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津渡诗词

    一、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一宿:一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③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象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与镇江市隔江相对。

    赏析

    [赏析]

    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

    “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起笔轻灵妥帖,平白自然,“小山楼”既是诗人羁旅夜栖之所,又是诗人愁绪发端之地。次句“一宿行人自可愁”,直抒“行人”(诗人)一夜未眠之愁情,言情自然真切。“自可愁”三字平淡、自然不着痕迹地引人进入真正精彩的妙境:“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一团漆黑的夜江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一“斜”字,妙极,有景有时——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诗人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跃然纸上。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地将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通,显得那么浑成无迹,神韵天成。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显得格外明亮,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两三星火”,用笔清婉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星火”已足矣。同时,这“两三星火”也暗示出对岸瓜洲渔民或摆渡人或其他什么人已开始起床点灯准备新的一天劳作的情形,与“潮落夜江斜月里”所描述的将晓未晓的情景十分吻合。诗人运思缜密,观察细致,描写逼真,启人想像,耐人寻味。而末句之“瓜洲”渡,又与首句“金陵津渡”遥相呼应,首尾圆合,自然浑成。

    张祜的这首客愁杰作,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诗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其一,简约明快的视觉效果。身宿小楼旅舍,张祜注重视觉效果。居高临远,所见“星火”乃为远景,故不能明辨是什么灯光。对“夜江”、“潮落”、“斜月”和“两三星火”的夜色景物描写相对较为简单,不善曲折,按时抒写,这既是诗人所见真景之反映,又是诗人着意而为之。以景诱人,景融真情,动人心弦,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其二,以情融景的情景结构。绝句的结构方式基本上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或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叙事等模式组成的。张祜诗的结构方式是:情——景。以情融景,强调的是画意美。以景结情,追求的是神韵美。令人回味无穷。

    其三,疏密有致的布景设置。张祜诗前疏后密。前二句仅写诗人“一宿”之“愁”。后二句则一气连写落潮、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等五种景象,通过鲜明的画面,来隐约传达出诗人一夜未眠之孤愁。诗的重心落在后二句上,写出了诗人在特定环境浓郁的客愁,千载之下,不失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是小诗的得意之处、精彩之笔、美之所在。

    其四,虚冲平淡的飞白笔墨。张祜诗多用淡墨、虚笔,呈现出平淡轻灵的艺术风格。如“两三星火”之描写,绝不能坐实为《枫桥夜泊》中的“渔火”。这是因为,“渔火”乃是近处所见,辨析清楚,而“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清是何种灯光。这反倒增添了想像的余地,别具朦胧美和空灵美。

    总之,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这首诗的结构,简约之至,明快之至。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

    (1)前首唐诗一三联写景,从近及远,先写金陵的渡口和江边的楼阁,再将镜头逐渐拉远,依次写出江水落潮,波动的月影,再遥望寥阔的星空,三两个星星在瓜州城上空闪烁。

    (1分)侧重以静写静。(1分)后首宋词前半部分写景,从城楼写起,再写天边夕阳如血,从天际而来的大江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1分)侧重动静结合。(1分)(大意符合,即可赋分)(2)前首唐诗通过静谧的夜景,抒发了作者内心孤独的羁旅之愁;(2分)后首宋词通过涌动的夕阳衰象和凄清的秋意,抒发自己国破家亡、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思。

    (2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小题1:此诗可理解成诗人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也可以理解成诗人羁旅在外,望见瓜州的两三点灯火而引起了思乡之愁。(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斜”字 生动地描绘出天边月残西沉之景 , 暗喻诗人的无限愁思 ;同时又 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 的落潮之际;另外这“斜”字还 与上一句“一宿”呼应 ,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从而使第三句和第二句自然地沟通。(答到以上四点中的两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

    点评: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提示,定基调。诗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有些诗歌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暗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欣喜、赞叹之情。2.抓意象,挖内涵。3.品语句,悟感情。一是要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二是要注意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关联比照。

    小题1:试题分析:“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点评:赏析诗句的关键词语,要反复诵读诗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才能准确赏析出点睛传神之笔。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

    1、①点明了落潮时间,诗人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了潮落之景。

    ②与上一句“一宿”呼应,表达了行人那一宿由羁旅之愁而不曾成寐的感情。 2、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点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

    “两三点火”与斜月、夜江相映衬,用笔轻灵而细腻。 1、金陵津渡指今江苏镇江的西津渡,瓜州在江苏省刊江县南。

    2、张祜是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

    羁旅、山楼、斜月、夜潮,加上两三星火,极具萧瑟清冷的意味,充盈着无穷的愁绪。 3、《枫桥夜泊》是唐代张继的诗作。

    原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此诗可理解成诗人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也可以理解成诗人羁旅在外,望见瓜州的两三点灯火而引起了思乡之愁.(言之成理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斜”字生动地描绘出天边月残西沉之景;暗喻诗人的无限愁思;同时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另外这“斜”字还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从而使第三句和第二句自然地沟通.(答到以上四点中的两点即可)答案:(1)此诗可理解成诗人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也可以理解成诗人羁旅在外,望见瓜州的两三点灯火而引起了思乡之愁.(言之成理即可)(2)“斜”字生动地描绘出天边月残西沉之景;暗喻诗人的无限愁思;同时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另外这“斜”字还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从而使第三句和第二句自然地沟通.(答到以上四点中的两点即可)译文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六、含有津字的诗句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两岸桃花夹古津。——唐 王维 《桃源行》

    方惊共折津头柳。——宋 辛弃疾 《鹧鸪天·指点斋尊特地开》

    因何风絮落溪津。——宋 姜夔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津口停舟渡不得。——唐 李颀 《送陈章甫》

    金陵津渡小山楼。——唐 张祜 《题金陵渡》

    陂湖秋水浩无津。——宋 陆游 《野兴》

    黑云横绝天汉津。——宋 陆游 《喜雨》

    半渡上辽津。——唐 李白 《豫章行》

    迷情淡荡不知津。——宋 黄庭坚 《杂诗》

    南渡洛阳津。——唐 王昌龄 《放歌行》

    三更津吏报潮鸡。——唐 李德裕 《谪岭南道中作》

    南浦别离津。——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江云暗北津。——唐 柳宗元 《梅雨》

    月落闻津鼓。——宋 王安石 《金山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