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创作指导
1. 怎样指导中学生诗歌创作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作诗是情感的结晶,也是语言的宠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艺术之林。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喜欢写诗,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诗歌呢?笔者结合多年来指导中学生写诗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供参考。
一、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点诗歌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l. 强烈的抒情性。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人的心灵中进发出来的感情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
诗歌的根本特性就是抒情。诗歌的其他特点,都是由此而派生的。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莫不以抒情见长,着重子抒情,饱和着真挚而浓烈的感情。2. 语言的韵律感。
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更富于韵律美。郭沫若曾经说过“没有节奏就没有诗”。
诗歌感情的起伏波动,必然产生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具备了音乐美的诗歌,琅琅上口隽永和谐。3. 高度的凝练性。
诗歌着重于抒情,必须用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优美动人的意境,激动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的诗歌联想和共鸣。用最准确,最凝练、最经济、最简洁、最富于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去表现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以一当干,以少胜多。
4. 结构上的跳跃性。由于诗歌着重于抒情,富于自由而大胆的想象,当诗人感情浓烈,想象自由奔驰的时候,波动的幅度,跨越的步伐,是巨大惊人、变化神速的,是难以按部就班,缓慢地循序渐进的。
二、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情、文并茂的诗歌诗歌创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初步创作阶段、自由创作阶段。仿写诗歌,一般人人都会。
但要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就比较难了。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
l. 写诗要有激情。写诗不是文字游戏,不是华丽的词汇排列组合,也不是节奏韵律的拼凑。
感情是诗歌的摧化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因某事激起了感情的波涛,感动得自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定要把叩击自己心灵的入和事描绘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你就有了写出好诗的思想基础了。2.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这就是说,作者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其以生命,无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
3. 写诗要有意境。作者在写诗时,要通过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可感的形象或境界,它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寓意,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于一体,让人品味那种“景外之景,味外之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能造成一种意境美,能令人深思、回味。
4. 写诗要深发掘以见哲理。诗歌不仅以情动人,还要写出一种发人深思的哲理,使哲理和诗意水乳交融。
5. 写诗要善用修辞。写诗时,要想使诗歌形象可感就离不开修辞,而语言凝练、含蓄的就是修辞了。
修辞是把意象抽象为具体,化生疏为熟悉的最好方式。6. 写诗要注意押韵。
诗歌的语言,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要求寓意深邃,情深意浓,流畅自然,准确鲜明,并富有形象性。另外,词组的配合也要自然形成节奏,加上韵角就有了韵律美。
诗不是“憋”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生活每时每刻向人们提供诗的机缘与材料。
诗来源于生活,一旦遇到闪烁着内在光芒的人和事,作者便会怦然心动,好似阴霾的天空投进几束阳光,以此为契机,一首诗就要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也就强烈了。但是,正如俗语说的,“写诗容易,写好诗难”。
再好的想象,也必须去实践,再强烈的感情也要字斟句酌。中学生朋友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写诗吧,正如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所写的一句诗:“高歌唱出花千树”,为理想放歌,为青春放歌,为我们所处的美好时代放歌。
2. 怎样指导中学生诗歌创作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作 诗是情感的结晶,也是语言的宠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艺 术之林。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喜欢写诗,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诗歌呢?笔者结合多年来指导中学生写诗 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供参考。
一、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点 诗歌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l. 强烈的抒情性。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人的心灵中进发出来 的感情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
诗歌的根本特性就是抒情。诗歌的其他 特点,都是由此而派生的。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莫不以抒情 见长,着重子抒情,饱和着真挚而浓烈的感情。2. 语言的韵律感。
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更富于韵律美。郭沫若曾经说过 “ 没有节奏就没有诗 ” 。
诗歌感情的起伏波动,必然产 生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具备了音乐美的诗 歌,琅琅上口隽永和谐。3. 高度的凝练性。
诗歌着重于抒情,必须用饱含感情的艺术形 象、优美动人的意境,激动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的诗歌联想和共鸣。用最准确,最凝练、最经济、最简洁、最富于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和艺术手法,去表现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以一当干,以少 胜多。
