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好幼儿教师培训的意见有那些
1.健全优质资源准入机制
一方面,一手抓培训课程建设,一手规范教师培训机构的准人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做好课程的遴选、培训、奖励与创新工作。
2.完善教师教育管理功能
实现教师身份的统一认证,加强市区、区县之间的平台对接,以及与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交互,初步实现异构教师培训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用大数据分析服务探索分析教师培训行为和能力提升轨迹,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建设在线学习平台
建立融学习、考核、展示、反馈、管理等的系统化教师学习平台。
逐步提供针对每位学员的个性化课程推送、资源共享、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情况跟踪等服务。
逐步做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提高学习的便捷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基于规范化的各项内涵发展
4.研制教师教育系列标准
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及开发指南,指导各级各类主体的课程开发建设。
完善培训学分的管理办法,探索教师培训选学制度。
制定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社会第三方教师培训资源和课程的准入资质条件。
5.启动教师培训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一批具有针对性、引领性、前沿性且能够满足教师需求的精品课程。
通过协同与创新逐步探索示范性精品课程的孵化模式与培育机制。
6.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功能建设
通过院长联席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市区间的联动机制,并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各类优质机构等形成战略 协作联盟,以此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建设。
7.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建设
市区共建共育,每10所学校中至少有1所市或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完善机制,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校校间的信息交流、运用信息化手段跨越时空进行经验分享和成果辐射。
立体化、满足需求的培训体系
8.构建分级分层分类分科的教师培训体系
根据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支持、提升、优化功能。
完善学分管理,原则上市区校占比依次为:10%-20%、30%-40%和40%-50%。
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市区、校占比依次为:17%和83%。
9.完善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平台
建立职初期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见习教师教学实践大比武,成长期的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国外访学进修计划、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成熟
期的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高端教师的“讲台上的名师”、“卓越校长领航计划”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市级展示平台,完善和健全在职教
师岗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
10.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以学校联合体为单位,送教上门,提升乡村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县做好农村教师培训的线上工作坊的建设;市级机构展“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等为重点的农村教师专项培训。
11.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
市级机构组织并开展提升教师培训者组织实施培训的能力和水平的专项培训,并试行教师培训线上工作坊制度,培养一批教师培训网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同时,区县建立兼职培训者规范管理工作制度,遴选高水平专家与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12.探索教师自主选学研修机制
优化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方式
13.形成研修一体教师培训机制。
全面推进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建设不少于200门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培训课程。
建立一区县领衔、各区县参与、市与区县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探索建设其他领域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14.加强网络研修社区建设
充分发挥区县自主性,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区县现有网络平台及资源。
同时,在市级机构的统筹下,加强区县间的研讨与交流,逐步打通各区县间的平台,最终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5.健全和完善校本研修机制
各区县加强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的管理与指导。
市区协同,加强交流、多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成果的产出与辐射。
学校要立足学校和教师面对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供研究能力,形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和学习进修三者有机结合的模式。
16.构建信息技术学用结合培训体系
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培训、测评、应用、研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