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诗词的平仄声

    诗词中的平仄声是什么

    你如果不知道,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辩别方法

    一个字如果是平声,意思就是这个字读[第一声或是第二声]

    一个字如果是仄声意思就是这个字读[第三声或是第四声]

    当然这是指现代的,古代的字发声和现不一样,多一个声,现已不存在了.

    写诗时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讲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不论,第二四六个字的读声要平仄分明例如“-平-仄-平-”或“-仄-平-仄-”,“-”表示不论的字。

    如上句“-平-仄-平-”则下句要“-仄-平-仄-”这就是“律诗要讲究平仄”

    古诗词平仄声

    关于平仄简单的说,就是拼音四声调中念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平、阳平)的字,就是诗词中的平声字。而念第三声和第四声(上声、去声)的字,则是诗词中的仄声字。至于仄声字里还有一类称为入声字的,另作解释。

    平指第一声,”仄”指其他三声.能辨别四声,就不难理解平仄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重要术语。依照四声,将文字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包括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在现代汉语里,平,包括阴平、阳平;仄,包括上声、去声。仄,从字面理解,就是不平的意思,平的对立面。写诗填词作曲,巧妙地运用平仄,使这两类声调有规律的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变化多样,不致单调,念起来可以产生音律美。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衰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而现代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字,都归入其他三个调子的字里(现代汉语的四个调依次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说,要分辨平仄,只要把混在阴平阳平里的入声字分辨出来就行了。 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地方保留有入声字,如果自己惯常说的方言里就有入声字,那分辨起来就简单多了。例如我说的广州话(粤方言),一共有9个声调(其中入声占三个),嘿嘿,真的比较吓人,而且好象没有哪个读音能通读九声的(就是像普通话拼音“sheng”四个调的对应代表字有“声”、“绳”、“省(会)”、“剩”,而广州话里却很难找到能够九声都有对应字的音),没有专门学过语言的广州人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几个调、怎么念,更不要说什么平声入声。但掌握方法并非难事:广州话的2-0一共9个数字正好分别是广州话的9个调,1除外是因为它与7同调。 3 9 4 7 0 5 2 6 8 因 隐 印 一 人 引 孕 日 刮 因为有些音调没有对应字,只好随便找些来顶替。其中3、0代表的两个调子都念平声,除此之外,全是仄声(其中7、6、8代表入声字)。 对于说普通话的MM,就要靠平时小心留意了,分析古代的诗歌,牢记其中的入声字也会有帮助,还有一个小规律,就是普通话中韵尾是-n或-ng,不会是入声字,就是说,这类字只要在普通话里念平声,那它就是平声字,不必担心用错。 普通话里有因为用法意义不同而一字多读的现象,古代汉语中也有,如果那个字只是在上、去、入三声里边变换(如“数”字,作名词为去声,作动词为上声,作形容词为入声),大可不必理会,反正都是仄声。偏偏有些字换个用法,就会从平声变成仄声,或从仄声变成平声,这样就直接影响到诗歌的平仄格了,所以一定要搞清楚,遇上不确定的,还是查查韵书字典保险。例如:“思”作动词时是平声,作名词时就是仄声(去声)了;“污”作形容词为平声,作动词时为仄声(去声);“教”作名词为去声,作动词为平声,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平仄律: 律诗绝句有固定的平仄句式初学者很容易看得头晕眼花,但说穿了只是两种形式变化出来的: A A A B B 和A A B B A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这是五言的句式,如果是七言的句式,只要加上两个与五言开头平仄相反的就行: (B B )A A A B B 和(B B )A A B B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诗中的平仄音

    在现在汉语拼音里面,一、二声就是平音,三、四声就是仄音,但是由于古今音的不同和方言差异,古诗里面的字不能和现在的汉语拼音等同 。

    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

    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古诗词平仄声

    我给你尽量简单的说:

    新韵,就是按普通话的北方韵为基础,由中华诗词协会整理的,也就像楼上所说,一二为平,三四为仄

    古韵,一般又叫平水韵,是过往进来比较公认的格律书参考。连诗词学会也说,新韵提出来只是并行,不敢取消平水韵。而平水韵是宋朝的官话,大致是洛阳语(中国古代官话统称)偏汴京腔。他的韵律要比普通话多:

    分上平、下平、上声、下声、去声和入声六种。

    平声也就是上平和下平。这是毋庸质疑的。

    但是新韵中的所谓“阳平”二声,你写的时候看情况把它归入仄声也不错。

    总结就是,你想附庸风雅,没事写两句,就按普通话的新韵就行。就是一平三仄。

    想玩深一点,就看平水韵的韵书。(除了这些,还要考虑意境、风格,这就不属于你问的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