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论读书的有用与无用辩论赛

    新“读书无用论”形成原因

    一、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钩。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一直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加工为主,即处于朗教授所言6+1中的最低端那一环,品牌、物流、创新、资本运营等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说穿了就一世界加工厂、世界民工;所谓优势就是低成本(血泪工厂、廉价土地、无创新、GDP导向等)竞争,继续维持在这个阶段,高素质人才必然无用武之地,搞创新没市场没效率,大学生当然不如技术工人。

    二、本应体现公平的“为人民服务”相关部门,垄断资源变本加厉的掌控高校毕业生分配走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已成潜规则,泥腿子官员拿高学历充门面通常是手到擒来,先天命门在手,凭你寒窗十年又有何用?

    三、教育体制严重畸形,应试教育弊端为人痛恨数十载,然而任你呼声再高我自巍然不动--政治洗脑是第一,空大假热潮误人子弟(想想政治、地理、化学、高数给你留下什么东西就知道了),输出的人才往往是专业不精、泛泛而谈、浮躁狂妄之辈,结局已经被体制所注定,佼佼者当然寥寥无几,韩寒要是被招安进清华,我看也悬。

    四、教育、就业推向市场化所带来弊端影响深远,政府搞大聪明省钱,然而学校为了搞自救、创收必然费尽心思,首先是提高学杂费,然后是扩招,总言而之一切向钱看;其结局是,扩招带来生源良萎混杂,师资质量下降;市场化导致教授考虑的是名声和银两而非学术,学子们耳熏目染社会恶习自然以为拉关系、搞小聪明为首;竞次原则必然被优先首选;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多数为子女教育不惜节衣省食甚至于举贷,换回来的是毕业即成次品下场。

    3 争论:众说纷纭

    一、不要让“读书无用论”再找到市场

    今天,发出“读书无用论”呼声的主要是农村。

    很多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其得到的回报差异太大,前者过高,后者过低,在一定时期内,很多大学毕业生连接受教育的本钱都赚不回来。

    本着不在没有收益的事情上投资的理念,一些农村学生寒窗苦读十余年,却在高考前结束了学生生活。

    有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老百姓心中却变为“上大学改变命运”。

    在计划经济年代,上大学意味着户籍、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这点对农村学生尤为重要。

    大学是精英教育,上大学等于有了高人一等的身份,有了衣锦还乡的荣耀。

    现在不同了,上完大学却感觉一切都回到起点,工作要自己找,收入还不见得比打工的多。

    大学已经变为大众教育,但老百姓没有意识到,还在“改变命运”或“改变不了命运”、“上”或者“不上”之间摇摆,计算着性价比。

    读书真的没有用吗?任何人都承认,一个人如果多读点书,提高素养,那么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同样智力水平的人,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个人从事同样工作时,成绩一样,一旦工作变得有挑战性,读过书的人就会脱颖而出。

    读书依然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当然,这种力量的显露需要机会,有的人也许得不到这个机会,但不读书意味着机会来了,你都无力把握。

    上世纪80年代,“读书无用论”害了不少人,当分配制度日趋合理,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读过早放下的书本。

    可以想见,今天的"读书无用论"也会造成恶果。

    老百姓算经济账有自己的道理,甚至是苦衷。

    但教育投资是一生的投资,不要被眼前的利或弊蒙蔽才好。

    二、万人弃高考无关“读书无用” 乃现实所迫

    万人放弃高考,难道果真是读书无用论造成的吗?通读了新闻便觉,把板子完全打在教育体制身上,或把矛头直指读书无用论,是有失公允的。

    首先,重庆上万人放弃高考,有着不同的具体原因。

    正如重庆一名招生负责人所陈述的三种原因,一是有的农村孩子迫于无奈,想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有人认为,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三是,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作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纵览这三种原因,其实与读书无用论都扯不到边。