4. 结构上的跳跃性。由于诗歌着重于抒情,富于自由而大胆的 想象,当诗人感情浓烈,想象自由奔驰的时候,波动的幅度,跨越的 步伐,是巨大惊人、变化神速的,是难以按部就班,缓慢地循序渐进 的。
二、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情、文并茂的诗歌 诗歌创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初步创作阶段、自由 创作阶段。仿写诗歌,一般人人都会。
但要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就比较 难了。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进入诗歌创作的 初步阶段。
l. 写诗要有激情。写诗不是文字游戏,不是华丽的词汇排列组合,也不是节奏韵律的拼凑。
感情是诗歌的摧化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 因某事激起了感情的波涛,感动得自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定要 把叩击自己心灵的入和事描绘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你 就有了写出好诗的思想基础了。2.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这就是说,作者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 受。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其以生命,无 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
3. 写诗要有意境。作者在写诗时,要通过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可感的形象或境界,它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寓意,思想感情和 客观景物交融于一体,让人品味那种 “ 景外之景,味外之味 ” ,“ 言有 尽而意无穷 ” ,也就是能造成一种意境美,能令人深思、回味。
4. 写诗要深发掘以见哲理。诗歌不仅以情动人,还要写出一种 发人深思的哲理,使哲理和诗意水乳交融。
5. 写诗要善用修辞。写诗时,要想使诗歌形象可感就离不开修 辞,而语言凝练、含蓄的就是修辞了。
修辞是把意象抽象为具体,化 生疏为熟悉的最好方式。6. 写诗要注意押韵。
诗歌的语言,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要 求寓意深邃,情深意浓,流畅自然,准确鲜明,并富有形象性。另外,词组的配合也要自然形成节奏,加上韵角就有了韵律美。
诗不是 “ 憋 ” 出来的,不是 “ 做 ” 出来的。生活每时每刻向人们提供 诗的机缘与材料。
诗来源于生活,一旦遇到闪烁着内在光芒的人和事,作者便会怦然心动,好似阴霾的天空投进几束阳光,以此为契机,一 首诗就要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也就强烈了。但是,正如俗语说的,“ 写 诗容易,写好诗难 ” 。
再好的想象,也必须去实践,再强烈的感情也 要字斟句酌。中学生朋友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写诗吧,正如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所写的一句诗:“ 高歌唱出花千 树 ” ,为理想放歌,为青春放歌,为我们所处的美好时代放歌。
3. 怎样写高中诗词鉴赏
这个很复杂了,一般诗词鉴赏都是有套路的。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
4. 求中学的所有古诗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或中心思想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明代诗重忠义。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主题。 二、诵读感悟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 有人说:“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
不错,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特别适合诵读。
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蜀道难》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
《登高》中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一是熟读成诵。
多读,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形成积累,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二是联系扩充。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三是想象入境。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比如《锦瑟》一诗中,首联迷离朦胧的意境,颔联凄婉悲怨的情感,颈联清新明丽的画面,尾联的丰富内蕴,缺少了想象的参与,是很难感悟得全面而深刻的。 三、品评赏析 古典诗歌语言凝炼、语意含蓄。
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特点,诸如受字数的限制,用字要省略;由于韵脚的约束,不得不运用倒装;要用短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内容,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合辙押韵等,只有从这些细部人手,反复品评,仔细赏析,才能进而分析作品的结构层次,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最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准确的评价。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1、比喻。
古典诗歌中运用比喻,写景壮物时能突出生动的形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论抒情时能以生动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游子”“母亲的恩泽”。)
再如:“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万壑松”比喻音乐震撼人心的效果。 2、借代。
借代是古典诗歌中运用很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将进酒》)中“陈王”代曹植,他曾被封为陈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代晋代士族,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再如以“烽火”“狼烟”“干戈”代战争,以“鸿雁”“锦书”“尺素”代书信。 3、双关。
5. 古诗鉴赏方法指导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经验:
鉴赏一首古诗,首先当然是了解诗的字面意思.下一步就是了解作者以及作诗的历史背景.如果只是一首即兴的游玩之作,字面意思之外只需鉴赏作者调文遣字,"僧推月下门"的典故想必你也知晓,推敲之间奇妙无穷;若是有更深刻的内涵,则这一点尤为重要.古诗作者借诗明志的很多,以物以先贤自比的手法是很常见的.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如苏轼的"何日遣冯唐",这就要求你了解更多更深入一些.第三步,就是总结.
