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翁显良诗词翻译理论

    1. 一休宗纯 求 诗词 解释

    谈到他对寺中后辈不满,实际是他对当时五山及大德寺派的禅风均持否定态度。其晚年自赞顶相就道:

    华叟子孙不知禅,狂云面前谁说禅?

    三十年来肩上重,一人担荷松源禅。

    至圆寂前又以比自赞更严厉的口气留下遗偈:

    须弥南畔,谁会我禅?

    虚堂来也,不值半钱。

    松源是指松源崇岳,虚堂是指虚堂智愚,这两位都是南宋有名的禅师,按辈分说,可说是他的祖师爷了,一休最后就连祖师爷也否定了。从他早年的“君恩浅处草方深”到临终的“虚堂来也,不值半钱”,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一生曾拥有过何等丰富何等曲折的精神生活。在这种经历中完成的他的思想,无疑也是独特而深刻的。

    所以大概意思应该是

    须弥南畔,有谁能了解我悟到的禅理~

    即使是像虚堂这样的大禅师来了~在我面前也是一文不值啊~~

    2. 《癸已除夕偶成》黄景人 诗词解释

    清朝黄景人的《癸已除夕偶成》

    有深深的孤独感 ,赏析如下:

    这首诗是这样的: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整首诗是充满了一种深厚的孤独感的,如何来认识,不妨在读了整首诗之后将诗拆开,一句一句的来分析。

    题目表明是除夕,是家人团圆的良辰佳节。第一句的“千家笑语”,又表明了诗人的周围正是这么一种符合除夕佳节的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氛围。“千家”表明环境的整体性,一致性,即除诗人之外都是那样。“笑语”表明这个整体性的环境的色彩、气氛是喜庆的。这样,就造成一种对后面孤独感的对比反衬。而这种前后对比的衔接者大概就是“漏迟迟”了。漏迟迟表明时间是深夜,一则深夜尚且千家笑语,表明诗人以外喜庆欢乐气氛之重,另一方面,深夜是让一个孤独者倍加感到孤独的时候。这样,就达到了两种对比之间的衔接,或者说,这个衔接本身已经暗含了乐与忧、热闹与孤独之间的对比。

    先跳过第二句,来看第三四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这两句应该是从元微之赠智度师绝句中的“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阑干看落晖。”化出。无人识和独看是两个典型的孤独的情境。无人识将自我与环境割裂,造成孤独。然而“悄立市桥人不识”与“天津桥上无人识”是不同的两种孤独。结合后者的前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来看,后者含有一种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和物换人非的岁月沧桑感。而前者结合“千家笑语漏迟迟”以及“癸已除夕偶成”这个题目来看,时节是万家团圆、千家笑语的除夕,“我”却“悄立市桥人不识”,可能表示诗人是在异地,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式的特殊时节的游子的孤独。然而这种特殊时节的游子的孤独决不是孤独的全部,亦不是孤独的主题,结合第二句就可以看出。

    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指明了他的孤独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忧患,而这种忧患来自物外。范仲淹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的“物喜”、“己悲”是互文见义。可以看出黄景仁的忧患并非为外物或自身。

    从诗人经历来看:黄景仁四岁丧父,家贫力学。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乾隆三十六年春,客居太平府沈业富署中,冬入安徽学政使院校文。他有志向有抱负,而仕途困顿,一生落拓潦倒。我认为黄景仁诗中的忧患是一种来源于经历和性格的根深蒂固不可名状的诗人式的天生的忧患情结,或者孤独感,类似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心事浩茫连广宇”、“谁会男儿夜半心”的那种莫可名状的混沌的忧患与孤独。即使从前面句子看来有特殊时节流落他乡的情境在里面,也不过是这种情境加重了这一莫可名状的混沌的孤独感,而绝非单纯的游子思乡的孤独。

    最后一句“一星如月看多时”,很多人认为应断句为“一星如月/看多时”,这样在解释上比较困难,比如“清人黄仲则有句:“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能有看星如月的胸襟,令人赞叹;然而有看星如月的闲情,在当前扰攘的时代中,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似水年华》,顾颉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5年9月第一版,第366页);比如有的人认为是诗人看到的是金星,很亮,似月亮;有的人认为是用了“纪昌学射”里面“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的意思。这些解释很牵强,我认为应该断句为“一星/如月看多时”,是说诗人像看月亮那样看一颗星看了很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们爱望月,可是月与情无关,于心情无关,只是一个意象、一种象征罢了,人们望月只是使情感有一种实物的寄托。

