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李清照关于思念的诗词

    一、李清照写给怀念丈夫的词对联

    李清照还有一首《一剪梅》,写的是与明诚别后秋日出游、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对丈夫的殷殷思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二、李清照为怀念项羽写了首什么诗这首诗的名句是哪一句

    李清照写过这样一首诗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诗的背景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再次进攻开封.闰十一月,开封陷落.第二年二月,金人废黜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青州兵变.李清照与丈夫数十年收藏的金石古玩字画付之一炬,仅有少数留了下来.背负着亡国之恨、丧宝之痛的李清照对金人入侵和一味求安、东渡保全自己的南宋政府表示了强烈的愤慨.于是这位表弱骨刚的女子就借项羽当年垓下战败,不肯回到江东的事,讽刺南宋政府.。

    三、李清照“相思”的诗句有哪些

    1、《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四、李清照思念的诗词

    一、李清照思念爱人的诗词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清平乐·年年雪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以上有些是赵明诚离家时,诗人恩念所作,有些是赵明诚去世后,诗人悼亡所作。 二、扩展知识: 1、诗人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赵明诚简介: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岔道口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赵明诚生于北宋时期一个官宦家庭,父亲赵挺之曾任宋徽宗时的尚书右仆射(右相)。赵明诚青少年时期随父居住在京都汴京,后入太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结婚。崇宁二年(1103年),赵明诚开始为官,但其仕途并不平坦,生活也受到当时朝内党争的冲击。

    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与蔡京的矛盾激化,不久在汴京去世。 3、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五、李清照总共写了多少首思念丈夫的诗词

    中国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翻开一页页厚厚的史书正传,很难真正找到像李清照这样的痴人传记。

    鲁迅说过,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那么,这本家谱里自然找不到痴人们的足迹,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一生流离颠沛,生平事迹、佳话甚多,可其卒年居然都不可考,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

    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赏识。母亲也工词翰,善作文章。

    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既为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且多才多艺,少女时的李清照自是填词作画,悠闲自得,当时情节,在其前期词作,字里行间都有流露,“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秀”(《点绛唇》)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含羞少女荡秋千直到汗透衣衫的欢快心情。 18岁时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优裕,夫妻情深,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两人填词作文收藏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著有《金石录》。

    而这一时期,她的词名早就已经流传,她曾填一首有名的重阳词送给丈夫赵明诚。 薄薄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据元伊世珍《琅环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由此,足可见清照之词艺术风格的独特和语言功力的深厚。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毁灭了她的美满生活,使她的词风大有改变,悲怨之气日渐增长,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画丧失,从此以后过上了孤苦凄凉的生活,晚年又迫于无奈所嫁非人,终在一片愁苦中离开人间。

    1、“雅士”情结,独特风骨。 李清照之词被誉为“婉约”之作,但读罢《濑玉词》,整体感觉不尽如此,中国文学史上自唐宋两代以来的男性词人好似“男子而作闺音”。

    可李清照作为一个真正的女性词人,其词中却偏偏显露出一种男性士大夫文人的“雅”气。这是那“痴人”形象之外最大的特点,王士缜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花草蒙拾>>)就仅把她当作婉约派的人表来称颂,南宋王灼曾批评李清照“作长短语,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苍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问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碧鸡漫志>>)卷二)这很明显是在说其词不能登入大雅之堂,而细品其词,却发现李清照不但是一位婉约词人,而且其词也不乏倜傥磊落的“丈夫“之气。

    近代沈曾植老先生曾指出“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茵阁琐谈》)的评语,这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之中又透出如苏辛词那样豪放不羁的“骚情雅趣”,这一点我通读《濑玉词》得出两点来加以说明。

    第一,其词风和内容,同其它词人一样大都不免男女恋情的狭窄空间,前人早就说“词为艳科”,然李清照在这种题裁之外又拓展开来,眼光已经超越了同时代女子,虽未能跳出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成为一个自由往来的女性,但她的词已超越其它词人的狭窄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一位闺阁中的”女丈夫“了,在《濑玉词》之中我摘录以下语句来看李清照的“雅士”风骨。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转调满庭芳>>)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清平乐>>) 险韵诗成,挟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碧 漫志〉)卷二)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鹧鸪天>>) 清露晨流,新桐出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 沈水卧时浇,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竟先融。(<浣溪沙>>)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 从以上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掠影:分茶、饮酒、作诗、填词、踏雪、游春、插梅、踏雪、赏菊、泛舟、登山,这一件件,一桩桩,岂非都是士大夫的风雅举动?封建社会之女子谁敢有此奢求?谁又会有此风情?她的风雅之气从何而来,这都缘于他的痴气,此一痴,尽显其风流才华,尽现其幽雅风骨。 李清照是一个纯情女人,早在18岁嫁给赵明诚时,就经常陪还在当“太学生”的丈夫逛古玩摊和旧书店。

    赵明诚罢官后,闲居青州乡里十年,她又协同丈夫从事金石图书的整理工作,“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答题。得书、画、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色尽一烛为卒 ”。

    而最为后人传颂的则是她与赵明诚的比赛记忆的佳语:他俩晚饭过后,常以背书为赌,一人先举一典故然后两人竞猜出于某书某卷第几页,赢者则以饮茶为赏。因为李清照的记忆好,所以每每由她获得“饮茶权”,高兴之下,举杯大笑,茶未饮反弄得杯倾怀中,满身茶渍。

    读这样的故事,一位活泼洒脱,直率豪爽的“女痴人”便在现于眼前,因而赵明诚对她疼爱有佳,曾在。

    六、李清照写的思念故乡的诗有哪些

    如《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中,词人“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 ,借外物来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在《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如《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通过对朋友们约请作者同去游赏市内的元宵灯会而被作者谢绝了,为此她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全篇只有一个“怨”字,且写的是笛怨,而不是直接抒写作者本人之怨,此外再无任何“愁”、“悲”、“苦”、“痛”字句,但在那字里行间却完完全全浸透了作者无限的悲痛和对故国家乡的无限怀念,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如词中所写,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故国之思。又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也是时代的苦难在她精神上的反映。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秋雨梧桐”是南北共有之景,而芭蕉雨是江南特有之景,其“点滴霖淫”当然令初来的“北人不惯”,但这“不惯”中更有弃别家乡、流寓异地的悲哀。而在一首《念奴娇》(萧条庭院)中,李清照以隐喻的笔法,将人间风雨比作时局的风雨,时局的动荡不安,使得女主人公“万千心事难寄”,“游春意”难圆。李清照所有的思乡词中,都包含着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恢复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