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第二中学的来与去
国立第二中学历史
国立四川临时中学(1937年底——1938年初)
1937年--1938年冬春季节,上海市、南京市和江苏省各地相继沦陷。
南京市和江苏省各地公私立中等学校广大师生,背井离乡,几经辗转,历尽艰辛,先后撤退到武汉。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接受南京市和江苏省教育界人士建议,在武汉设立内迁师生登记处,并先期派人去川、陕、甘、湘、黔、滇等省觅地筹建临时中学,收容内迁师生,以求弦不辍,并组织部分教师成立中小学教师服务团,分配到内地各省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
1938年1--3月,在武汉登记的内迁师生分批乘船到达重庆。
南京市和江苏省籍师生继又转往北碚和合川县。
教育部派员组建国立四川临时中学校务委员会,并指定许逢熙为主席,周厚枢兼校长,是为国立第二中学创建之始。
国立四川中学(1938年——1939年)
1938年3月28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四川中学。
校务委员会委员先后有:许逢熙,王万钟,周厚枢,曹刍(未到校),李清悚,马客谈,薛钟泰,刘奇,时相曾(未到校),孙为霆,沈涤生,钱用和(未到校)。
国立第二中学(1939年——1946年)
由于川、陕、甘、湘、黔、滇等省建立的国立中学日渐增多,1939年教育部以建校时间先后为序,改国立四川中学为国立第二中学。
此后,凡沦陷区进入大后方的南京市和江苏籍青年学生,大多分配到该校读书。
学校创建伊始,设办公处于北碚,以收容到达北碚和合川县两地的师生,并安排他们的生活。
1938年暑假,学校筹建初定,校委会撤消,实行校长制,由周厚枢校长负责。
学校分设高中,初中,女子和师范四部,高中部设合川,初中部设北碚附近的文星场,女子部设北碚关庙,师范部设北碚。
江苏省立常熟中学(1946年——建国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无条件投降,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是年秋教育部明令国立第二中学复员江苏,校内非江苏籍师生各回原籍,无家可归者则随学校复员,委派校长严立扬先生主持复员工作,并负责在常熟县筹建新校,以接纳国立二中复员江苏的师生,更名为江苏省立常熟中学,并明令严立扬先生继续担任校长。
10月常熟中学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国立二中复员江苏省的师生相继到达常熟,11月初,校长严立扬先生偕同最后一批师生,并运载着国立二中原有的大量图书、仪器、档案以及在合川为常熟中学新制的教学和生活用具到达常熟。
1946年11月学校开学时,仅设有6个班级,即初中,高中六个年级各有一个班,注册学生,包括二中复员和新招初一,高一各一个班以及部分插班生,共280多人。
苏南常熟中学(建国初——1953年)
1949年常熟解放,学校更名为苏南常熟中学。
参考资料:http://www.jsscszx.com/ReadNews.asp?NewsID=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