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教育好12岁的小男孩
对于家长而言,6~12岁的男孩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由于他们喜欢冒险,因此他们时常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或者动不动就会给家长闯出祸端。
例如,一个8岁的小男孩会不顾家长的劝阻去爬树,并扬言要爬到树尖上去,家长又气又急,但对他又毫无办法,只得站在树底下跺脚。
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男孩,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监督他们。
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试图通过唠叨和暴力使你的男孩屈服,因为男孩最烦唠叨、最不怕暴力,这两种方式不但不会起到教育作用,而且很容易使男孩产生逆反心理。
当男孩产生逆反心理后,家长就更没有办法赢得他们的合作了。
当然,在男孩去冒险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提示。
例如,当男孩扬言要爬到树尖上去时,家长可以这样对他们说:“真正的小英雄敢爬树,如果你能爬到树中间的这个枝干上去,说明你比小英雄还勇敢。
但如果你爬到树尖上去又摔下来了,受点伤是小事,人们会嘲笑你是‘狗熊’的!”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都怕被别人嘲笑为“狗熊”,所以,听完家长这种及时的提示,他们一般都不想去“挑战”树尖了。
除了监督之外,在有些时候,男孩更需要家长的指导。
一位家长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上夜班回来,9岁的儿子一直缠着我要5元钱。
为了使儿子尽快安静下来,我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在我睡醒之前能把我的车洗干净,我就给你5元钱。”
儿子从来没有帮我洗过车,我想他一定会知难而退了。
但我的想法却出现了错误,当我醒来时,惊奇地发现,我的车子停在了院子中央,而且上面还有几道不太明显的划痕。
之前我的车是放在车库里的,儿子并不会开车,我惊奇地问他:“是谁把车开到这里来的?”
“是我请隔壁的叔叔这样做的。”
“可是,这些划痕是怎么出现的?”
儿子咳嗽了两声,像是做了个暗号,大约四五个全身湿漉漉的男孩子从旁边“冒”出来,都低着头,像是在等待我的惩罚。
这时,儿子小声地讲起了他们洗车的经过。
原来,儿子把他的小伙伴们召集起来后,他们一边打水仗,一边帮我洗车。
不但把我的车划坏了,他的两个小伙伴还在打水仗中受了伤。
看,这就是这一时期的男孩,他们不仅会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而且还会向各种“难题”挑战。
所以,家长在给男孩出“难题”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必要的指导。
否则,就会像上面事例中那样,不仅自己的车会被孩子弄坏,而且孩子很有可能还会在挑战“难题”中受伤。
方法二:捕捉男孩的内心情感,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
别看这一阶段的男孩总是在忙着去冒险、证明自己是男子汉,对其他所有的事都毫不在乎。
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有着很细腻的情感。
一位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晚上,我和儿子他爸正在看电视,突然,儿子拿着一个他自制的飞机模型给他爸爸看。
当时他爸看电视看得正入迷,他瞅了一眼儿子的飞机模型,“哼”了一声表示看见了,就不再理儿子了。
当时,儿子脸上的表情很失望,也很痛苦,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后来,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连儿子的老师也发现了儿子的变化,便问我:“你们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我知道,那一晚上,我们对儿子的飞机模型不理不睬,使他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男孩都有独特的天赋,而且他们有能力把这些天赋发挥出来,但这需要家长的认同和鼓励。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任何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认同和鼓励。
但对于这些处处争强好胜的男孩来讲,这更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细腻情感。
所谓“内心深处”,言外之意就是在平时不易表露,但正是因为如此,当男孩不被认同时,他们所受到的伤害会更大。
不仅如此,家长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对男孩天赋的一种扼杀。
就拿上面事例中的男孩为例,凭借男孩对飞机模型的兴趣和热爱,他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航天员或飞机制造者,但往往就是由于家长的忽视和不认同,男孩从此就会对飞机模型失去兴趣。
女孩的情感丰富,我们说她们是“情感动物”。
而男孩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情感专家,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一旦得到满足,就会突飞猛进地进步。
下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关于男孩内心深处情感的事例:
10岁的小波是学校足球队的成员,是一名出色的守门员,他常常会用一些很巧妙的方法把对方的球置之“球门”外。
包括足球队的教练在内,大家都认为小波是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
但小波内心深处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很逊,因为他不当守门员时,从来没有进过球。
小波的叔叔是个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当他观察了小波学校的足球比赛后,发现尽管小波把对方所有的球都挡在了球门外,但他的脸上并没有呈现出高兴的神情。
接下来的日子,叔叔一直陪小波练球。
在训练的第三天,小波成功地击败了叔叔这个守门员,进了他进入足球队以来的第一个球。
训练完之后,小波兴奋地跑到叔叔身边,眼睛里充满了喜悦的泪水。
