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大坂夏之阵诗词

    1. 日本战国历史:大阪冬之阵和大阪夏之阵中长宗我部盛亲和毛利胜永有

    长宗我部盛亲的大坂冬之阵

    长宗我部盛亲与木村重成、后藤基次共同于八丁目口、谷町口布阵,作为支援真田信繁的真田丸的辅助据点。12月4日展开真田丸之战,由于城内的火药库爆炸与南条元忠背叛丰臣方,与井伊直孝、松平忠直交战的盛亲等人只好暂时撤退。

    长宗我部盛亲的大坂夏之阵

    长宗我部盛亲与木村重成共率领5000兵力以家康本阵作为目标而出击,之后与德川方的藤堂高虎对上,他们之间的战役是大坂之阵中少有的激战八尾若江之战。

    1615年5月6日,进出八尾的长宗我部队先锋吉田重亲遇到藤堂高虎队,此时的长宗我部队先锋是著轻装,要与本队合流时遇到藤堂队,长宗我部队的先锋遭到藤堂队的铁炮攻击而坏灭,吉田重亲本人也因为要下令给传令兵报给本队战况而战死,藤堂队趁势要进攻长宗我部本队,此时的盛亲于河川堤防进行埋伏,因此当藤堂队要对长宗我部队进行突击时反被长宗我部的伏兵吓到造成全军混乱,藤堂一族的藤堂高刑也因此战死,藤堂高虎也只好落荒而逃。

    同时刻与盛亲队并行的木村重成于若江跟井伊直孝展开战斗,然而木村重成战败,井伊队便赶紧前往支援藤堂队,听闻此消息的盛亲避免于敌军中孤立,便撤退回大坂城。

    ——————————————

    毛利胜永的大坂夏之阵

    毛利胜永收容在道明寺之战中败退的后藤基次等人的败兵。在藤井寺布阵后,与诸将协议下自身担任殿军,令真田等军势依次退却,率领铁炮队机令全军无事撤退。

    在翌日的天王寺口之战中率领4千兵力,在德川家康本阵的正面?四天王寺南门前布阵。在战斗开始后迅速讨取了本多忠朝和小笠原秀政等人,接着击破浅野长重、秋田实季、榊原康胜、安藤直次、六乡政乘、仙石忠政、诹访忠恒、松下重纲、酒井家次、本多忠纯的部队,之后突入德川家康的本阵,显示出自身部队的大活跃。但是在真田队坏灭后,战线亦随之崩壊,因为从四方受到关东势的攻击而决定撤退。胜永在退却时亦显示出漂亮的指挥,击破进行反击的藤堂高虎队,防备着井伊直孝和细川忠兴等部队的攻击而完成往城内撤退。

    在最后成为丰臣秀赖的介错,与儿子毛利胜家一同在芦田矢仓平静地自杀。

    2. 历史上的大阪夏之阵中毛利家和真田家真的发疯般冲击德川家康和德川

    5月7日,大阪夏之阵最终之战打响,双方展开殊死搏斗,真田幸村率军直冲德川家康的旗本军,希望一举拿下德川首级,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入德川家康旗本;家康的旗本军多为经验缺乏的年轻武士,在老练的真田军面前难以抵抗,但是德川家康经验老到,放下了自己的旗印并退后了12公里,真田幸村在找不到德川家康的情况下,先后突入德川家康本阵多达7次,兵力几乎损失殆尽,自己也身受重伤,最后退入附近的安居神社。敌军将安居神社团团包围,敌将西尾宗庆进入神社,讨取了真田幸村的首级,一代名将最终战死。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3. 历史上大阪夏之阵的真田丸是干什么用的

    真田丸是大阪夏之阵的一个防御工事。

    真田丸介绍:大阪城三面环河,南面比较宽阔,在城南侧修真田丸,背靠大阪城形成一个弧形突出部(栅栏、木桩之类的),前面再设沟渠,吸引对方攻击,牵制攻城方,而且能提供从左右侧构成对德川方攻部队的威胁。