    除夕之夜,正无月亮,诗人的孤独感怎样寄托呢?诗人便像看月亮那样仰望着一颗星星,因为月亮本身并不重要,仰望才是关键。

    3. Lawrence venuti的翻译理论是什么

    Lawrence Venuti是一位美籍意大利解构主义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也是美国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从他的两部著作《The Translation'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1995)和《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中可以对其异化翻译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Venuti认为翻译研究的范围应该包括影响翻译过程的文体和政治因素,并进一步将翻译方法与主流话语的意识形态相联系。其异化翻译理论与施莱艾马赫所赞成的“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的翻译方法极为相似。但Venuti的理论内涵更为宽泛:不仅包括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而且还包括译者选择要翻译的内容。异化翻译是“对译入语文化”价值观施加种族离心的压力,以“在翻译作品”中体现外国文本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从而把读者“送到”国外。Venuti认为异化翻译能够“抑制翻译中种族中心的暴力”,抑制英语国家“暴力”的归化翻译文化价值观。因此,异化翻译也被称作是“抵抗翻译”,即译者通过采用不流畅的翻译手法,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使自己不再是翻译的隐形人。在其1998年所著《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中,Venuti又将异化翻译称作“少数化”翻译,认为这种翻译能够创造出一种富有变化的、含有异质成分的话语”。

    其实这就是Venuti异化翻译的中心思想:所谓异化(相对归化而言)其实就是致力于忠实原作作者写作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尤其是当时的语言惯例和习法,译者不可能精确地掌握,于是只能无限接近,结果可能是成功的,但更多的是似是而非,因此,在译坛中只能是作为一种“少数派报告”存在,但其理论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与其说他是一种前卫思想,不如说他是翻译界的理想主义者更为恰当。因为异化翻译似乎只是少了一点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转化时,所应该考虑的读者群体所处(受政治、经济长期影响的)的特有的文化阅历以及文学理解习惯而已。

    4. 古诗翻译望江南金德淑翻译

    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

    她和王昭仪、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宫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南归。

    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赋词相送。 金德淑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

    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

    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

    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上句点明作词的季节为春天。随之描写空间范围燕山睡起,写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旧宫人)。

    缟素,是传统丧服。白雪积满燕山,如山披缟素。

    万山缟素之意象,实已暗逗全词哀悼宋亡之含蕴。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

    起笔造境,沉痛至深。“万里长城横缟带”。

    从燕山山脉望见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丛山峻岭之颠,宛如缟带。万里长城,为历史文化凝聚之一伟大象征。

    缟带,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国破山河在。

    神州陆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缟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与大地山河一道为祖国之亡而服素戴孝矣。

    此句为全词神光聚照之篇眼。人们常称道吴梅村“恸哭六军俱缟素”之句,以梅村诗句视此“万里长城横缟带”词句,着眼亦不同矣。

    “六街灯火已阑珊”。六街,指大都城。

    灯火阑珊,是灯火稀疏。阑珊灯火,反衬夜色沉沉。

    自春睡起至灯火阑珊,词之意境无限遥深。暗淡的现境,透视出词人暗淡的心态,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

    “人立玉楼间”。结笔直接描写词人自我形象,总结全文。

    玉人独立玉楼,从早到晚独立久矣。丹心难灭,是素服缟带亦难全表心肠。

    全词曲已终,而悲伤无已。无怪乎后来金德淑对人诵其此词,犹感泣下。

    词人写此,已至举重若轻之地步。 这首词是词人沉郁于腹中的爱国情思的自然发散。

    作为一个女性词人。能有如此之笔力,高明之艺术,亦属难能可贵了。

    词虽用笔墨写就,但犹如用血泪汇成。虽未痛哭,但却让人无比沉痛。

    词中融摄雪山、缟带、玉楼于一体,整合为悼故国之全幅庄严境界。

    5. 苏轼的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 这首诗 的翻译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 很明显的有两首

    其一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其二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