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反思

1. 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读后感
纳兰性德长相思读后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人曾这样评论过: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 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的背离中驻营夜宿,词人的思绪早就超越了他自己。“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白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
古人没有现在的安定生活,也没有如今的便利交通,但他们有着的是一颗炽热的心,他在不停息的跳动着,家乡和亲人便是他们永不停歇的动力
此人有着报国的大志,又有着想脱离黑暗的幻想,内心的挣扎让他,开始逃避那些权贵,情愿回到家中与亲人享受天伦之乐,而这种行为,到现今还会是一种选择吗?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2. 五年级古诗三首长相思的续写怎么写求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会想要探索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要注意收集信息,使用相关资料的分析,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写一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并与他人沟通。
指着
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给出一个简单的计划,单独或与同学合作,探索。
通过阅读书籍,报纸,上网浏览,调查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出租车从收集到的材料,找到解决问题的部分多读几遍特别有用,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显身手
夏季炎热的天气报告,导致
的“春绿江南岸”,“坚定
内容烧焦像火”,“叶子红于二月花”,“树梨花开“,在这一年中,季季清楚后,这是我们的气候长三角的特点,但现在异常炎热的夏天,这是难以承受的。报纸,电视报道,每天,全球气候变暖,许多地区和国家都经历了持续高温历史罕见,“热浪”,“高温”,“水荒”席卷欧亚大陆。我们对“为什么现在天气这么热,”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同学,我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我决定去研究它。
二,扩大研究活动我们1互联网获取信息
学生在家里的电脑,那么你可以蓬勃发展,发现了大量的信息,从网上和书上的高温夏季的原因现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2。采访比索(1)面试绍兴市气象台;
(2)知识采访了教师;比索(3)面试经验的人。
附:现场面试气象记录
时间:11月8日当前位置:绍兴市气象
访谈:站
问:请问夏天天气这么热了,所以持续时间夏天什么长度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这样的夏季天气炎热的原因是亚热带绍兴上空盘旋;第二是太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臭氧层孔,全球变暖;第三是增加地球自身的热量。
问:全球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答:全球变暖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地球上生命的毁灭。
问:应采取哪些措施,为人类做?
答:自然原因,人类是无能为力的。但二氧化碳排放的人为因素,我们可以控制的。植树造林,减少排放,所以有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
三,结论
人类不能再坐视不管天气炎热,但应了解天气炎热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根本。
一个几句话写的这个小一点研究的作者,让我们知道:夏天这么热的自然原因是现在地球自身热量;人类的原因是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导致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深深感到责任重大的人类,种植花草树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是保护地球母亲的有效途径。要获取系统信息,这本书在互联网上的学生,这都不放过,该集团最热闹的采访,尤其是在活动中,最有效的。
3. 小学生5年级改写5古诗词三首《长相思》100字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地方,有一只军队在行进,那就纳兰性的的军队他们经过了跋山涉水的路程。
他们每到晚上时就搭起帐蓬来睡觉,当他们要睡时风刮的大,雪下的多,害的他们睡不着觉,纳兰性德走出帐蓬望向天空,悄悄地说‘老天你难道就这么自私吗,连让我在梦里看看亲人都不让,你还算是老天吗。 他们的帐蓬里亮着温暖的烛光,把黑暗照的光明,但纳兰性德不觉的,他要的是家乡里亲人的温暖而不是那烛光。
这时候的纳兰性德更是孤独,寂寞。 将士们也在帐蓬里流着眼泪思念家乡,怀恋亲人,正所谓古人曾说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呀,这真令人震惊,因为古人从这几个字就可以体会到当时思念家人的感情。
4. 读古诗相思的读后感
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
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
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5. 小学生5年级改写5古诗词三首《长相思》100字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地方,有一只军队在行进,那就纳兰性的的军队他们经过了跋山涉水的路程。
他们每到晚上时就搭起帐蓬来睡觉,当他们要睡时风刮的大,雪下的多,害的他们睡不着觉,纳兰性德走出帐蓬望向天空,悄悄地说‘老天你难道就这么自私吗,连让我在梦里看看亲人都不让,你还算是老天吗。
他们的帐蓬里亮着温暖的烛光,把黑暗照的光明,但纳兰性德不觉的,他要的是家乡里亲人的温暖而不是那烛光。这时候的纳兰性德更是孤独,寂寞。
将士们也在帐蓬里流着眼泪思念家乡,怀恋亲人,正所谓古人曾说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呀,这真令人震惊,因为古人从这几个字就可以体会到当时思念家人的感情。
6. 5.《古诗词三首》的感想
10、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五、布置作业。
我们学校响应我的“号召”,全面减负,我这篇教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家看是不是更简而更精。多多指教!。
7. 有没有什么写相思古诗
1。
我愿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
卓文君〈白头吟〉 3。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4。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无题〉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
元稹〈离思〉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9。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
李商隐〈无题〉 1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1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12。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
杜秋娘〈金缕衣〉 13。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1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15。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16。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17。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18。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19。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20。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2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22。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一剪梅)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24。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26。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 2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29。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30。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31。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32。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33。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34。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35。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36。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37。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3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39。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0。
菡萏鸳深花并宿,梧桐树下燕双栖。 白朴 4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关汉聊 42。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