    真田丸右侧的壕沟(一半有水,一半空堀)是大坂城外围的总构,而左侧则是属于真田丸自身的壕沟。

    真田丸在城郭设计上归类为出丸,一般放置在防御薄弱地带以城砦的形式进行强化,大坂夏之阵的时候家康秀忠在城南依托山丘修建工事,但大坂城笼城一侧却只能在平原上抵抗,因此开挖了一条沟渠将平地切割开来,同时修建了真田丸,算是弥补了防御上的劣势。

    相关历史:大坂之役是江户时代早期(1614年(庆长19年)-1615年(庆长20年)江户幕府消灭丰臣家的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最终战役。

    大阪夏之阵是大阪战役的一部分,在国内外看来都是日本历史上扭转乾坤的那一刻,在这场战役后,作为战胜方的德川家一气呵成,统一了日本四国五岛。

    日本结束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动乱,进入大一统时期,但是因为战乱而产生的反战思想也致使德川家康的后继人产生了闭关锁国的念头,日本表面上迎来了和平时代,实际上开始走下坡路。

    扩展资料:

    历史总是有戏剧性的,丰臣秀吉生前因为担心武将夺权所采取的重文轻武的政策无形中导致了政权分裂,而他临死前所确定的五奉行共同辅佐丰臣秀赖的计划,随着重臣前田利家之死被迫结束,天下再度陷入动荡。

    1600年,文武两派在日本关原发动了一场总数超过四十万人,堪称日本历史上较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关原合战,最终德川家康获胜,石田三成等文官悉数被处死。关原合战的结束,标志天下实质已经落入德川家康之手。

    此时,大阪的丰臣氏政权,不过如湖心当中的孤岛,有被随时淹没的危险。丰臣家当主丰臣秀赖,不过20岁,由于其母淀姬的宠爱,成了一个纨绔子弟;虽然如此,可是对德川家康来说,秀赖是一个心腹大患,他一直在找机会,希望一举铲除丰臣氏,统一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阪夏之阵

    4. 寻求“大阪夏之阵”“大阪冬之阵”的资料

    1567——1615姓名: 真田幸村别名: 真田信繁(原名)军衔: 介绍: 幼年时在上杉家与丰臣家做过人质的他之后随父亲在1586年参加了第一次上田合战、小田原之战、朝鲜之战、会津合战、第二次上田合战,关原之战后,与父亲一起被流放至九度山。

    庆长16年,昌幸病逝,三年后,幸村闻悉德川对丰臣宣战,立刻与其子大助逃出九度山,进入大阪。未入大阪之前,幸村并没有多少战阵经验,以前经历的几场战役都是凭借其父的奇谋妙计完成的,但他作为执行者,显示了极好的带兵艺术.第一次上田城之战时,当大久保勉强抵挡住昌幸的猛攻时,幸村的两百骑兵从正面发起了突击,一般而言,两百人的部队的突击,很难对八千人的部队产生什么影响,更何况这种突击是在敌人的正面展开的,但幸村却成功的让三河军团陷入了混乱,这也许是连昌幸都没有想到的意外之喜吧 。

    此战中,幸村还亲自斩杀德川数名大将,真是勇猛无匹阿! 进入大阪之后,幸村作为当时大阪浪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担当起大阪方面军的统帅,习惯了在昌幸的战略下进行作战的他,此时要考虑战略层次不可以不说是对他的一个挑战,但他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京都作战计划被淀姬否决,但他以真田家特有的守城天赋在大阪城外建造了真田丸,成功的遏制了德川军的进攻.逼得家康强攻不成只得利用内应在真田丸中放火,12月4日深夜,内应武将南条成功的放了火,造成真田军的混乱.然而,仅仅几分钟后,幸村就带领恢复过来的真田军顺势对蜂拥过来的德川军进行密集火力的狙击,结果德川军不得不丢下大量的尸体撤退了.如果说建造真田丸很好的体现了幸村的战略眼光的话,那么在混乱中很快的恢复并反客为主克敌制胜更说明了真田部队的良好训练和军事素养.大阪冬之阵让家康清楚的认识到了幸村的守城能力和大阪城的难攻不落,不得已之下开始了所谓的"和谈" ,于是一夜之间被德川军队填平的大坂城外的护城河以及被拆毁的真田丸宣告着大坂城成了一座无设防的裸城。从这一刻起,大概幸村也已经有了死的觉悟了吧。