基本这样,一首诗就被你拆读得差不多了.
6.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由此可见,鉴赏诗词不仅增加修养和德行,而且有触类旁通的借鉴功能。作为“诗的国度”,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与传承历来为华夏民族所重视、青睐和推崇。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何种时代何种版本,古诗词内容及其教学活动总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开展古诗词板块的有效教学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意象教学
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意蕴含蓄、意境深远,其中包含多类物象和作者的丰富情感,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限魅力,能给人传递可观可感、可触可叹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是指诗词中的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个性化的情感活动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性形象。它是创作者“情”和“志”的充分结合,也是作品精华灵魂之所在。抓住“意象”开展教学,犹如抓住“牛鼻子”,能够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以欧阳修的《踏莎行》为例:侯馆和溪桥点明了征途,对事件地点做出了描述;还用梅残和柳细说明了时令;同时创设“行人”想象妻子在凭栏远望和盈盈流泪,是写“行人”抛家别妻的愁苦之象。作品中的具体时令与地点是实象所在,行人离愁之情寓于其中则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尤其末尾一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是情景一体和主客观世界的充分显现,既是“景”的升华,更是“情”的升华。就是说,从“实景讲解”到“情志分析”到“妙语升华”,不仅有利于对古诗词层层递进式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古诗词的文学素养。
二、新意教学
在古诗词作品中,意象有些明显,有些则比较模糊。对于意象模糊的诗词作品,可采用“古文新意”教学法。什么是“古文新意”教学法?就是激励并引导学生对意象模糊的古诗词,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解读与品析,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诗词探究能力。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由于诗的内涵意象比较模糊,所以,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强势取代学生的认知观点,而应当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他们凭借自身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去阅读并“观赏”其中所展现的多彩画面,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诗词理解。无论观点是否正确合理,只要能顺理成章和自圆其说,就值得赞赏与肯定。
三、比较异同
比较异同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就是把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或者不同作者在背景、风格、手法上相同的诗词放在一起做比较,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一剪梅》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就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思开展比较阅读:《一剪梅》描绘的是作者早期生活中的相思之情――新婚未久的丈夫离家外出,词人因独居寂寞急切思念而流露出来的离别心情;《声声慢》则是表达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愁思――丈夫已逝、国破家亡,旧爱难寻、颠沛流离。再如,同样以项羽为对象,同样以乌江亭为题:王安石从民心向背入手,认为项羽因失去民心而失败;杜牧从用兵角度,批评项羽未能正确地面对失败而乌江自刎;李清照则是从做人气节出发,认为无论生死都要轰轰烈烈,赞扬项羽“生是人杰、死亦鬼雄”。通过比较,能够有效地开启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思维。
四、古今联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和宝贵精神财富,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一直发挥着陶冶心灵、凝炼人心和熔铸精神的正强化作用。“粗布大褂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类的名言俗语,都在强调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诗词文对于丰厚学识、人格修养等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影响。尤其在民族文化不断遭受冲击的今天,重视和开展古诗词教学与改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成为血肉丰满、情义十足、志气蓬勃的现代公民。
7.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批阅学生周记,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汪老师,说句您不要生气的话,我总觉得最近《唐诗宋词》你上得太乏味,总想打瞌睡。
《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同学们有很多没有您那样喜欢李白,也难达到您欣赏水平。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敞开心河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伤感,也有些埋怨。
二: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三: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
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
《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
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
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 现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 这是一种畏难心理。
学生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
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 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
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