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传统古诗词吟诵调

    1. 古诗词如何吟诵

    当今东南一带吟诵所采用的调都是唐文治的唐调。

    ·吟诵体现了读者与古诗之间的平等关系(有别于以前的批判、分析),容易获得“同情之了解(陈寅恪语)”

    ·吟诵基于中文的音乐性:声韵和声调。

    ·郭绍虞著有《中国语调中的声音美》。

    ·律诗成熟于唐代,因此吟诵应该用隋唐音。故现在只能用“拟音”( 参照标准为方言),不能用普通话(普通话源自元代)。

    ·《广韵》反应了唐宋的实际语音状况。分为206部。各部字数多少不一。后人为了写诗方便,整理成为只有106部的《平水诗韵》。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106部的某些部中字是可以与其他部中的字通用。

    ·平仄与声调有关,与韵无关。现在是“平上去入”四声,秦汉时声调更多。

    · 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字例:山、川、船、夫 →平

    上声高呼猛力强。 字例:孔、水、语、上 →仄

    去声分明哀远道, 字例:送、意、处、会 →仄

    入声短促急疏藏。 字例:(没讲) →仄

    2. 现代人如何吟唱传统诗词

    先看《王直方诗话》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东坡守钱塘,功父过之,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来?'坡曰:'十分来也'。

    祥正惊喜,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十分也。

    '”一首原本写得并不很好的诗,经作者一番声情并茂的吟诵,苏东坡评委给了他满分。虽然是开玩笑,但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吟诵对诗词的重要。

    不但古人写诗要吟、填词要唱,就是现代人写诗,自己也要朗诵好几遍。通过朗诵,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声韵还不和谐,哪个字还需要更换,便于修改。

    可见,无论古今,人们都很重视诗词的吟唱。更何况诗词的感染力,往往要通过吟唱表现出来;学习古代诗词,也往往就是从吟唱开始。

    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所谓吟,就是诵读,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

    所谓唱,按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的解释,是依照乐律发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看来,吟和唱是有区别的。

    是否能这么说:可以用乐谱记录其声,则为唱;无法用乐谱记录,则为吟。但吟和唱又不能截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2636365然分开,它们是有联系的。

    吟是没有音符的唱,唱是有音符的吟。有时候还可以吟中有唱,唱中有吟。

    二者合二而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古诗词不但都可以吟,而且很多还可以唱。

    如乐府诗都可入乐演唱,词更是都能演唱。但是,古人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

    现代人吟唱诗词,显然无法做到和古人一样。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变化,诗词吟唱的方法也理应有所变化与发展。

    现代人的吟唱方法,应该比古人更科学、更先进。事实上,现代人不但可以把传统诗词吟唱出很好的效果,而且吟唱的方式还多种多样。

    如果按照吟唱者所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用普通话吟唱在现代中青年人中,普通话是很普及的。用普通话朗诵、演唱旧体诗词,在电视、电影以及各种晚会上经常可见。

    不过,在吟诗时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即“平平仄仄”抑扬交替的规律,以及诗词的音乐性和诗词的韵味。有些字的读法还要作特别的处理。

    比如:加拿大藉华人学者叶嘉莹先生有不少吟诵诗词的录音资料,她就是用普通话来吟诵的。虽说是用普通话,但有些字听起来并不是普通话的读音。

    叶嘉莹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是在北京出生的人,我只会说普通话,我不能读出正确的入声字来。但是,为了古诗的声调听起来能够谐和,合乎古人的声调,我尽量把入声字都读成第四声仄声字。”

    经过这样的处理,听起来就比一般的朗读更有韵味了。如果在吟诵的过程中能像配乐诗朗诵那样配上一点音乐,效果就会更好了。

    用普通话演唱传统诗词就更多了。这种演唱需要和一般歌曲那样先对唱词进行谱曲,演唱者只要按照乐谱进行演唱就行。

    (当然,要唱得好,还要看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由于是有固定曲调的演唱,一般就不能随意发挥。

    比如毛泽东诗词就有许多谱成了歌曲演唱。二、用方言吟唱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

    普通话的推行并不太久,而方言却千百年在各地扎根。用方言吟唱诗词,久已有之。

    广东人用粤语或客家话吟诗,福建人、台湾人用闽南话吟诗,上海人用上海话吟诗,各地的人都会用他们当地的方言吟诗。在当今的舞台或屏幕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人用湖南话学毛泽东吟诗,用四川话学陈毅元帅吟诗。

    听起来很有地方韵味。笔者有时候也用南昌话吟诵传统诗词。

    南昌话里入声字非常明显,用它吟诗抑扬顿挫特别分明。传统诗词也可以用方言吟唱,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学程中心闽南语讲师梁炯辉先生对此有专门研究,并且开设相关课程。

    如湖南常德几近失传的诗弦艺术,就是将古典诗词配乐并用常德方言吟唱的。值得一提的是,特别适合诗词吟唱的是那些保留了古音的方言,比如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南方方言。

    用这些方言吟唱诗词,容易分辨平仄,抑扬顿挫分明,韵味很足。现今的年轻人特别是城市的青年学生,对普通话是非常熟悉的。

    因为他们从小就听普通话、讲普通话。这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

    但今天的青年学生对方言却知之很少。不了解一点方言知识,对于学习继承古代文化、民族文化是不利的。

    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利用。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方言消亡了,人们怎么去面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

