林表杜鹃啼⑸。
【注释】⑴本篇与《花间集》卷七载孙光宪《浣溪沙》一词用语颇相似,而意境各别,可参看。本篇又见李清照《漱玉词》。
⑵韩偓《有忆》:“泪眼倚楼天四垂。”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这里“芳草接天涯”句是正用。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莫上最高梯”句是反用。都挺秀明洁,不觉其有辞藻典故。
⑷这一联新生与迟暮互见。六朝人诗如《春庭晚望》、王僧孺《春怨》都有类似的句子。
注⑴所云孙光宪词亦有“粉箍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等句。⑸陈元龙注引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又说:“其声哀怨,不忍听之耳。”
读“忍”为“不忍”,是“不忍”即“忍”,以语促而省字。李中《钟陵禁烟寄从弟》“忍听黄昏杜宇啼”,似较上引义山句更为相近。
【赏析】 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从结句看,所抒写的当是乡情。 小令不比慢词,没有铺叙,作者复杂的感情,起伏变化的心态,都必须压缩在不长的篇幅里。
因此,语言必须凝炼集中而又深沉蕴藉,才具有感人的力量,这首小令就有这个特点。 作者的立足点是楼上,从楼上看四周,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
因为是晴天,没有浮云障目,极目远眺,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一同延伸到遥远的地方,无边无际,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浑然一碧,似乎融进了无限浩渺的碧色海洋里,境界开阔。“垂”,能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就是如此。
“楼前芳草接天涯。”楼前碧色的芳草随着旷野伸向遥远的地方,伸向天涯。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在古典诗词中,芳草、春草似乎也和杨柳一样与离别有密切的关系,最早来自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白居易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后主更进一步把离恨比喻为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范仲淹词:“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远在斜阳外,其实都与“芳草接天涯”意思相近。周邦彦将前人诗句灵活化用,便成新词。
读着“楼前芳草接天涯”就可以想象他的乡情旅思也随着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了。情思绵邈,无限低回。
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自己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古人的思乡离恨旅愁多因登高、登楼而愈趋强烈,王粲登楼而思故土,杜甫有“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之叹,范仲淹也告诫自己:“明月楼高休独倚。”
(《渔家傲》)欧阳修也体贴对方的心情。劝慰说:“楼高莫近危栏倚。”
上述诸人的诗句、词句都紧接着在下文作了或明或暗的说明。而此词写到“劝君莫上最高梯”,即作为上片歇拍,不多作说明,点到即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写因暮春景色而引起乡愁客思。“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这两句都点明时间特点,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春光已逝,客尚淹留,本已不胜惆怅,更何况林外子规还在声声唤“不如归去!”其声凄苦,羁旅之人听了更加引起无限乡思。
“忍听林表杜鹃啼”,“忍听”,实际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穴处点明。
回头再思索“劝君莫上最高梯”的原因,恍然大悟,原来也如柳永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
上文的碧天、芳草、绿竹、落花等物象对词中主人公情绪上的触媒作用也不言自明了。 这首的主题很普通,无什么特殊处,而作者写来有景有情,景中含情,将广阔的空间与推移的时间交相为用,抒写曲折有致,含蓄委婉。
强焕云:“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用来评价这首词也颇恰当。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二、杜甫在浣花溪赏春光时做的诗 共
杜甫“在浣花溪畔”诗两首:《堂成》《江村》
在浣花溪畔
759年12月,杜甫一家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成都。开始,他们寄居在寺庙里。第二年春天,在亲友们的帮助下,诗人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了一间茅屋──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杜甫草堂。在远离战乱中心的成都有了这样一个住所,诗人一家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堂成
这首诗作于760年春草堂建成之后,诗人因事命题,故曰“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背郭堂成荫白茅〔背郭〕背向成都城。这说的草堂的位置。荫白茅,用白茅覆盖屋顶。,缘江路熟俯青郊〔缘江路熟俯青郊〕(屋前)是他所熟悉的沿江大道,可以俯视青青的郊野。
林碍日吟风叶〔(qī)林碍日吟风叶〕茂密的林挡住了阳光,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蜀中多此树,易成而可薪。吟风叶,风过叶吟。吟,指细微的响声。,笼竹和烟滴露梢〔笼竹和烟滴露梢〕竹林里弥漫着雾气,竹梢上的露珠不断地往下滴。笼竹,即竹丛、竹林。和,带,引申为弥漫。滴露梢,露从梢滴。
暂止飞乌将数子〔暂止飞乌将数子〕飞乌带着几只幼雏暂时栖止在这里。将,带。,频来语燕定新巢〔频来语燕定新巢〕形容燕子不断地叫着,飞来飞去,在草堂的梁上筑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①〔时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意思是别人不该把这间茅屋比作扬雄的草玄堂,诗人也无心为此作辩解。草玄堂故址在成都少城西南,跟杜甫浣花溪的草堂相距不算很远,汉代扬雄在此著《太玄》,曾有人嘲笑他,他因此写下《解嘲》一文,为自己辩护。杜甫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扬雄那样的宏愿。
江村
这首诗作于760年夏。江村,江边的村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清江一曲〔清江一曲〕弯曲的清江。清江,指浣花溪,时值夏季,溪水清澈。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事事幽〕各种景物都很幽静。事事,指以下诸事,即梁上燕、水中鸥、下棋、钓鱼等。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棋局〕棋盘。,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但有故人供禄米〕只要有老朋友供给粮食。但,只。故人,仇兆鳌认为指的是当时剑南节度使裴冕。禄米,即俸禄、食禄。杜甫已休官,不再有俸禄,但却有做官的朋友以禄米相助。,微躯〔微躯〕对自己的谦称。此外更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