    第一、第二种原因,无奈的现实之下,也算是考生及其家庭的某种理性选择。

    第三种原因,这些劝阻学生参加高考的学校,尤其应该受到批判,这种功利化的政绩思维,凸显了学校的冷血和残忍,而这更与读书无用论无关。

    本来,中华千年来弥漫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因而,万人放弃高考尤其值得反思。

    首先,为何有一些学校利欲熏心,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置学生权益于不顾?其次,当今教育消费畸高,无论复读还是大学学费,都让贫寒子弟望而却步。

    最后,就业形势的确严峻,这自然让善于盘算的家长,思考读书是否值得。

    此外,教育资源城乡不均,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拥有的机会不多,从而选择放弃。

    因此,万人弃考,并非读书无用论抬头,实乃无奈现实所迫。

    三、不是“读书无用”,是“高考无用”

    大多数人都知道读书是有用的,不论社会现实、家庭状况如何,读书都是有用的。

    高考,大多数人也一定这么认为,参加高考、去上大学对孩子的一生是有帮助的。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的教育,从高中到大学完全是两种教育。

    之前的是老师管理、家长督促,整个人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听着话出来的,受的熏陶都是要考高分,我全班第一就是比你牛B。

    到了大学完全变了,就是北大、清华他们的老师也不会督促着你让你学习了,学习成为一种自觉。

    大学会督促你的,就是把每门必修课过了,于是,考前复习成了潮流。

    平时不学,考前复习,好点的大学还是这样。

    差一点的就成了,从不学习,考试作弊了。

    为了毕业,就得应试。

    应试教育,到了大学依然束缚着孩子们。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学毕业出来了,不知道自己四年学到了什么,不知道自己会什么。

    如此,谈何工作?

    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不就是为了上大学么?而大学究竟有多少用呢?

    多数的工薪阶层,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大学,以为上了大学就有了一切,谁知上了大学就是去了一切。

    大学生们住在一起,抽烟上网玩游戏一个都不会少,你的孩子是农民的儿子,家里没钱,照样可以学会,贪图享受吃喝玩乐谁不想啊。

    在大学里,正儿八经学习的人,少。

    有人说,大学里很多人都在学习,可你知道学到的是什么?

    网上流传一句话:“四年过去了,大学提起裤子冷冷的说:你可以走了,把青春留下,直到那刻我才明白,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大学无用。

    不说大学里那些书本上的东西有多陈旧,不说德志体美劳大学培养了那点,单说说大学让你学到的那些肮脏的东西:想读研还有潜规则,想过科还得去送礼。

    有人说说的太片面,具体是什么样子,大学生最有发言权,不要让他们等到毕业了以后再后悔高考的无用、上大学的无用,那时可真是晚了。

    爱一个人,让他去上大学吧,那里是天堂。

    恨一个人,让他去上大学吧,那里是地狱。

    不是“读书无用”,是“高考无用”;不是“高考无用”,是“大学无用”;不是“大学无用”,是我们的教育“无用”。

    三、南怀瑾:为什么我提倡读书无用论?

    我现在还发现读书无用论,拿到博士没有用,将来博士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我提倡读书无用论?我发现中国的经验,包括我在内都 是乡巴佬,乡下的小孩子出身,因为读书害了自己一辈子。

    读完了以后,说名满天下,骗人的,对地方上、家乡一点贡献都没有。

    你看乡下的老太太,老头子,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孩子读书,读完了以后就到城市来了,到城市再也不回乡贡献了。

    所以我主张大教授大学者统统回乡去教小学。

    否则,这个国家不得了,知识越普及学问越没有了,社会越空虚了,农村破产,没有人才,这不是读书无用论吗?此其一。

    第二,书读多了的人,什么都不肯做。

    然后游手好闲,专门吹牛,实际上一点事都做不好。

    尤其,女孩子们书读多了,嫁人都困难。

    因为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学问好,比自己高一点的,实际上,学问好的不多啊!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读书要注意,中国人讲的,读书有个目标的,我们当时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

    中国讲教育,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像我当年读书,我的祖母就吩咐过我,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

