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

    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自此起,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熟。

    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改革普通教育的需要,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20年代起,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即既强调个人谋生,也重视服务社会;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既强调一技之长,也重视全面发展。

    更多地探讨了职业教育内部的规律问题。

    扩展资料:

    20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总结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进入30年代后,民族危机加甚,黄炎培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事业,职业教育思潮逐渐消退,但其职业教育思想继续影响着此后年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炎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