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赞美徐州汉文化的诗词

    1. 求关于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的诗文和对联或是精辟点评

    刘邦的诗

    唐朝有个叫章碣的,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

    刘邦与项羽到底读没读过书,到底是读了多少书,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学专业是什么,这些全得专门考证,但是有一点,这两个人的诗全写得不错。项羽的《垓下歌》这是妇孺皆知的,这咱先不说它,这里单说一说汉高祖刘邦的诗。目前能确认的,刘邦的诗也就是两首,一首是著名的《大风歌》,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了;还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他的《鸿鹄歌》。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 “你们去追吧。到了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这老刘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当年鼻涕挺老长的,当个小亭长。可是现在我刘老三回来了!我高祖还乡了。排场自然是要讲了,吃,喝,玩,乐。喝得高兴时,高祖想0K一下。于是,就在酒桌上即兴唱起来了,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么三句。我国的古诗极少有三句的,从《诗经》起诗就讲究双数,就这首出了单。多数人对这诗没有怀疑,喝多了点,就忘了是单是双了,这也可能。但是,我总是觉得,“安得猛士兮”前面,还应该有个,什么兮什么。因为看这诗写得这么好,不像是醉得不行了,不至于乱来。是不是当时用的竹简丢了一根,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唱得来劲时,高祖“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你看,作词、作曲、演唱、舞蹈全是一个人。特投入,都哭了。那个意气风发,那个踌躇满志,囊括四海、笑傲全球的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流传到了现在。

    刘邦的另一首诗《鸿鹄歌》就与这首完全不同了。皇帝坐稳当了,就得考虑继承的问题了。按当时的规矩,刘邦与大老婆吕雉生的儿子刘盈(后为汉惠帝),才是正牌的太子。刘邦这个人,以前苦时打时杀时,与吕雉关系是挺好的,可是现在老婆多了,就对戚夫人好上了,冷落了老吕。他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是对还是错,咱也别管人家的事了,只是听听热闹。刘邦暗中工作也没少做,可是人家老吕婆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第一夫人嘛。吕雉就找到了张良,让张良主持公道。张良是啥人物?事到他那儿,第一他不能坏了规矩,得坚持原则,第二他要办的事一定得办稳妥,不能影响团结大局。

    张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为吕后的儿子找了四个老头儿。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这么的这么的,那么的那么的之后。有这么一天,刘邦看见了太子是和四个老头在一块儿,当时就灭了火,就没电了,就心里凉了。他是知道这四位的底细的。

    刘邦急忙召来戚夫人,指着四个老头儿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阙,戚夫人嘘唏流涕,上榻去,罢酒。 (《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的诗与话,稍微翻译翻译就是:完了,完了,全完了,有这四个老头在帮吕后的儿子,咱们是完了。心爱的戚夫人呵,看来咱们两个的儿子是当不上太子了。而且,看得明明白白,人家吕老婆子将来就是心肝你的主子。人一没招时就唱歌,就跳舞。咱们啥也别说了,你呢?跳个舞,要跳老家楚地的,我呢,唱个歌。“天鹅呀,大雁呀,一飞就是几千里。羽毛丰满了呀,人家是随便飞来随便起。随便飞呀,随便起。真没有招来,也没处说理。我老刘虽有弓来又有缴,可也是用不上哇。心肝呀,心肝。这可不是我老刘不管你。”老刘唱完后,戚夫人抽抽泣泣哭得个满脸是泪。想一想,说啥也没用了,只得上床睡去。酒菜也弄得杯盘狼藉。果然,刘邦一死,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后给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称为“人彘”。

    写这首诗时,刘邦的处境与项羽的霸王别姬差不多,全是无可奈何陷于绝境。可是人家刘邦一没有提当年勇,二没有将责任推给老天爷,还是实话实说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直来直去。这诗正与刘邦的性格相合。诗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将吕氏比作羽翼丰满的鸿鹄,承认吕氏的强大,并坦率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是一首好诗。

    2. 赞美云龙湖的诗有哪些

    宋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元代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古徐州形胜,销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玉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阕起秋风,黍禾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盅。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宋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元代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古徐州形胜,销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玉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阕起秋风,黍禾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盅。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清代刘星炜《驾幸云龙赋》