    我说为什么啊?“一代做官九代牛”,做了一代宫,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九辈子要做牛做马,回报给老百姓的。

    所以读书可以,不能做官。

    我们中国古代讲读书是什么呢?《朱子治家格言》两句话,我们都背的:“读书志在圣贤”,读书的目的是准备做尧舜,学大禹王一样,建设国家。

    所以“为官心存君国”,古代我们受的教育,做官是报效国家的。

    三十年前,有一个学生,师范大学的博士,我也是他的指导老师。

    跟我很久了。

    有一天他跟我谈起来,说很多教育家坐在一起谈论,大家都说,这个教育怎么得了啊!我说不要讲了,我从小听到现在,就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我说没有问题啦,你们老的不要担心,我们死了以后太阳照样从东边出来,不会西边出来的啊。

    不过现在教育有问题,有个学生拿到博士,他说,老师啊,现在教育目标在考试。

    我说你讲得对,这句话好讽刺啊!

    你看现在的教育,小学生背的书包那么重,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尽玩的。

    我现在能够向你们报告得出来的,都是十一岁、十二、三岁的学问啊!那时读书都是背的,书背完了就玩,到处玩,哪里像现在这么辛苦。

    所以我现在八九十岁了,有时候晚上看报还不戴眼镜呢。

    你们现在那个灯光太亮,把小孩子弄得都架着眼镜,这个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怎么出来当兵打仗啊?然后报告敌人慢点放炮啊,我眼镜还没有戴上,那行吗?所以都是问题!

    现在你看为了考试,小学读的书到中学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中学读的书,到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大学没有用了;出去留学,就更没有用了。

    你看读书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

    现在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跳六跳也没有用啊!这个背了干什么用啊?

    家长们也不懂,拼命鼓励孩子考好的大学,大学考取了,留学回来,读博士。

    我说你们博士有什么用啊?你看今天社会,所有的博士都是给那个“不是”用的。

    那种人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钱就可以请你一百个博土。

    对不对?所以是读书无用论吧?读书的目的不在学位啊!我们现在读书,教育没有宗旨。

    这个学生一提说教育的目标是考试,我说对了,怪不得。

    台湾当年也是同我们现在一样。

    喜欢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结果没有用。

    因此,台湾有个老辈子的公务员,最后死了。

    死以前写副对子拿来给我看,我说真好:

    为五斗米折腰三卡三考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一分一厘了此残生

    读书出来拿到博士做官,就是为了一点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朝陶渊明那个时候的待遇,是一个月五斗米。

    折腰,就是跪下来给人家行礼。

    “三卡三考”,形容台湾当年,“三卡”,早晨八点钟签到,有个卡片的,下班也要签卡的,审查你。

    “三考”,小学考中学,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学回来做公务员,三年一考试,才能够升上去,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然后,到老了退休,“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一百万元,“一分一厘”,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了此残生”,是这么过一辈子。

    这是知识分子!现在当然好一点啦。

    可是,我看来也差不多。

    当年明清考的文章,就是大家都骂的八股文。

    我现在问这些学者,你们光骂八股文,八股文章你懂不懂?我看没有一个懂。

    我说你看都没有看过,八股文章你不要轻视不要骂喔,我说也蛮逻辑的,有他的文学。

    所谓八股,一个题目,你看准了题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个先说正面的理由,再加上反面理由,两股了;然后第三股综合起来。

    所以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

    八股文是不好,我们当年也骂,所以有两句话,“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考试是消磨天下英雄气。

    现在的联考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

    过去用功名把天下英雄消磨了,现在天下英雄还只有十一二岁而已!可是已经把他的头脑、眼睛都消磨了。

    太可怜了!这个教育,我非常痛心的啊!

    假使我来搞教育的话,我是快要死的人啦,当然是假使。

    把现在这个教育制度,这个学校统统废掉,不要浪费钱。

    有最好的办法,不浪费钱,而每个培养出来的是人才,那是真办教育了,这个闲话不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