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表演童话剧 小班童话剧表演
文章摘要: 童话剧是幼儿喜欢的文学样式,教师怎样在幼儿情感世界里灵活、巧妙、恰当的运用童话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具有积极地情感,使童话剧成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又一新颖有效的重要形式是我们在幼儿心理教育中值得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指导幼儿生动形象的表演童话剧,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课题。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中的经验,谈谈指导幼儿表演童话剧的几点做法,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 童话剧 分段指导 前表演 自主性 童话剧是幼儿喜欢的文学样式,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童话。
它那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相适应。
丰富的幻想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同时,积极的思想内容又有助于他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法国作家法朗士说过:“教育的全部艺术,就是唤醒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得到满足”。
那么,教师怎样在幼儿情感世界灵活、巧妙、恰当运用童话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具有积极的情感,使童话剧成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新颖、有效的重要形式?下面,我就自己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做法:一、调动幼儿的表演兴趣,是童话剧开展的首要条件。
幼儿对童话剧的兴趣最终取决为童话剧表演的精彩程度。
以往我们在指导幼儿排演童话剧时,发现孩子始终不能较好的进入角色,幼儿在表演时表情生硬,呆板,动作又很随意,不能较好的表现出角色的特征。
整个剧本表演下来很枯燥,缺乏精彩程度。
一段时间我们陷入了困惑,不知如何较好的指导幼儿表演童话剧。
后来,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教科研活动,并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归纳出童话剧应具备这样几个特点:1. 动作性语言多 幼儿童话剧很少有大段对白或独白,它主要是通过角色的动作(包括舞蹈)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
如:童话剧《甜甜的桃子》、《大家在一起》就是主要靠动作和对白来展开剧情的。
因为这符合幼儿好动和感情外露的特点。
这样,便于演员设计动作,吸引住好动的幼儿观众。
因此,幼儿童话剧十分强调动作性语言。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为幼儿童话剧设计动作性语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看的懂。
就是每个动作的意思要明白。
即必须让小观众通过人物动作看懂动作的含义。
要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动作,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如:童话剧《大家在一起》有这样一个情节:大灰狼从树后悄悄地、张牙舞爪地一步一步向小黑羊逼近,小黑羊吓得双手捂住眼睛一边哭、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快来救救我呀!”使台下的小观众都十分紧张,从而让幼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遵守集体规则,不能随便离开集体。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 幅度大。
细微的表情动作,往往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如童话剧《大家在一起》中,大灰狼张牙舞爪地一步一步向小黑羊逼近,然后疯狂的大笑,手舞足蹈地说:“哈哈!我今天可有吃的了!”然后向小黑羊一扑,抓住小黑羊用力拖,向后一仰,摔了一跤,爬起来又接着去抓小黑羊。
这一系列动作幅度大,把大灰狼凶残的形象表现得十分生动。
3) 有变化。
动作要有变化,动作节奏也要有变化。
因为单调的动作,缓慢的节奏会使幼儿感到厌烦,而连续的快节奏动作又会使幼儿过分兴奋而疲劳。
如:童话剧《大家在一起》中,在一系列大灰狼抓小黑羊动作之后,是猎人来救小黑羊,节奏有点缓慢下来。
接着又是羊妈妈领着另外两个孩子着急地跑着去找小黑羊。
这种有张有弛、有快有慢的节奏变化,既能使幼儿保持注意力集中,有不至于过分疲劳。
2. 音乐因素多1) 台词的音乐性。
台词要朗朗上口,以便幼儿记诵。
2) 谱曲的唱词。
童话剧中的小歌舞形势很受幼儿欢迎,因为它的动作性强,谱了曲的唱词还能使观众加深印象。
3) 烘托气氛和人物形象的音乐。
幼儿童话剧经常借用音乐形象来烘托气氛。
在童话剧《大家在一起》中,每个小动物出场,都伴有相应的音乐。