    云容容兮龙蜿蜿,山有石兮水有澜。驾飞泷兮履漓岏,眺芳胜兮睇洪河。麦浮浪兮水不波,歌欸乃兮舞婆娑。徐之人兮惬所祈,听长笛兮衣羽衣,晨候仗兮夕食甫归。

    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言:“若引上游丁塘之水注之,则此湖俨若西湖。”苏轼曾率徐州百姓治湖,开辟了拔剑泉通往石沟湖的水道,但他的愿望未能实现便抱憾离徐,为缅怀苏轼当年的治水之功,故云龙湖又有“苏伯湖”之雅称。——莘庄校区语文周老师(精 锐)

    3. 有赞颂千岛湖的诗歌吗

    中国诗歌从形式上可以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4. 赞美锦里的诗句

    《南邻》唐代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白话译文

    锦里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可以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

    他习惯了家里常有宾客来和孩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66265子们的嬉耍,驯服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客人们送出柴门,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在锦里的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在锦官城已成为历史的时候,杜甫在锦里定居,写下了许多的不朽诗篇,并在诗中自称为"锦里先生"。

    扩展资料:

    1、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2、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

    3、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里

    5. 赞美武夷山的诗词佳句

    《章徵君见和所寄诗再次本韵酬赠》

    宋 杨亿

    武夷山秀建溪清,身隐心闲事不萦。

    前古是非为己任,故乡人物与谁凭。

    劝农春垅巾频折,逢客秋郊盖暂倾。

    彩服趋翔娱寿母,绛帷谈论诱诸生。

    颍流洗耳殊非达,谷口躬耕亦近名。

    博弈自堪销永日,丝桐兼得助高情。

    莫嫌霜雪将侵鬓,须叹尘埃渐满缨。

    早晚鸣驺催上道,圣君虚左欲相迎。

    题武夷

    【宋】陆游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

    溯滩进小艇,愧惊白鹭群。

    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咏武夷茶

    【宋·】朱熹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采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蝶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武夷茶歌

    宋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晋州会上送卫伯绍休官南归》

    宋 李复

    叔宝风流喜高简,非意相干以理遣。

    胜日一言能造微,众许冲情去人远。

    斑斑气韵见诸孙,秋水神清惊俗眼。

    追风逸骥自龙来,照夜灵珠须海产。

    结发读书弃人事,南上衡庐宿云巘。

    穷源欲探昆仑深,导河犹恨积石浅。

    十年业白出石壁,错落青钱宜万选。

    长衢骧首向云嘶,千里霜蹄思一展。

    辛勤久未脱羁衔,蹀足蚁封嗟踠踠。

    去冬怀绶到并州,投鞭三月春风满。

    溪边行听踏踏歌,草露忽惊人世短。

    地下枯骨不沽名,便弃华簪独恨晚。

    寻山高顶白纶巾,寄食但乞青精饭。

    醮坛龙虎夜星寒,海峤云霞春洞暖。

    忆昔相逢洛水桥,偶来促坐襄陵宴。

    半生契阔一日逢,互叹参差不相见。

    新鬓早惊蒲柳衰,旧事重论风雨散。

    我今渐叹暮骎骎,长卿多病嵇康懒。

    肯强尘沙立暝途,逆流理檝厌牵挽。

    待君植杖武夷山,南去寻君任双趼

    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

    6. 苏轼 李清照 杜甫 李白 做诗风格

    李白、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论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

    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

    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

    据罗宗强先生统计,李白的诗作中绝少有复古字样,而终唐一世,也罕有人认为李白复古。实际上,李白的主张和创作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与他相同,杜甫也广泛吸收了前人的艺术成果,也充分认识到了不同时代创作的艺术价值。而且,杜甫还鲜明地提出了“转益多师”,可见两人实际上都主张广泛学习前人的。

    我个人认为,作为才冠今古、博览群书并且受到良好教育的天才诗人,广泛学习前人为己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李杜之间虽然颇有默契,但是他们的诗论主张却不完全相同。

    最能代表李白诗论美学主张的词语应该是“清真”(《古风·其一》)。这种“清真”,应该是一种自然朴素而又炉火纯青的美。

    王安石评价道:“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渔隐丛话》)(我上次课提到王昌龄的诗歌美,也属于这种炉火纯青的清真之美。)

    与之相对,李白反对字雕句琢的模仿,认为那样便丧失了诗歌的“天真之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古风·其三十四》)因此,李白的诗作多为感情真挚随口道来之作,读李白的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李白的古诗喷薄而出,一泄不回;李白的近体诗清新朴素,了无杂质。这些都是对他“清真”的美学追求的体现。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例子众多,不胜枚举。李白诗歌的清新之美并不是斟酌雕刻得来的,他的诗作往往一挥而就,然而,这种功夫却不是寻常人能学得来的。

