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承尧诗词
一、游子吟 古诗
【诗词原文】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编辑本段]引【注释译文】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吟:吟诵。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6、寸草心:子女的孝心。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
在这里“心”字双关。 7、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8、归:回来,回家。 译文 游子吟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 为及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 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会回来。 谁能明白母亲无私的爱? 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英文版 A TRAVELER'S SONG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另外的一个英文版 A thread is in my fond mother's hand moving. For her son to wear the clothes ere leaving. With her whole heart she's sewing and sewing. For fear I'll e'er be roving and roving. Who says the little soul of grass waving. Could for the warmth repay the sun of spring.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计划反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乐府诗的体名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
二、游子吟 古诗
【诗词原文】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编辑本段]引【注释译文】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吟:吟诵。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6、寸草心:子女的孝心。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
在这里“心”字双关。 7、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8、归:回来,回家。 译文 游子吟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 为及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 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会回来。 谁能明白母亲无私的爱? 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英文版 A TRAVELER'S SONG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另外的一个英文版 A thread is in my fond mother's hand moving. For her son to wear the clothes ere leaving. With her whole heart she's sewing and sewing. For fear I'll e'er be roving and roving. Who says the little soul of grass waving. Could for the warmth repay the sun of spring.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计划反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乐府诗的体名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
三、孟郊的诗句查询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
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
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 时,因母死去官。
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
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
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
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
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
《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卷372_1 「列女操」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卷372_2 「灞上轻薄行」孟郊 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
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常恐失所避,化为车辙尘。
此中生白发,疾走亦未歇。 卷372_3 「长安羁旅行」孟郊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卷372_4 「长安道」孟郊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
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
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卷372_5 「送远吟」孟郊 河水昏复晨,河边相送频。
离杯有泪饮,别柳无枝春。 一笑忽然敛,万愁俄已新。
东波与西日,不惜远行人。 卷372_6 「古薄命妾」孟郊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
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 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
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
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卷372_7 「古离别(一作对景惜别)」孟郊 松山云缭绕,萍路水分离。
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 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
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 卷372_8 「杂怨(一作古乐府杂怨)」孟郊 忆人莫至悲,至悲空自衰。
寄人莫剪衣,剪衣未必归。 朝为双蒂花,莫为四散飞。
花落还绕树,游子不顾期。 夭桃花清晨,游女红粉新。
夭桃花薄暮,游女红粉故。 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
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贫女镜不明,寒花日少容。
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浪水不可照,狂夫不可从。
浪水多散影,狂夫多异踪。 持此一生薄,空成万恨浓。
卷372_9 「静女吟」孟郊 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
君子易求聘,小人难自从。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
卷372_10 「归信吟」孟郊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卷372_11 「山老吟」孟郊 不行山下地,唯种山上田。腰斧斫旅松,手瓢汲家泉。
讵知文字力,莫记日月迁。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卷372_12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卷372_13 「小隐吟」孟郊 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
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卷372_14 「苦寒吟」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卷372_15 「猛将吟」孟郊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卷372_16 「伤哉行」孟郊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
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 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
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 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
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卷372_17 「怨诗(一作古怨)」孟郊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卷372_18 「湘弦怨。
四、虚心好学的诗句
“虚心好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朝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
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五、虚心好学的诗句
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9.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0.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西塞罗
六、<游子吟>>的诗句是什么游子吟>
孟郊五十岁写下诗作「游子吟」,所以是在801年写的 但是月日查不到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
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七、郑初民 郑希民两兄弟的事迹
郑初民是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号天适子,许承尧太史的弟子,善撰对联,工书法,能绘兰草,与黄宾虹先生有交谊.郑初民胞弟郑希民,(192(4)?-199?),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1938年国难当头时,14岁的少年希民毅然投笔从戎,南北征战,屡摧敌阵身负重伤,参与了威名垂青的台儿庄大捷.并荣立功勋.少年英雄郑希民的壮举,当时鼓舞了士气,同时,同时得到爱国人士褒奖.严病禅闻后作词奖赏曰:郑子希民,年十四,执戈卫国.屡摧陷敌阵负创伤皆幸免.俨然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宗悫也.爰为之赋一剪梅以壮其行.撇下书嚢去风,莫问行踪,迢目从戎.台儿庄上剑光红.无敌英雄.有个儿童.谁信髫年早立功.心耿精忠.气吐长虹. 乍传修水捷音中.指断霜锋.血溅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