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息妫诗词

    1. 有哪些息妫写的诗词

    息妫(guī)没有诗作流传。

    但是,有写息妫的诗。 1、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注释: 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熊艰与熊恽,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息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一说:因为出生那天桃花都开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

    2、《过桃花夫人庙》 刘长卿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3、《息夫人》 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 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 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4、《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5、《题息夫人庙》 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6、《题息夫人庙》 洪亮吉 空将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怜。

    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头已一千年。

    2. 古文中"息妫" 啥意思

    "息妫" 意思是:息妫是一人名。

    春秋时期陈国人,生卒年不详。陈国先祖曾为舜的后裔,世居妫水,后以此为姓。

    文王灭商后被封在河南舞阳一带。息妫应为陈国公主,无名无字,嫁息侯而称息妫。

    1、“息妫”事迹:她貌美如花——“目如秋水,脸似桃花,修短适中,举动生态。”从能查到的典籍考证,她天生丽质当属事实,但美到何种程度却不得而知。

    2 、“息妫”简介:息夫人,姓妫,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之一,出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息妫归宁探亲时(一说出嫁时),借道蔡国,却被姐夫蔡侯纠缠戏弄。

    息侯闻知后与楚国设计报仇。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

    危难时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胆嫁入楚国,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赀倍加宠爱,在楚国别都穰邑(今邓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凿修建桃花洞。

    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庙宇楼榭,山旁泉水潺孱,为之绝胜。她愈加精进,成为文王的贤内助,休养生息、储备重臣、重视教化、严治后宫等许多建议被文王采纳。

    文王死后,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 3、典故: 息国亡国后,息侯被俘后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息夫人在楚宫中备受宠爱,三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但却始终不发一言,楚文王十分纳闷,一定要息夫人说出道理来,息夫人万般无奈,才泪流满面地说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语呢!”转瞬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楚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

    息夫人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息夫人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保全大王性命,继则为想见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3.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出自哪首诗

    出自《题息夫人庙》,是清代邓汉仪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邓汉仪(约1661年前后在世),字孝威,江苏泰州人。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官中书舍人,以年老授内阁中书回籍。

    著有《过岭集》、《被征集》等。为表示对一个受害的弱女子的同情,显然未跳出一洒同情泪的旧俗沉轨而写。

    原文如下: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译文如下: 楚国宫内慵懒的在淡淡地描眉化妆,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的面对晚春无言。 千古以来,人最难面对是一个“死”字,而息夫人能够从容殉情而死,不过,人世间伤心哀痛的,又岂只一个息夫人? 扩展资料:息夫人(生卒年不详),妫(guī)姓,陈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为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

    息妫归宁探亲时(一说出嫁时),借道蔡国,却被姐夫蔡侯纠缠戏弄。息侯闻知后与楚国设计报仇。

    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 危难时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胆嫁入楚国,成了楚夫人。

    楚文王熊赀倍加宠爱,在楚国别都穰邑(今邓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凿修建桃花洞。 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庙宇楼榭,山旁泉水潺孱,为之绝胜。

    她愈加精进,成为文王的贤内助,休养生息、储备重臣、重视教化、严治后宫等许多建议被文王采纳。文王死后,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息夫人庙。

    4. 有一首诗《息夫人》其历史背景和寓意什么

    息夫人, 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

    前人有诗云:"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就变着法儿规劝息侯勤于朝政,亲贤士,远群小,奖耕战,兴农商。

    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陈国探亲,路过蔡国,顺便去探望为蔡侯夫人的姐姐,谁知蔡侯竟在接风的宴席上调戏息夫人。

    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与楚文王密谋图蔡,楚国出兵俘虏了蔡侯。

    蔡侯则设计报复息侯。他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

    息侯岔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夫人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

    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王维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这两句是拟息夫人的口吻,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思情。这实际上也是诗人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声。

    “莫以”、“难忘”,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突出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

    旧恩难忘 ,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

    “看花满眼泪”,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 。“不共楚王言 ”,就显得格外深沉。

    这沉默中包含着对人格的污损,爱情的践踏,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

    唐孟棨《本事诗》记载 :“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

    环岁,因问之 :‘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

    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

    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 。”

    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

    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

    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

    5. 有一首诗《息夫人》其历史背景和寓意什么

    息夫人, 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

    前人有诗云:"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就变着法儿规劝息侯勤于朝政,亲贤士,远群小,奖耕战,兴农商。

    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陈国探亲,路过蔡国,顺便去探望为蔡侯夫人的姐姐,谁知蔡侯竟在接风的宴席上调戏息夫人。

    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与楚文王密谋图蔡,楚国出兵俘虏了蔡侯。

    蔡侯则设计报复息侯。他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

    息侯岔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夫人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

    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王维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这两句是拟息夫人的口吻,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思情。这实际上也是诗人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声。

    “莫以”、“难忘”,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突出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

    旧恩难忘 ,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

    “看花满眼泪”,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 。“不共楚王言 ”,就显得格外深沉。

    这沉默中包含着对人格的污损,爱情的践踏,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

    唐孟棨《本事诗》记载 :“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

    环岁,因问之 :‘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

    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

    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 。”

    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

    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

    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

    6. 古代关于息事宁人的诗词有哪些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人不尽的思索与启示。

    ---摘自《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启示》

    7. "千古艰难惟一死"的全诗

    清·康熙年间·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战国时期的息夫人被楚王掳掠做了妃子,却心念故夫不发一语,这本是旧文人作诗的好话题,但经历沧桑巨变未久的邓汉仪的目光显然已从息夫人身上掠过,一句“伤心岂独息夫人”道出的分明是明清易代之际文人的尴尬处境,这有时人记载(徐承烈《燕居琐语》)为证:“清初巨公曾仕明者,读之遽患心痛卒。”笔如刀,也不过如此吧?但诗确是好诗,好就好在蕴含丰厚复杂:悲悯?感叹?微讽?殊堪玩味。

    的确,身处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生还是死”是一个不容后人以现世的精明加以轻薄的话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