    王安石评价道:“看似容易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李白的诗歌创作有着丰厚的学习积累,再由才气纵横的诗人于转瞬间构思酝酿。

    这种状态,真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讲的:“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於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与李白相同,杜甫也讲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的诗歌美学可以用“传神”来概括。

    这个“神”,很多文论家思想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庄子》讲“神遇”,刘勰讲“神思”,而杜甫则明确把“神”的概念用到了诗歌创作上。

    杜甫的“神”当是指诗歌所蕴含的深厚的精神风韵:“将军善画盖有神”(《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书贵瘦硬方通神”(《李潮八分小篆歌》)。罗宗强也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为这个“神”定义道:“惊警而不流于刻板,在惊警中流露神韵”。

    杜甫讲传神,同时也讲究写实,他最推崇“形神兼备”的境界。为了实现这种传神之美,杜甫一方面强调锤炼,炼字,炼句,苦思,苦学。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解闷十二首》)黄庭坚则赞杜诗:“五一字无来处”。另一方面,从自然和生活中提炼真实而自然的素材,在作者辛勤的钻研锤炼之下,方能写出传神之作。

    此外,杜甫讲传神,也讲写实;讲苦学与功力,也不反对一蹴而就的天赋;既赞成感情的自然抒发,又提倡比兴规讽;既赞美自然清新的美,也追求悲壮的美(罗宗强语)。可见,杜甫的诗论既反映了盛唐人追求壮美和风骨的倾向,又表现出了中唐人关心时弊提倡美刺比兴的要求。

    罗宗强的《文学思想史》就认为杜甫总结盛唐,开启中唐,而李泽厚在他的《美的历程》中则认为杜甫的“盛唐”不同于李白的“盛唐”,李白和张旭的盛唐冲决了旧的范式而形成了一种内容。 还有: 诗圣”杜甫 诗仙 李白 我国唐代,产生了一批古代诗歌的巨匠,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王维,他们分别被人们誉为“诗仙。

    7. 关于沛县的诗词

    v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

    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

    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文化遗址极为丰富,唐代的任山古道,遗迹犹存;新石器时代的大墩子、刘林、花厅等遗址出土万件文物,精美罕见。

    共发掘古墓葬数百座,以汉墓为主,主要有土山汉墓(云龙山北麓),北洞山汉墓(北郊茅村),东洞山汉墓(下淀乡),刘注墓(拾屯小龟山)。徐州是汉画像石最集中地区之一,建国以来先后发现完整画像石墓近30座,散存汉画像石约400余块,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名胜古迹兼有南秀北雄之长,云龙山、兴化寺及其石佛,九里山的白云洞,户部山的戏马台,以及俗称为"五楼"的霸王楼、彭祖楼、黄楼、奎楼、燕子楼,代表了徐州传统文化特色。古建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如乾隆行宫、兴化寺、文庙、权瑾牌坊、彭祖祠、道台衙门、吴亚鲁旧居、郭乐山旧居都受到市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保护。

    在徐州的历史上,记载了许多领袖人物的光荣业绩和文人墨客的精彩诗篇: (1)、彭祖 徐州古称彭城,肇源于彭祖。相传彭祖是黄帝的后裔。

    彭祖是著名老寿星,活了八百岁,善于导引气功养生,也善于烹调,被称为我国烹饪鼻祖。据说他关于烹调雉羹,进奉给尧帝受封而建立大彭氏国。

    市南郊有占地520亩的公园,命名为彭园,内有汉白玉石雕彭祖像,建有彭祖祠和大彭阁,成为海外彭氏后裔来徐寻根祭祖的活动场所。 (2)、刘邦 徐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刘邦的故乡,其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刘邦之母避雨于桥遏龙而孕,其受娠地龙雾桥就在今天丰县城东北的梁楼村。

    刘邦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户。故当地有"丰生沛养汉刘邦"的说法。

    刘邦在三十岁时,在沛县治东一里的泗水上岸上担任分管治安的泗水亭长。八年的亭长生涯对刘邦意义重大,在此期间,他先后结识了萧何、曹参、樊哙等一批人,这些人在他后来的政治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9月,刘邦在泗水河畔宣誓起义。此后,刘邦的势力不断壮大,经过八年的战争,抗暴秦、诛逆楚,终于建立了统一的大汉王朝。

