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稼轩诗词
1. 辛稼轩的词
辛弃疾号稼轩。指的是他写过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提及蛙声。
西江月·夜行黄沙①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③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2.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的诗句
汉宫春?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译文】
春天归来,看佳人的头上,摇曳着美丽的春幡。无端又来风雨,使得阵阵轻寒无法退去。去年的燕子,料想今宵梦里会飞到京都故园。我没有心情说什么,没有忙碌 着去置办黄梅新酒,也没有准备青韭新盘。暗自嘲笑这些春风,忙着吹开梅花,再染绿杨柳,时时忙碌。刚刚抽出一点时间,又来改变镜中人青春的容颜。我心中的 愁思绵绵,无限惆怅,请问有谁能解人间种种情思?我生怕看见花开花又凋残。大雁已先行北归。
3. 有没有贺寿用的诗歌或对联
祝外公身体健康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 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在祝寿上难免有借机谄谀献媚者,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评论说,“文人慧业,此登峰极矣。”
寿诗有一些本不是经心之作,却流传下来。有一村校书年70,买一妾才30岁,正巧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观此联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上联言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了;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顶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
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寿诗寿词寿联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时下老年人是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的,逢寿诞之日以吃为主的多,但祝寿的诗词曲联已是很罕见的了 这个是长了点,麻烦兄台整理下,我还没吃饭呢,赶时间。
本人文笔有限,下面的可参考: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下写啦 参考资料: .cn/gb/content/2001-02/20/content_10364.htm 寿联:】 仁爱笃厚 寿考征洪福 积善有征 文明享大年 福禄欢喜 佳辰逢岳降 长生无极 瑞气霭春晖 德为世重 榴花红献瑞 寿以人尊 柏叶翠凝香 颐性养寿 菊水人皆寿 屡获喜洋 桃源境是仙 琥珀倾斟千岁酒 蟠桃捧日千秋寿 琉璃瓶种四时花 古柏参天万年青 子敬孙贤福如东海 颂献嘉平诗歌福禄 体强身健寿比南山 人称寿考东叙偏常 序届阳春春同松柏 君颂南山是说南山春不老 寿称国瑞瑞献芙蓉 我倾北海希如北海量尤深 介寿值良辰春满蓬壶延佳景 引年征盛典筹添海屋祝长龄 请谱南山筵开西序 樽倾北海彩绚东阶 二回甲子春初度 八月秋高仰仙桂 举国笙歌醉太平 六旬人健比乔松 延龄人种神仙草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 纪算新开甲子花 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年尊古稀望隆致政 庆祝三多琼筵晋爵 竹林劲节兰玉群芳 祥开七秩玉板扶鸠 杖朝步履春秋永 大好良辰春光明媚 钓渭丝纶日有长 重开令甲上寿期颐。
4. 议《辛稼轩长短句》
其词悲壮雄放,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概,抒发爱国精神,而又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繁复,体备刚柔,千汇万状,代表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稼轩长短句》, 其间每一收词都饱含作者的感情,各方面的都有。有“生查子”,青玉案”等等较婉约的词。
但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具有非常豪放的气势。这与他的坎坷经历是分不开的。
早年的幼安,少年气盛,满怀决心,收复中原,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功。他为此谱写过描写当时满怀信心的词。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南宋主和派的掌权,还有朝廷软弱腐败,使幼安满腔热血无法释放,报国无门!幼安光复旧山河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但他将无处发泄的一腔忠愤以及不受信任、不受重用的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学幼安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对于词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多方探索,成为南宋最杰出的词人。
然而,幼安的内心,并不想成为什么杰出词人,他只想着朝廷能够及时醒悟,早日收复中原。但是他至死,都未见到那一天,这是他的悲哀,是南宋的悲哀。
5. 我见青山多妩媚 出自辛稼轩的哪首诗,想知道全诗内容
贺新郎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亭云,水 声山色,竞来相娱,意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 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赴福建提点刑狱任。
绍熙五年(1194)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次年江西铅山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词一起即发出浩然长叹:“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当年少日,铁马渡江,而“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西江月》),事业无成,平生交游所剩无几,不免因而生恨。
首句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虽引用了前一句,但也含有后一句的意思。这里以散文的句式入词,顺手拈来,贴切自然,包含着万千感慨。
按词意“恨”字仍贯下二句。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个)长”。
辛增一“空”字,则青出于蓝。李谓三千丈缘于愁之多;辛则言愁有何用,我一生都白白地消磨过去了!既然大半生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体衰,那么对人间万事万物只好付之一笑了。
悲愤中含有无限苍凉意。“问何物”句,设问,接借用《世说新语·宠礼篇》:“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
珣为主薄,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髯,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薄,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以下自作答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这是由上面“慨当以慷”的直倾胸臆转为委曲婉转,希望像李白那样“相看两不厌”,能与青山互通款曲。《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征传》:“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此或有与名臣魏征自比意。而对青山的赞许,何尝不是对自己人格的自励。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亦正是此意。
