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板桥诗词

    1. 板桥的全部诗词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2. 带有“板桥”的诗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月映烟方煦。

    作者:柳永 朝代:宋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作者:杜牧 朝代:唐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作者:张继 朝代:唐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作者:李白 朝代:唐才遵板桥曲,复此清涧纡。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作者:顾况 朝代:唐找了10条“板桥”,够用不?。

    3. 郑板桥诗词品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丢掉乌纱帽,不再做官。为官半生,并无多余钱财,唯有两袖清风。画一枝傲岸虚心的竹子,用它作为钓鱼竿,拿来在鼓荡着秋风的江上钓鱼。

    这首诗可以说是郑板桥为人性格的写照,他傲岸不羁,为官清廉,关注百姓疾苦,痛恨官场的黑暗!在他的心里,是希望能够归隐山田,遗世独立的!

    -----------------------------

    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

    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乌纱掷去不为官”,一个“掷”字表现了郑板桥对官场不再留恋的决心,“囊橐萧萧两袖寒”,“囊橐萧萧”昭显出了郑板桥为官的清廉和正直,因为那个时候,官场黑暗,哪一个做官的不是在百姓身上刮油脂,“两袖寒”也表现了板桥的清廉。“写取一枝清瘦竹”,“写”字照应了郑板桥画家和诗人的身份,郑板桥最著名的就是和竹子有关的诗画,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诗人除了清官之外的身份,也引出了下一句诗“秋风江上作渔竿”。“秋风江上作渔竿”把诗人向往隐者生活的志向抒发得明白无比,也表现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的憎恶!

    4. 郑板桥著名题画诗

    题竹诗十首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满目沙尘没奈何,山东只是吃馍馍。

    偶然画到江南竹,便想春风燕笋多。

    竹里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

    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

    写来三祝仍三行,画出华峰是两峰。

    总是人情真爱戴,大家罗拜主人翁。

    曲曲溶溶漾漾来,穿沙隐竹破莓苔。

    此间清味难分得,只合高人入茗杯。

    绕膝龙孙好节柯,居中柱石老嵯峨。

    春风夏雨清光满,历到秋冬翠更多。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贱有何高。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藏私遍鲁东。

    无多竹叶没多山,自有清风在此间。

    好待来年新笋发,满林青绿翠云湾。

    写根竹枝画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5. 郑板桥的名诗句,急用

    郑板桥词集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 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 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 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 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 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 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 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 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 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 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 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 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 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拾橡瑶 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 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

    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 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 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 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 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 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 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 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郑板桥的简介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

    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

    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

    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

    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