由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较强,因此,音乐形象有助于小观众对剧中形象和气氛的领悟。
3. 游戏成分多 游戏成分多是幼儿童话十分明显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游戏中的模拟动作和驰骋想象能给幼儿极大的快乐。
因此,幼儿童话剧如果能接近于他们的游戏,他们会更感兴趣。
如果剧中的游戏能让小观众一起参加,那就会使台上、台下,演员、观众打成一片。
这时,小观众在看戏,也是在游戏,气氛极好。
孩子们从中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如:在排演童话剧《大家在一起》时,表演到“猎人打大灰狼”的情节时,就让小观众一起喊:“打死它,打死它”场内气氛很强烈,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
二、前表演的手段有利于指导童话剧表演的顺利进行。
所谓“前表演”就是由几位老师先担任角色进行表演。
以往,我们在指导幼儿表演童话剧时,发现孩子始终进入不了角色,表演起来动作、表情生硬、呆板,而老师又苦于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指导才能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
经过研究得出我们可利用前表演的形式来指导幼儿表演童话剧。
首先,我们老师对剧情做到深入了解,然后分别担任角色进行表演。
对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人物间的感情交流,上下场的路线,所站位置及布置场景,等等都做到细致安排,心中有数。
我们发现利用“前表演”这种手段有助于指导童话剧表演的顺利进行。
三、 分段指导是帮助幼儿童话剧表演的最佳途径 分段指导是将童话剧切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
这种类型的表演可以面向全体,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童话剧《三只蝴蝶》,就可以让一组幼儿表演红蝴蝶,一组当黄蝴蝶,再由一组幼儿扮白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等都可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分别担任。
这种表演允许全班幼儿共同参加,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
表演时,听老师领诵完一段故事,轮到的角色便上场表演相应动作,教师此时可视情况重复刚才的故事段落,其余幼儿也可以随同朗诵,当这段表演结束时,表演者做出造型,然后下一段开始。
在这种表演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或台下的感觉,能够比较放松地进入角色。
以往我们在指导幼儿表演童话剧时,总是请几名幼儿上台示范排练,结果我们发现台上小演员演得很疲劳,没兴趣,台下小观众没事可做,出现了等待现象,后来,我们通过学习,探讨,将剧本分段表演,并在指导时做到以下几点:1、因为这类表演将童话剧分成若干段落进行,在讲过故事之后,我们引导幼儿讨论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变化,从而帮助幼儿体验角色心理,把握角色性格发展的线索。
如:故事《三只蝴蝶》第一段,是三只蝴蝶在花园里游戏的情景,先开始是快乐的,但下雨时便惊慌、着急起来。
我们帮助幼儿分析蝴蝶情感的变化,为他们的表演打下基础。
2、 分段表演允许诸多幼儿扮演同一角色,表演前,可为同一角色的幼儿提供互相交流和影响的机会。
如在一起商量并试做角色的动作的等。
同时,我们还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意愿做出与同伴不一样的动作来,尤其每段表演结束时的造型,让幼儿摆出自己认为最优美的造型动作。
3、 由于这种活动是全班性的,虽然增加了我们老师指导的难度,但我们能巧妙地控制表演过程,既要使幼儿愉快地进入角色,又要防止失控现象发生。
一般来说,我们的孩子在了解故事情节后,都能根据情节发展顺序把握角色上场时机,但老师仍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提醒角色上场,提醒幼儿做适当的动作,在每一段结束时,还要提醒幼儿做静止状态的造型。
通过这种分段指导,孩子们在表演童话剧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大胆了、大方了、也更主动了。
四、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样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我们应用童话剧这一载体与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培养幼儿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促进其得到全面发展。
如童话剧《大家在一起》中,羊妈妈听音乐出场,说带小羊们去吃青草,启发幼儿自己体验小羊要去吃青草会有什么样的心情?用什么动作能表现出这种快乐的心情?这是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拍手跳了起来说:“太好了!太好了!”通过孩子自己体验各个角色的心情,在表演是动作很夸张,表情很丰富,因此表演的兴趣也特别高。
这样,改变了以往总是老师教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总之,幼儿童话剧应该是幼儿能够接受,并能从中得到快乐。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