    高祖十年,刘邦亲征平叛而归,途经沛县故里,在沛宫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还挑选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组成合唱团,以助酒兴。

    酒酣之时,刘邦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亦随之唱和。歌罢,高祖挥剑起舞,万分伤感。

    对沛县父老说:游子思故乡,我虽定都长安,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要回归故里。 高祖离沛后,沛人为显扬帝威,请金石良匠将《大风歌》摹刻上石,并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

    《大风歌》碑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 (3)、项羽与戏马台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下相人。

    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公元前209年起兵吴中,联合义军,翦灭暴秦。

    公元前206年建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在楚汉战争中,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其像成于1987年夏,高285厘米,顶盔贯甲,足踏岩石,迎风而立,显得十分矜持、威严、刚愎、剽悍。 戏马台,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硅书院、耸翠山房、碑亭记等。 (4)、五里三诸侯 在徐州,特别是沛县一带。

    一提到"五里三诸侯",当地的父老乡亲便神采飞扬,津津乐道。所谓"三诸侯"是指汉初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汝阴侯灌婴,他们的故居皆在今徐州沛县安国乡境内,三地成品字形,相距均五里,故称"五里三诸候"。

    王陵、周勃、灌婴都是汉初重臣,为刘邦夺取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为巩固汉政权出了大力,都官到丞相。这只是个代表性。

    8. 徐州的历史文化作文290字

    十一放假时,姑姑带我和哥哥去彭园玩,那可好了下面听我跟大家介绍一下。 彭园位于徐州市南郊马棚山,占地520亩,原为果园,1976年筹建时称南郊公园。因徐州古称大彭氏国,又有彭祖这位精通导引、善烹饪的长寿长者,故在1984年扩建时易名彭园,以象征徐州的悠久历史和古远的文明。1985年建成开放。

    彭园共有五个景区二十二个景点。五个景区,即动物园区、植物园观赏区、景武湖区、游乐区和山林区。22个景点为:东大门、驻春苑、日月石、种德堂、戎安亭、锁云亭、虹桥龙吟石舫、碧峰凝翠水榭、观鼎桥、彭祖石雕、乐复乐茶社、寿彭茶社、寿彭饭庄、小红花火车站、八仙石、大彭阁、水禽湖、山水天全、水上世界、彭祖祠、碑园及最近建成的中日友谊樱花园。全园建筑面积17527平方米,水面面积17000平方米,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以动物观赏与植物观赏为主要内容,游览与休息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动物园位于彭园南部,占地110亩,有造型迥异、风格不同的动物笼舍20余组,动物75种。珍稀动物有东北虎、丹顶鹤、澳洲黑天鹅、袋鼠、鸸鹋等。

    景武湖区占地70亩,除33亩湖面外,有观鼎桥、彭祖、石泉坝、玉钓坝、虹桥、锁云亭、龙吟石舫等景点,其中观鼎桥最负盛名。观鼎桥为双桥,在西大门东侧,桥身长32米,桥面宽13米。桥下有一汉白玉鼎。相传大禹划天下为九州,铸九鼎于国都,传之为国宝。后一鼎没于泗水,秦始皇遣千余人求之未果。而今 河清波澄,万民乐业,以斯鼎复出喻祖国蒸蒸日上。

    山林区包括马棚山的两个山头,面积150余亩,植物以侧柏为主,杂以黄连木、楝树、火炬树、银杏、黄栌等乡土色叶树种,绿化覆盖率90%以上。景点内松涛起伏,苔藓蔽路,怪石嶙峋,游人可尽情领略森林公园的野趣。今年新建的彭祖祠和修葺一新的大彭阁,为海外彭氏后裔来徐寻根祭祖,提供了场所。

    植物观赏区包括驻春苑和樱花园,占地30余亩,有“水上世界”、“疯狂老鼠”、“双人飞天”、“旋转木马”、豪华碰碰车等50余种游乐项目,为苏北地区最大的游乐场。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南郊风景区,有一处山水相间、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动物繁衍的综合园林,这就是有着四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彭祖文化集萃地———彭园。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心动了吧,其实我们徐州还有很多好地方:有能和西湖相提并论的云龙湖,表情丰富的汉兵马俑,狮子山上的楚王陵。。这就是我可爱,美丽的家乡――徐州。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