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时应该要怎么做

    解决抵触情绪的办法

    其实,在抵触情绪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积极的因素。

    学生的抵触情绪表明了这些孩子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性强,不事事言听计从,依赖别人,这样的学生以“抵触”的方式维持心理平衡,敢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抵触情绪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呢!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的抵触情绪也折射出我们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够合理的一面,它也会提醒教师和学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呢?

    其一,对家长的要求:

    1、要求我们的家长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

    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要制造压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

    家长提供了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

    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

    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2、要求我们的家长让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

    作为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棒子打死,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老师,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对老师的反抗。

    有的家长仅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甚至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更甚者跑到学校里与老师大吵一番,其结果只可能更糟。

    孩子的认识有的时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在这点上,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共情心,有的时候也称之为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与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

    这样的话,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教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善于提问题,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3、要求我们的家长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好老师教育孩子。

    抵触行为往往因不了解而引起,所以应鼓励他们多与父母、老师交流;通过相互的沟通,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双方都进行改进,这样就可以化解误会。

    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迥异。

    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听话,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表现糟糕,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顶撞老师。

    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表现。

    在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状况,让老师也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另一侧面,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面的评价。

    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给孩子一个接近的教育价值观,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

    通过家校互动,还可让学生经受必要的挫折锻炼。

    挫折未必是坏事,关键是对于挫折的态度。

    过于优越的环境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懦弱、退缩、过于自尊等畸形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进取精神,经不起挫折考验。

    因此,在中学阶段除了进行必要的激励和赏识教育外,学校应密切联系家长,使其明白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共同营造“磨难励志”的氛围。

    要教会家长放弃娇生惯养孩子的做法,让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减少生活享受,刻意锻炼吃苦精神。

    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必要的挫折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受挫教育。

    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假设“挫折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挫折考验。

    如利用考试、体育、劳动、班会、课外活动等,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陷阱”,故意“制造”一些使他们失误的机会,让学生在攀越教师有意设置的“障碍”中,既能获得成功的感受,也能够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磨练意志以提高受挫能力;或者在教师有意设置的强手云集的激烈竞争情景中接受锻炼,在比较中体验挫折和差距,增强心理免疫力。

    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挫折情景。

    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与一些稍有难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体验应对困难和增强抗拒挫折的能力。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

    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

    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

    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其二,对教师的要求:

    1、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1)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一般地说,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反之,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

    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2)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新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

    因此,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只要努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榜样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

    榜样的力量无穷,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

    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艰苦创业精神,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2、教师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

    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

    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5、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付诸实施 (1)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

    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

    (2)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

    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

    (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

    (4)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

    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5)联系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6)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

    (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7、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

    学校要用良好的班风、校风去影响学生,用严格的纪律去规范学生,使之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但学生不是完人,难免要犯这样或那样错误。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仅仅依赖单纯的纪律处罚,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育“问题学生”应慎用、巧用处罚,特别是教育轻微违纪的学生,更需要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手段,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将纪律处罚与受挫教育相结合,有意创设挫折教育情景,让学生在进行自我反思中改正错误,促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教会学生学会宣泄,转移怒气,逐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当学生经受挫折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受挫的原因,积极鼓励学生或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制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措施,使学生能在挫折的磨练中坚强起来;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具有两面性,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迎难而上、坚忍不拔,才能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此外,还应教会学生运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和解脱,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学生因挫折消沉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调整目标,使之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从受挫中振作起来。

    充分认识中学生抵触心理,在于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坚强,学会忍耐,磨练意志,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激励和赏识教育优势,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化解学生的抵触心理,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实现中学的教育目标。

    其三,对学生的要求:

    人们常说“尊师重教”,这不仅仅是说社会应该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学生更应该这样做。

    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指出: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敬他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学生最起码的一条就是尊敬老师。

    试想一个在师长面前大言不惭,为所欲为的人,师长有好的态度和情绪去谆谆教诲他吗?再说老师也是喜怒哀乐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您尊敬他,他难道不会以良好的心理情绪对待您吗?一般来讲,每个学校初三年级所配的老师,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品德上都是学校的佼佼者,只要学生有礼貌且尊师在先,大多数情况下老师都会以良好的行为对待学生的。

    当然,老师也是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在所难免,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些让人不可理喻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因为老师在工作中偶尔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就不理解、不尊敬老师,那么就把老师看作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了。

    对老师偶尔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可以从同学、朋友那里多收集一些老师可敬的事实,这有利于我们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达到向师性。

    1、学生也要换位思考。

    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难免与老师或同学发生矛盾,这些矛盾冲突若不及时消除,就会导致抵触心理,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下降,甚至激化师生双方的关系。

    改变这种不利境地的最为理智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去感受,就会发现老师的难处,甚至有时无可奈何,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2、学生要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

    保持学习有兴趣和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的愉快,与老师的抵触情绪是心理和谐宁静的大敌,它直接的后果是产生不愉快学习的体验,当然成绩退步和下降亦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对老师的尊重并不在于认同老师的对错与否,而在于以诚挚的心理与老师交流,对老师有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向老师提出来,相信老师会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

    但是交流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消除误会。

    这既是一个让老师更好地了解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真诚地爱护和帮助老师的机会。

    有些学生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于是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作业不爱做,勉强应付,结果师生关系恶化,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有的学生由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心理发怵。

    这种情况,最好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

    先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写出来,向老师汇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

    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打算、措施。

    这样的内容,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周记本、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产生于沟通不当或沟通缺乏。

    很多时候,随着沟通的顺利进行,矛盾也就化解了。

    另外,还可以利用传统或特殊节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纪念品赠给老师,一方面沟通感情,另一方面为师生进一步交流埋下伏笔。

    如果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主动询问能否帮助老师做什么事情,关心之情溢于言表,进一步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为自己与老师交流、听老师的教诲打开通道。

    学习是我们自己为了长知识,增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及拥有美好的未来。

    所以,老师的个性及对我们态度的好坏,不该是我们学习的动力,而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已,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上某位老师的课,也没有理由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去好好学习他所教的课程,只有通过与老师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请记住,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

    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清楚:你的未来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当我们发现学生有抵触心理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孩子抵触情绪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自己接受批评的态度等情况,并听取孩子对老师及家长的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然后进行疏导教育,要从孩子的成长出发,家长与老师意图一致,不能包庇孩子。

    此外,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