过片从饮酒着笔,说自己对酒思友,想必和当年陶渊明写《停云》诗相仿:“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这里化用陶《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
实则表示仰慕陶渊明的高风亮节,谓其是真知酒之妙理者。而对另一些人则发出指斥:“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成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又,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治浮”。这里作者以清真的渊明自比,借对晋室南迁后风流人物的批评,斥责南宋自命风流的官僚只知道追求个人私利,不顾国家存亡。
于是禁不住想起结束群雄称霸局面统一天下的汉王朝的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何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不恨”二句,用《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加一“狂”字,正是愤之极的话,笔锋凌厉,气势拏云。况周颐释“狂”有云:“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蕙风词话》卷二)。
辛弃疾的“狂”,寄寓着深沉的政治内容。一结“知我者,二三子”,由急而缓,由驰骤而疏荡,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
其在《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亦云:“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再次感叹知音恨少,情怀寂寞。
《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本词首尾用《论语》典,都不见痕迹,恍如己出。岳珂《桯史》卷三云:“稼轩以词名,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
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这确是表现出辛弃疾性格的一首佳作。
6. 关于辛弃疾抗金爱国的古诗
社会人文 - 文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zd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水龙吟》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永遇乐版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凭谁权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这首词蕴含复杂情感,简要分析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
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
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
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
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这首词大约写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据郭霄凤《江湖纪闻》说:刘过性疏豪好施,辛稼轩客之。刘过因母病告归,囊橐萧然。
稼轩为其筹资万缗,买船送归。刘过感其知遇之恩,因自叙其生平抱负,赋词留别,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苦闷。
作者没有使用比兴象征一类的艺术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气势雄伟,风格粗犷,但粗中有细,浅中有深,直有有曲,确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有饶俊致”。 刘过是位有血性的爱国词人,被誉为“天下奇男子”。
他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北游荆扬,“上皇帝之书,客诸候之门”(刘过《独醒赋》),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因此,他在词的开头,便以大气包举之势,深沉而直率的笔调,明确提出“乾坤许大,着身何处”的问题,泼墨似的叙写了自己对“功成”与“归路”的看法。
他无官无职,如果要等“功成”才肯“身退”,则何时才能归隐!此语甚为苦涩,亦痛快,亦悲咽。接着在写自己的归隐理想时,却另一副笔墨,他不再直接倾诉,而是通过想象加以描写,从表面上看是歌咏多景楼的壮丽,赞美垂虹亭的英姿,悬想醉眠秋雨的乐趣,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归隐江湖的感情,寄托自己的理想。
把虚景同实情融为一体,寄实于虚,以虚衬实,收到了虚实相映、深婉清丽的艺术效果。接首结束上片,仍归感慨。
他十年辛苦求名,终成枉费,深叹虚名误我。南宋志上所谓“名”或“功名”,是与抗金恢复中原的事业联系起来说的,而以入仕做官为其阶梯。
刘过多年努力,始终未如所愿,而岁月蹉跎,年华老大,故有“虚名相误”之叹。此两句仍承上“直待功成”两句表达求官不得的愤懑,而更为直率,怨意亦深。
在偏安的东南,刘过为什么没有立身之处呢?是刘过缺乏文学和政治才华吗?这是每个读者读了词的上片之后都要提出的问题。“不是奏赋明光”(明光,汉代官名,武帝时建)三句,从反面落笔,说明他之所以不遇,既不在于他没有文才,不能向皇帝奉献辞赋,也不在于他不能“北阙上书”,陈述治国安邦的良策,以辅佐明主;“我自匆忙”二句,正面说明他之所以不遇,主要在于“天未许”,在于皇帝不赏识他,不重用他。
这段议论节奏明快,语言犀利,对比强烈,句句斩钉截铁,字字有扛鼎之力。接下去“赢得衣裾尘土”六字用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描写了自己都门失意的窘迫状态,倾诉出自己“知音者少”的苦衷,语言形象具体,笔墨深婉浓丽,前后五句,一浓一淡,一疏一密,曲折多变,词曲意深,极妥溜疏宕之致。
诗贵浑成,对于词来说,也是这样。作者在说出自己落拓不遇的原因和不待功成即退的归隐意愿之后,便一气呵成,向稼轩告别。
这里的“临别赠言”很是别致,不提大事,不说友情,而说“白壁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盖刘过无一官半职,与稼轩为文酒之交,分属宾客,相聚时颇有追欢买笑之事,这在宋朝的达官贵人,例多风流韵事,稼轩也莫能外,有此亦不妨其为爱国主战派。
刘过既去,此事即付与稼轩为主,如此说,亦可见二人相与之间,脱略形迹。然后又运用张翰地典故,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怡养心性。
而“浩然归去”一语,既有“留别”之意,又道出了自己别后的归宿;既回应了词的开头,又点出了词的本旨。这样结束,水到渠成,辞意俱尽,卒章显志,响亮有力。
总之本词用通俗的语言,明快的旋律,把满腔的悲愤向朋友倾吐出来,丝毫不加掩饰,生动活泼,情致婉转,自然成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翻译
翻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出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扩展资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分别之后。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