此后,小波一直把叔叔的照片摆在床头,他要一直感激这个人,因为只有叔叔读懂了他的内心,满足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要求。
是的,在6~12岁这个阶段,男孩的思维是极端的。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好”与“不好”两个名词,即使他们已经做得很优秀了,但往往一个细小的缺点就会使他们完全否定自己。
就像上面事例中的小波一样,虽然他是一名很好的守门员,但由于他之前从来没有踢进过球,就因为这个缺点,所以他用“很逊”来评价自己。
因此,在生活中,家长也要像养育女孩那样,去细心地感受男孩的内心,引导孩子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当然,如果家长能够巧妙地发现并满足男孩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仅能够促使男孩进步和乐于合作,而且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事实上,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很简单——
※在男孩擅长并且热爱的项目上,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
※在男孩并不擅长但又迫切想取得进步的项目上,做出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方法三:让这一阶段的男孩尽情去体验成功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8~12岁的男孩更是如此。
在这一阶段,男孩对一切事情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他们热情地去探索一切新鲜事物;
他们愿意努力地去做家长交代的事情;
他们希望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
……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少,这一阶段的男孩却常常会体验失败。
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但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男孩似乎对失败特别敏感。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让一组4岁的男孩和一组10岁的男孩一起用积木盖一幢“高楼大厦”。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项工程并不简单,因为这个“工程”经常在做到一半的时候倒塌。
试验进行了半个小时,心理学家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大厦”在不停地倒塌,但那些4岁的男孩仍然在一遍又一遍地“盖”他们的“大厦”。
但那些10岁的男孩在尝试了多次“倒塌事件”之后,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放弃了这项“工程”。
由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遇到困难,与那些年龄较小的男孩相比,6~12岁的男孩更容易沮丧和放弃。
其实,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与男孩在这一阶段的心理有关。
他们强烈地渴望成功和得到他人的认同,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使他们自己都不能认同自己,更不用说得到别人的认同了。
失败的感觉体验得太多,男孩的这种沮丧就会转变成一种“无助”。
久而久之,每当再遇到困难时,男孩就会条件反射式地产生“无助感”。
也就是说,如果这一阶段的男孩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渐渐地,他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从而习惯性地沮丧和放弃。
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男孩尽情去体验成功。
例如,当男孩想要去完成一项不容易完成的任务时,家长可以在背后默默地帮助他们。
当然,即使任务完成得不太好,家长也可以寻找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去鼓励他们。
例如,8岁的男孩自告奋勇要帮助妈妈收拾房间,尽管经过他的“收拾”之后,房间还是显得乱糟糟的,但家长可以这样让他们体验成功感:“看,你把沙发上的衣服都挂在衣架上了,这下房间显得干净、整洁多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呀!”
即使男孩一开始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但得到妈妈这样的鼓励后,他们一般都会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男孩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是否能体验到成功感,在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对他们的看法。
另外,让男孩体验成功,家长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
很多家长可能都这样教育过男孩,在男孩小的时候,当他们想自己过马路时,家长这样对他们说:“你现在小,还不能自己过马路,等你长大后就能自己过马路了。”
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说,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没有什么不合适,即使是心里有些不甘,他们一般也都会接受家长的教育。
但如果用同样的语言来教育6~12 岁的男孩,他们就会非常生气,因为这些男孩会认为,“等你们长大后,就可以……”这样的话是对他们的轻视,他们认为,自己现在已经长大了。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完全可以用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来教育他们:找一个人流、车流比较少的时间段,让孩子独自过一次马路。
当然,当他们进行这项行动之后,家长要告诉他们足够的安全知识。
这样,既教会了男孩对自己安全负责的观念,又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所以说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