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配套答案
1. 八下诗词曲五首的配套练习册答案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诗词曲五首》参考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参考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参考译文】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参考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参考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2. 初二下语文基训答案 诗词曲五首
忆 江 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越调】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 诗词曲五首课后题 二
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表现作者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2.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咏史抒怀,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3.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4.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 人教版词五首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感情朗读,背诵。
二、理解、赏析: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地点望江楼人物闺中妇人事件盼望归人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4、分别的地方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6、肠断白苹洲7、抒发了女子盼望归人而始终不见的无限惆怅之情。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武陵春/李清照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二、理解、赏析2、同意:作者以两个外在的行为动作“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内心无限的惆怅。
3、上片的情感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表现,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4、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把把看不见的、没重量的愁说成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深、之重。
【知识迁移】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比较阅读】(一)《望江南》和《武陵春》1、《望江南》时间:早晨到傍晚。
事件:梳洗罢,登楼盼人归。景物: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人物情感(变化):“希望”——“失望”——“肠断”。2、《武陵春》时间:日晚。
事件:倦梳头。 景物: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人物情感:“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 同是思人,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第二课时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二、理解、赏析3、⑴雁去将士留;⑵边声四起;⑶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4分)⑴、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宁夏中考题)(1)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蔼生起、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2)这里点明了边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二、理解赏析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2、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3、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C2、C4、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5、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1分)(共2分)第三课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二、理解赏析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
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沙场秋点兵”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用比喻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
5. 25课诗词曲五首课后题第三题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新《课标》就语文的性质提出了二元论,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解决字词的目的是锐化文言工具,赏读课文则旨在涵养人文,两者都要兼顾。
现今的课程改革中,文言文教学多向内容、情感方向探究延伸,片面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学科的工具性。 现象试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文言文后的练习题在导向性方面,就存在这方面的偏差。
如《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马说》:“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诗词曲五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小石潭记》:“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醉翁亭记》:“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
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七则练习均从思想的角度谈认识,谈体会,给教者学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即文言文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内容分析上。
很多文言阅读课因此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聊天课。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该注意人文化的一面,但如果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文言文所具有的自身特点,那纯粹就是建空中楼阁,舍本求末。
在教材中其实也有一些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练习。如《与朱元思书》:“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满井游记》:“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诗五首》:“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可惜这样的延伸题为数不多。
当然,文言文的教学空间非常大,新《课标》提出的“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春雨之“喜”除了诗人的心情外,还有“春雨贵如油”的气候学和物候学知识。 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形象地描绘出春雨之情态,也道出了地表径流的地理学知识。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除了孔子的实事求是,学术诚实,两小儿的求知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外,对于究竟太阳在早晨、中午哪个时段离我们近,则是个地理学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对策1。
研读课本,质疑问难。试举课文《小石潭记》的教学为例。
教材对“蒙络摇缀”的注释是:“遮掩缠绕,摇动下垂”。“缀”能解释为“下垂”吗?备课时,我特别查了一些资料。
其中人教版教师用书上对这句话是翻译为“遮盖交结,摇动下垂”。 到底是“下垂”,还是“连缀”?经查,商务印书馆98年修订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缝合,连接”,应取其“连接”义。
再查四川辞书出版社的《古代汉语词典》中为“系结,连接”。以上工具书中均未列“下垂”这一释义。
另外,“佁然不动”在教材中注音为“yí”,解释为“呆呆的样子”。 但查字典后发现,其实并不如此。
“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除了有“痴呆的样子”之外,还有“静止”这一词条,而“静止”更能体现游鱼倏忽来去的情态。《古代汉语词典》更是直接以《小石潭记》为例,释义如下:“静止不动的样子。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且两书均注音为“yǐ”。
在教学中,我将两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学生反应很热烈。
因为他们向来将书本奉为宝典,这次是具有颠覆意义的一次课堂探究。在学习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涵义。
于是这篇课文的字词学习学生格外细致,因为我提示他们还有注释也存在争议。 课后不久就有学生捧着字典来找我。
“老师,书上注释里对‘悄怆幽邃’的‘幽’,解释是不是有问题啊?”“我查了字典,‘幽’有‘昏暗、深暗’的意思,比‘幽静’要好。”“还有‘水尤清冽’里‘冽’只有‘清澈’的意思,没有‘清凉’的义项。
”……此后,我还在课上抓住对“翕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欣赏了潭中游鱼的情致。是“轻快敏捷的样子”还是“一致的样子”?学生先查工具书,然后再根据语境作出了判断。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2。探究课内,含英咀华。
仅仅局限于一课内的字词研究,我觉得还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已学篇目的温习。
其中较常见的就是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如学及《岳阳楼记》的时候,学到“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