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鹄鹧天的诗词

    1. 鹧鹄天词有哪些

    典范词作1.【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宋】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3.【宋】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4.【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宋】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6.【宋】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7.【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8.【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9.【宋】晏几道《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10.【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11.【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12.【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3.【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4.【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5.【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6.【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7.【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8.【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19.【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20.【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2. 辛弃疾的《鹧鹄天》翻译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像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像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朱光潜)

    3. 清代尤桐的词鹧鹄天是

    鹧 鹄 天

    天 晓

    其 1

    海味渔肴琉璃盅,倾心持捧醉颜红。

    玉人眉黛江底月,罗衣青波岸柳风。

    行将后,盼相逢,夜来幽梦又君同。

    茫然相顾持手看,梦近迷离忽闻更。

    注:琉璃盅;玻璃酒杯。醉颜红;满脸通红。

    眉黛江底月;指人的眼睛像水中之月般的水汪。忽闻更;一作钟表声把梦惊醒。

    其 2

    午夜举觞落思量,诸多离恨暂疏狂。

    当年缘起平生意,经岁促成万念伤。

    风瑟瑟,水长长,关山云障雾茫茫。

    浮尘阴霾消残月,欲篆锦书忍断肠。

    注:觞;酒杯。疏狂;一作豪情,豪迈。

    4. 鹧鹄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诗选 》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象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 ,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看得成”(“得”一作“渐” ),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 。“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 ,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 ,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 ”,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 。“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 ,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 ,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 。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 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 ,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 ,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 ,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 ,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本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有沉着豁达的性情,读起来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 ,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 :“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 。”这首词,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5. 鹧鹄天陆游赏析

    鹧鸪天·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 “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尘染,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道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 “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了。

    6. 请赏析一下 鹧鹄天 代人赋 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但是,细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也同样,只能使“一片愁”增浓。“温浓”之前着一“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接下来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紧承上文的“一片愁”,是假设,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这“眼底”的“离恨”,联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现。“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以“眼底无离恨?为条件的,现在既是“眼底”充满了“离恨”的那末“人间”就只能“有白头”了。这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离恨使人“白头”。这两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无离恨”,“人间”永远无“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一发。

    过片以下,愁思进入另一层次,即由概括地说“一片愁”,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喷发,悲情顿上一层。离恨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难收,“重上小红楼”。“小红楼”,当是她与自己心上人曾经共同地方。今天“重上”这“小红楼”,恐怕是为的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真是“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陈后主《寄碧玉诗》)。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正如欧阳修在《踏莎行》中所说的那样:“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以“频倚阑干不自由”这句作结,实有“神馀言外”之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难收”“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显。

    这阕词虽然是“代人赋”,但在封建社会里,思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其意不隔,“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许昂霄《词综偶评》)。我们大胆假想,也极有可能是以“代人赋”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

    7. 陆游的《鹧鹄天》中的“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

    上阕开头二句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

    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 。

    “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 ,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

    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尘染,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 酒史 》卷上写有 :“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 。”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

    “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 》、《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 ,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

    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 ,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 :“贪啸傲 ,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 ,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 ,比如郭璞《 游仙诗》 :“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

    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

    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

    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 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道乾道二年(1166 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 ,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 ,始卜居镜湖之三 山。

    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 、懒向青门学种瓜 ),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 。

    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了。 诗词的鉴赏一般都要建议全文和作者创作诗词时的时代背景,而不是单一的叙说其中的一两句,这样是理解不到位的。

    另外,如果下回还有类似的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一般都可以找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