    三、用戏曲语言吟唱中国戏曲与古典诗词同属中华瑰宝。据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戏曲剧种名录》列示,中国传统戏曲有一千多个剧种。

    在许多戏曲中都有诗词吟唱。以传统京剧为例,角色初次上场时,常常要念一首韵律性极强的定场诗(或对子),还往往是用韵白来念,念得不紧不慢,抑扬顿挫,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比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战运机谋,男儿若得擎天手,自然谈笑觅封侯。”实际上,这就是一段高质量的诗词吟诵。

    京剧韵白用的是中州韵、湖广音,还讲究尖字、团字、上口字。笔者觉得用这种形式来吟诵诗词,古味、韵味一定不错,就试用它。

    3. 古诗词如何吟诵

    当今东南一带吟诵所采用的调都是唐文治的唐调。

    ·吟诵体现了读者与古诗之间的平等关系(有别于以前的批判、分析),容易获得“同情之了解(陈寅恪语)”·吟诵基于中文的音乐性:声韵和声调。·郭绍虞著有《中国语调中的声音美》。

    ·律诗成熟于唐代,因此吟诵应该用隋唐音。故现在只能用“拟音”( 参照标准为方言),不能用普通话(普通话源自元代)。

    ·《广韵》反应了唐宋的实际语音状况。分为206部。

    各部字数多少不一。后人为了写诗方便,整理成为只有106部的《平水诗韵》。

    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106部的某些部中字是可以与其他部中的字通用。·平仄与声调有关,与韵无关。

    现在是“平上去入”四声,秦汉时声调更多。· 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字例:山、川、船、夫 →平上声高呼猛力强。

    字例:孔、水、语、上 →仄去声分明哀远道, 字例:送、意、处、会 →仄入声短促急疏藏。 字例:(没讲) →仄。

    4. 传统文化诗歌朗诵稿

    祖国颂歌 1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

    满怀激情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祖国诗歌2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国 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随你的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 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万里的江山 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 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 还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国 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鸽 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

    祖国诗歌3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5. 吟诵是否有基本调

    所以好的诗人,李白跟杜甫之所以好,都是他们俩会吟诵,李白的吟诵也好,杜甫的吟诵也好,不是我说他好,因为李白也说了“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他也是能够吟咏的。杜甫也说“新诗改罢自常吟”,所以不但作的时候是配合着吟诵的调子来作,改的时候都是一边哼哼的,让你声音带出你的文字的改变来,这是中国写作旧诗的好坏在哪里,所以我还说钱钟书的诗写得缺少感发的力量,因为他是用头脑写,他应该没有吟诵的训练。因为他父亲就是钱基博,不作诗,中国的吟诵都是从小的时候就把那个声音跟它结合在一起了,而那个声音并不需要多变化,你只要把声音的特殊的韵律节奏掌握住了,因为中国的诗,律诗绝句是有一个韵律节奏的,你把那个韵律节奏掌握了,你的诗是结合着韵律节奏的声音自然跑出来的,不是只用头脑思想出来的。

    所以范增说他们家里是几代都是诗人,他说“字从音出,字从韵出”,就是说文字不是只靠着你思想的理性的安排,是伴随着声音一起出来的。所以会吟诵的人他作出诗来绝对是不一样。钱钟书就是因为不会吟诵,其实他很有学问,作出诗来也很讲究,用了很多典故,但他就缺乏了那种感发的力量,这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情。

    而且在欣赏诗词的时候,你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你用哪一个字,不只是他的意思是伴随着声音。汪梦川(叶先生的一位博士生)最近写了一首长诗是悼念汪精卫的,长诗写得很好,他的功夫是不错,他缺少的一点也是汪梦川并不吟诵。所以他的律诗写不好,古诗反而可以好。因为古诗音节没有那么多唱诵的变化。歌行有很多种,有李太白的那种《梦游天姥吟留别》啦,什么《蜀道难》啦,这种不规则的歌行,有的是像元白的那种歌行,元白的歌行,这段押平声,那段押仄声,他的转折之间都是跟声音结合在一起的。他说唐明皇《幸蜀》:“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他一定要在声音的抑扬起伏本身带着这个感动。写完了蜀道一下就跳回来了,所以空中转身,“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然后换平声,“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他完全是声音在那里,这个歌行流连婉转写得好。还有后边这个“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然后后边他说“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他不但是有音节的起伏,音节一定的抑扬起伏,而且有字句的对偶,什么时候把它展开,什么时候把它对起来,它才有一种美感。而且你说“梨园子弟”跟“梨园弟子”有什么分别?你为什么用“子弟”不用“弟子”?这个声音的选择,这一首诗的好坏,这个微妙的差别在哪里?“子”是上声,“弟”是去声,你如果把“子”放在第四,变成“梨园弟子”,意思上差不多,完全一样,但声音上不如“梨园子弟”,为什么?因为“梨园子弟白发新”它是二二三的节奏,在第二的节奏“梨园弟子”这个“子”字上声,声音太重了,它转不过去。你如果是“子弟”,这个一下就带过去,“梨园子弟白发新”,“梨园弟子”这个声调上就多了一个转,听起来就不够流利婉转。所以要作诗作得好,一定要学会中国诗的吟诵,可是现在也不作诗的就无所谓,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的音调,一定是这么吟诵的。

    6. 急求古诗词,古诗词吟诵比赛用

    2首我认为不错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窠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2 唐伯虎写的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花,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酒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酒醒只在花下坐, 醉后还来花下眠.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