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一、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热爱职工,是个立场问题,也是个感情问题。
记者和通讯员写稿,不是有闻必录。
能不能报道,什么时候报道,采取什么形式报道,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有利于职工群众。
一个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缺乏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职工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的。
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做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千方百计地去完成采写任务。
像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等很多名记者,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当然,一名记者的政治素质也应包涵要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所谓政策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记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水平的具体化。
有人说:“记者是靠政策吃饭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一篇好的报道,当然同记者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能力,还有文章的内涵,这个“内涵”,又是记者的认识水平、政策水平的体现。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原则,包括很多方面。
有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方面的等等。
但是这些方针、政策、原则,都是体现和服从党的基本路线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基本方针的。
作为企业媒体要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这是每个记者、通讯员、必须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的,不然就无法进行新闻报道工作。
二、业务素质
新闻业务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采访、写作、编辑,以及资料、校对等。
从记者来说,特别需要了解、熟悉编辑业务。
编辑是一门学问。
在深化主题上,在调整文字结构上,在语法修辞上,在制作标题上,在安排版面上,编辑都有特殊的本领。
这也正是一般记者所缺少的。
记者如果了解、熟悉编辑工作,对自己的采访、写作,肯定会有大的帮助。
当然,编辑也有了解、熟悉记者工作的必要。
一名记者还有广阔的视觉和丰富的知识。
有人认为“新闻无学”。
显然,这是缺乏常识的见解。
新闻要写好,要写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文采,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作基础是不行的。
一般记者都有适当分工,除了应具备所担负的专业报道方面的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历史、文化、逻辑、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
文如其人,一个记者功底深浅,读了他写的报道,就一目了然。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作为一名记者还要做到脚勤、眼勤、嘴勤、手勤,还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新闻特质。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
这是新闻工作的特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乐趣所在。
这就要求,每位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工作,深入到方方面面,要做到善于调查研究。
要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受固定的框框束缚。
既有目的,又无目的,不能太功利主义。
要从局部看局部,又要把局部放到全局中去衡量。
不要浅尝辄止,但也不能蒙头转向,扎下去出不来。
要注意了解典型意义的事例,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随时随地(诸如挤公共汽车、逛农贸市场)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观察。
很多重要报道线索或报道主题,就是这样发现或产生的。
三、思想道德素质
新闻界同行有个说法,叫做“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我还想加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是记者的生命”。
因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同新闻记者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是分不开的。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路线的核心。
一个不实事求是的人,一个不积极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路线方针的人,能够担任我们的记者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
这是我们的新闻观同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根本区别。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新闻报道的失实现象时有发生,其危害也不可低估,它小到败坏新闻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大到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至于招致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假冒记者身份,效法此道进行诈骗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新闻报道要做到实事求是、完全真实,并不容易。
记者既需要克服本身思想上、工作上的弱点、缺点,又需要抵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与压力。
这是需要有点胆识和必要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时刻想着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纵观中国新闻界,所有的优秀记者、名记者无一例外地都是“建楼”人,我们的新闻“大厦”才矗立挺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泥瓦匠”,我们的新闻事业才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我们的新闻工作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石化企业才能蓬勃发展。
加强记者素质建设的有效途径
1.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记者学习政治理论。
长期脱产学习固然是提高新 闻记者素质的一种好形式,但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能脱产学习,学好了再 干,而只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因此,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除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记者学习政治理论、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授课外,还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记者去进修或参加有关部门(机构)组织的短期政治理论学习,如听政治理论辅导、形势报告会,参加教育培训、参加职业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等。
2.鼓励自学与强化培训相结合。
各新闻单位要针对记者队伍实际,采取以业余自学为主、参加短期培训和脱产学习为辅的方式,鼓励记者自学和参加一些高等院校举办的新闻专业的函授学习。
这样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能使记者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3.鼓励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同样一个新闻题材,为什么有的记者写得很生动,有的记者却写得枯燥乏味?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实践出真知”。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我国有成就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成功在于长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坚持长期实践。
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后写就的。
4.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新闻记者只有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才能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