    1615年五月,大阪夏之阵开始. 5月6日凌晨4时,后藤又兵卫到达道明寺,但后续的真田幸村的3000人与毛利胜永的3000人以及明石,大谷等的9600人由于大雾的影响都没有准时到达。

    后藤以2800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发动突击,激战之后终于全军覆没.中午时分,真田和毛利赶到,并立刻分别与伊达,本多军捉对厮杀.幸村面对同样生于1567年的伊达政宗的伊势铁骑,再次显示了他的临阵战术变化.由于对方是使用火器的骑兵,拥有良好的机动力和远程攻击,幸村先命令全军卧倒,待对方一阵炮弹过后,立刻开始突击, 于是伊达军赖以自豪的铁骑部队就这样被真田军轻易的击溃了.若不是下午传来出征京都的木村,长宗我部方面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大阪军被迫撤退的话,也许幸村还会取得更大的战果. 次日,真田幸村本打算请得秀赖出战,以此来分化震慑德川军中的原丰臣势力,然而在淀姬的阻挠下,不得不抱着必死的信念,在五万对十五万这样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幸村用出其不意的影舞者战术看到了一丝希望,可惜的是…… 仔细看真田幸村在大阪指挥的这些战役,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天才的战术指挥家和奇计迭出的军师,不过他的命运就好像杨威利,即使战术层面上再成功也无法挽救战略层面上的失败。

    庆长19年10月9日,莅年的5月7日,幸村战死,在这短短的七个月的时间里,幸村如一个耀眼的将星笼罩在大阪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奇迹.。

    5. 日本战国大阪城之阵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家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

    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

    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阪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

    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际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犀利,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大约中午时刻,家康以大炮袭击其事前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小占优势转为被打到完全崩溃。

    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后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著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阪城。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

    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

    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袭击大阪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

    大阪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阪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阪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

    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家,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6. 《八阵图》的诗词大意

    八阵图 【【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7. 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日本战国时代结

    根据华族令册封的公爵包括旧五摄家族(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原幕府将军德川家族,以及明治维新中立下大功的三条实美、岩仓具视、毛利元德(长州藩主)、岛津忠义(萨摩藩主)、岛津久光(萨摩分家)计十一家。

    后陆续将维新功臣伊藤博文、大山岩、山县有朋、德大寺公弘、西园寺公望、桂太郎、松方正义及编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国顺由侯爵、伯爵晋升为公爵,共计19家。日韩合并后,义亲王李堈以及李键、李鍝等朝鲜王公也被册封为公爵。

    日本投降以后,公爵去世后爵位不再由其子继承,至1947年废除华族时,尚存岛津忠重、伊藤博精、鹰司信辅、徳大寺实厚、岩仓具荣、二条弼基、桂广太郎计七位公爵。

    8. 德川家康以什么借口发动大阪之阵

    大阪阵分为 冬之阵 和夏之阵 冬之阵的借口是 方广寺钟铭事件中 德川故意曲解 铭文 国家安康 君臣丰乐 认为是有意把德川家康的 家康两个字分开 是诅咒的意思,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发动大阪冬之阵。

    后因为双方实力相当,即使胜利 德川家也会损失惨重,加之殿姬害怕听到大炮的声音 害怕战争 也有需要和平的需求 于是双方谈和 德川家康提出拆大阪城围墙护城河等不合理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冲突 或者说 丰臣氏的上层反应过来 这只是德川的缓兵之计,于是德川以丰臣撕毁协议为由继续攻打丰臣而爆发大阪夏之阵。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