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消息的诗词
1. 古语“期盼好消息”的诗句,有哪些
1.《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与信息有关的诗句最好3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5欲寄彩笺无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3. 古语“期盼好消息”的诗句,有哪些
1.《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在我很悲伤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好消息”用什么古诗来表达
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2、秋风日日望归装,忽报来期喜欲狂。——陆游 3、正恨故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
——罗隐 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原文】:游山西村_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释义】: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3)【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4)【诗人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秋风日日望归装,忽报来期喜欲狂。
(1)【原文】:重寄子遹_作者:陆游 秋风日日望归装,忽报来期喜欲狂。 衰病无因楫迎汝,梦随残月过浮梁。
3、正恨故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 (1)【原文】: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会稽诗客赵能卿,往岁相逢话石城。
正恨故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 山朝佐命层层耸,水接飞流步步清。
两火一刀罹乱后,会须乘兴雪中行。 (2)【作者简介】: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