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论大学生创新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5

    方案,有机物种类特别多,也许就在自己不断实验中创造出新的有

    机物,换一种反应条件,得出产品的产量明显升高,这也是创新。

    2

    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

    优秀

    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

    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

    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

    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

    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

    )

    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

    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

    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

    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

    化工专业的课程很多,分的也很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他是我们

    以后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专业课和实验课是我们实现创造的钥匙,

    就像敲门石一样,直接决定我们在哪一个领域有所创新。

    化工直接

    与工业相连接,而现在工业越来越高科技化,计算机和其他一些仪

    器的使用及操作是时下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

    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

    6

    2

    、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局限。

    1

    由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开展,

    它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在资金、

    师资、设备、场地和参加人数等

    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它的发展规模和综合效应;

    2

    )虽然建立了很多社团和协会,但是真正和科技主题有关的社团

    却没有几个,

    虽然社团和协会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但缺少学术气氛,

    科技含量不高,

    对大学生开展科研帮助较少,

    造成校园学术分为不浓;

    3

    )老师辅导力量不足。

    尤其中青年老师在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

    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

    而教学任务繁重,

    他们很难对大学生科研

    进行高质量的指导;

    4

    )教学计划难以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氛围,也造成了大学生参与科

    技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

    大一的学生虽然很有热情,

    但对科研不知从

    何下手,

    大二的学生才开始学习专业课,

    而大三的学生又要准备各类

    过级考证和考研,

    大四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考研和就业,

    很难让学生有

    精力从事科研,

    而老师也很难找到真正对科研感兴趣而优秀的大学生

    参加科研活动;

    5

    )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6

    )学生科研经费投入量不足、也不够及时;

    7

    )配套措施不健全。

    各院系基本上没有可以提供给学生开展科技

    创新活动的场地;

    8

    )学生科技成果突击的多,长期研究的少。

    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粗

    枝大叶的多,高水平的少。

    7

    三、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创造原创

    性成果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

    ,

    必将承担着民族发展与强盛的历史重

    任,

    而大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来夯实基础、

    蓄能量。

    第一,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科技创

    新活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等特点,

    因此,

    抓科技创新工作应重在平

    时。

    一方面,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

    如场地、设备工具、指导老师等,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活动难

    以进行。

    另一方面,在分散模式下运作,会造成科研管理力量薄弱,

    监督机制不强,

    造成科研经费支出混乱,

    严重影响科研活动的正常有

    序开展,

    也造成了有限科研经费的大量浪费现象,

    科研资源配置不合

    理,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

    因而要实

    现科技创新的长期化、

    规模化、阵地化,科技创新基地是大学生开展

    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载体。

    学校可以结合科技创新涉及的学科,

    依托

    相应的院系,建立创业计划、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机器

    人足球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科技创新基地,

    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打造良好平台。

    第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学生在进行科

    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

    在技术层面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学生对专业发

    8

    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

    对研究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

    二是学生对开

    发过程中所用技术不够了解,

    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有效方法就是配备指导教师。

    可以请博士生导师、

    教授对各专业方向

    及前沿技术进行介绍,

    对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

    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

    向,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

    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

    学风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

    新教育环境。

    科技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

    环境熏陶。

    学校必须营造宽松、平等争鸣的环境,鼓励专家、学者、

    教师、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鼓励各专业学科交叉渗透。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自信心和创新“灵感”,

    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

    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加强高校科研条件建设,改善学生科研条件。

    良好的软环

    境固然重要,但硬件和资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高校存在

    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重视教师科研的投入,

    而忽视学生科研的投入。

    科研立项和经费的设置上,学生和教师相比,更是相差甚大,学生科

    研投入少之又少。

    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就要引导学生直接参

    与科学研究,

    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

    室要有秩序地对学生开放。

    此外,

    在学生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上应向

    学生给予适当的倾斜,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第五,

    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强化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当前,

    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普遍

    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

    9

    新能力对于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性,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

    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

    国家级科技创新比

    赛和各项学术活动,

    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

    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

    交流,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强化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的任务,

    但它对于提高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

    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

    求。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

    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

    献追问

    这…全说怎么培养去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