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赞梅川

有关赞春,惜春,伤春的诗句
赞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惜春: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
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辛弃疾
伤春:
蝶恋花 伤春
岁岁伤春人渐老,
惨绿愁红,
触目添烦恼。
芳草萋萋侵古道,
小楼闲立伤残照。
窗外雨声犹未了,
缕缕丝丝,
入耳成单调。
庭院深深门闭早,
满阶花落红不扫。
赞红梅诗句
《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这九首梅花诗,首首读来都有孤独高傲而无凄凉抑郁、怜梅惜梅却不神伤心碎的特点。历朝历代诗人咏梅之作众多,相比之下,高启写梅独摄其魂,确有不俗之处。
作品原文
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其二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其三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其四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其五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其六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其七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其八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其九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诗词赞美公孙绿萼的
《神雕侠侣》是金庸小说中,唯一分成上下两段的作品,从杨过童年到青少年的第一回至第三十二回这段,金庸做了非常完整的结束,而所谓「结束」,当然包括要帮杨过把「桃花丛」整理乾净。杨过的桃花实在滥开得太过火了,金庸拿起大剪,准备只留下小龙女这朵,其他桃花一律剪掉,而绝情谷小美女公孙绿萼,就是被金庸剪掉的其中一朵。
且说多情种子杨过在绝情谷走一回后,「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又惹得绝情谷主之女公孙绿萼对他爱苗滋长,芳心唯系於他;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看似有情却无情,杨过出谷一遭又回谷,却是带著新婚妻子小龙女回来了。
杨过跟小龙女新婚夫妻两情缱绻,公孙绿萼却无意间听闻杨龙二人的对话。原来杨过深中情花之毒,小龙女怜惜而心疼,想劝杨过另娶公孙绿萼为妻,以得到丈母娘裘千尺的绝情丹,但杨过告诉小龙女:「咱两人之间决不容有第三人拦入」。
小龙女听杨过之言,呜咽地告诉杨过:「那公孙姑娘……我瞧她人很好啊,你便听了我的话罢」,杨过朗声一笑,二版的杨过道:「公孙姑娘自然是好,其实天下好女子难道少了?」,并再对小龙女说一次「只是你我既然两心如一,怎容另有他念?」,新三版则将杨过赞美公孙绿萼的话做了点增添,改为杨过说:「公孙姑娘自然是好。不但好,而且非常之好!其实天下好女子难道少了?」
公孙绿萼闻杨龙之言,伤心无已,而后见到程英、陆无双前来,二版的公孙绿萼心想:「别说和龙姑娘相比,便是程陆二位姑娘,她们的品貌武功,过去和他的交情,又岂是我所能及?」,新三版则又加上一句心语:「他……他能说我『非常之好』,也就够了!」
而公孙绿萼对杨过的心思,一版说她固已知杨过对小龙女情深义重,但总盼见他一面,是以在绝情谷中等候,二版则改为更深刻的说法,说公孙绿萼是隐隐存了「二女共事一夫」的念头,后来听了杨过的话,尤其是新三版又添上最致命的一句赞美后,公孙绿萼知道相思成空,已成定局,遂万念俱灰,决意不想活了。
之后公孙绿萼又听到公孙止想用情花伤害她,骗得裘千尺取出绝情丹,再拿绝情丹去讨好李莫愁。连父亲都无情至此,公孙绿萼於是心生一计,即是拿情花自刺,准备对母亲索拿绝情丹,献给杨过,叫杨过夫妻团圆,也要感激她这一心一意待他的苦命姑娘。
真以情花自刺后,公孙绿萼求救於母亲裘千尺,裘千尺亦准备给她绝情丹,同时交代她,因绝情丹只有半枚,花毒无法除尽,但只要不去想臭男人,便决计无碍。二版此际又说,裘千尺苦受丈夫的折磨,杨过又不肯做她女婿,她恨极了天下的男人,女儿如能终身不嫁,正合她心愿,可说再好也没有了。新三版删去这说法,毕竟天下父母心,裘千尺当真会因自己婚姻失败而希望女儿终身不嫁吗?倒是新三版增写裘千尺向公孙绿萼多说了句「杨过此人冷血无情,让他死了,理也别理」,这较像母亲为女儿帮腔的说词。
心上人的一句话真能叫人生也叫人死,公孙绿萼拂逆裘千尺之意,要献给杨过「真品」绝情丹。大厅取丹之时,却又忽然杀出公孙止来抢丹,而后杨过、小龙女也进到大厅来了。公孙止挟公孙绿萼为人质,杨过本要力战公孙止,又怕伤及公孙绿萼,一版的杨过心中曾想:「我岂能为了抢夺救我自己的丹药,却去害了公孙姑娘的性命」,这个想法二版删了,因为杨过对应不至於对绝情丹这般念兹在兹,而后公孙绿萼见杨过眼光中充满关怀之情,芳心大慰:「他为了我,宁可不要解药!我死也瞑目了。」,遂将额头撞向公孙止手上黑剑,就此花落人亡。
这段情节中,有一桩一、二版的旧骨头,新三版金庸仍未加说明,就是在第二十回,裘千尺给杨过半枚绝情丹时,曾告诉杨过「服下半枚丹药,毒势聚在一处,发作反快了一倍」,因此要杨过娶郭靖、黄蓉首级,快去快回,以服另外半枚。但公孙绿萼中情花毒后,裘千尺却要以半枚绝情丹为她解毒,这究竟能做何解释呢?
暂且不说骨头,想想公孙绿萼为情人一句话而死的心情。看来杨过为免日后沾惹爱情,刻意戴上人皮面具,根本不切实际,他实在还应加戴「口罩」,少说几句情话。杨过不够懂女人,因为女人不是男人,并非「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有多少女人只在乎男人的外表呢?即使戴上面具,若杨过依然言语挑情,举止温柔,恐怕愿为他死的女人,仍将前仆后继。杨过还不如戴个口罩,少沾点爱情,免得继续欠一屁股「感情债」,最后还得做「债务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