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古诗词及解释
1. 高中课外古诗及译文
象梵志这样的人却认为宁可让别人看着不舒服。
王梵志说,错误的反是众人。'”就是强调个体的意志:‘为甚么不指天地。
’问?'师曰,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他们竟把这种图慕虚荣的行为视为正确的,是为美观《梵志翻着袜》唐代诗人王梵志写的一篇七言诗。也即所谓,不随流俗的精神。”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王梵志这首诗中所体现的,可怕的是、自然,“梵志”把袜子翻过来:‘不指天地,也不能让我的脚不舒服,揭露社会现实矛盾。从中也能看出诗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于日常琐事中寄寓嬉笑怒骂,也不能让自己的肌肤受罪,人皆道是错:“问,于幽默轻松中表现深远之旨?’师曰,正面即外层,莫向如来行处行,可能是出于粗心。
乍可刺你眼,不顾实际效果。译文、幽默谐谑:‘唯我独尊,主张个性的充分张扬,语言质朴,“人皆道是错”未必就是错,而粗糙的一面紧贴肌肤并不舒服,宛如平常话,光滑美观。
禅宗认为“自性本自具足”:“丈夫皆有冲天志:世上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反映至真的事理,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不可隐我脚:“宁可让你看着刺眼:王梵志把袜子翻过来。如《五灯会元》卷八相州天平山从漪禅师的一段公案。
梵志翻着袜(王梵志)梵志翻着袜。这首小诗一如王梵志的其他诗作、正话反说等。
然而正错都是人所言,作为他们行事的原则,反面即内层,但大凡看到的人都说他穿错了,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粗糙难看,人们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却能以小见大,都喜欢图慕虚荣。”鉴赏,主观的情性。
凡袜皆有正反两面,梵志诗运用翻着袜法进行创作,人们都说这一举动是错的,主要表现为辛辣讽刺,正是这种尊重自我:‘如何是佛,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
2. 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3、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鉴赏: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
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
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
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5、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
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6、绝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鉴赏: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
“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
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7、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鉴赏: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鉴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
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9、夕阳楼 唐代: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鉴赏。
3. 高中课外古诗词高中生课外应了解的古诗词
以下是在百度上找到的,但个人认为以下的部分太难,本人考完一个半月了,只知道高三的复习资料后面都有(那种很厚的一轮复习书),百度文库里也有,很全 初中:论语十则;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林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夜雨寄北;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渔家傲秋思;浣溪沙(晏殊);登飞来峰;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游山西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山居秋暝高中:氓(必修一);离骚(必修一);阿房宫赋(必修二);逍遥游(必修二);赤壁赋(必修二);蜀道难(必修三);登高(必修三);琵琶行(必修三);锦瑟(必修三);虞美人(必修三);念娇奴赤壁怀古(必修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三);劝学(必修四);师说(必修四)1.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2. 劝学 《荀子》 3. ☆逍遥游 《庄子》 4.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5. ☆过秦论 贾谊 6. ☆屈原列传 司马迁 7. ☆报任安书 司马迁 8. 陈情表 李密 9.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0. 归去来兮辞 陶潜 11.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2. ☆滕王阁序 王勃 13. 师说 韩愈 14. 阿房宫赋 杜牧 15. 六国论 苏洵 1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7. 赤壁赋 苏轼 18. 石钟山记 苏轼 19. 项脊轩志 归有光 20. 登泰山记 姚鼐 (二)诗词曲50首 1. 静女 《诗经》 2. 无衣 《诗经》 3. ☆氓 《诗经》 4. 湘夫人 屈原 5. ☆离骚 屈原 6. 长歌行 汉乐府 7.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8.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9. 短歌行 曹操 10. 白马篇 曹植 1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12. 山居秋瞑 王维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4. 越中览古 李白 15. 蜀道难 李白 16. 将进酒 李白 17. 登高 杜甫 18. 蜀相 杜甫 19. 兵车行 杜甫 20. 客至 杜甫 21. 旅夜书怀 杜甫 22.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23. 阁夜 杜甫 24. 登岳阳楼 杜甫 25. 渔翁 柳宗元 26. 石头城 刘禹锡 27. 琵琶行 白居易 28.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29. 李凭箜篌引 李贺 30. 过华清宫 杜牧 3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32. 锦瑟 李商隐 33.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3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35.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36.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38.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39.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40.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4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42.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43. 书愤 陆游 44.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4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46.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47. ☆窦娥冤 关汉卿 48. ☆长亭送别 王实甫 49.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 50. ☆哀江南 孔尚任。
4. 高中课外古诗及译文
蝶恋花·春景①北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②。
燕子飞时③,绿水人家绕④。枝上柳绵吹又少⑤,天涯何处无芳草⑥!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⑦。
蝶恋花·春景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天涯海角到处都有芳草。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5. 高中课外古诗及赏析
例一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通篇运用比喻、拟人,叙议结合。
道出了知识更新的道理。 例二 近试呈张水部①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②,待晓堂前拜舅姑③。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 ①张水部:张籍,唐诗人,时任水部员外郎。朱庆余,当时越州举子。
②停红烛:停,安置。停红烛,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
舅姑:旧时妇女称公婆为“舅姑”。 例三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①心,自觉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注] ①镜湖,越州的名胜。
朱诗的意思是,问张籍,自己作为一名应试的举子,文章能不能合主考的意。张在答诗中充分肯定了他的才能。
以上三首诗,特别要注意看题目。如果忽视了题目,就会误解诗意。
古人写诗,注意炼字炼句,常有许多精妙之处。鉴赏评价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领会这些精妙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
“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6. 求高一课外古诗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4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 9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99.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明,王慕) 100.借问。
7. 高中的课外古诗词或名言名句
【古诗词】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
8. 实用的高中课外古诗词,要整首的
孩子,只要是你没学的,都是课外的,什么叫高中课外的呢?比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念奴娇,李白的清平调,月下独酌,太多了太多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⑴。渐霜风凄紧⑵,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⑶。是处红衰翠减⑷,苒苒物华休⑸。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⑹,归思难收⑺。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⑻。想佳人⑼,妆楼颙望,误几回⑽、天际识归舟。争知我⑾,倚阑干处,正恁凝愁⑿!
清平调词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1]
9. 高中课外古诗的解答方法
古诗词鉴赏技巧考点: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
10. 高中必备课外古诗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②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④云相逐。
全部注释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注释译文 ①本篇作于永州。
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湘:湘江之水 ③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④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诗词鉴赏 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
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地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了。 苏轼曾说"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
《江雪》与《渔翁》两首诗所写,可以说是隐士的生活情趣。柳宗元在永州十年,作为被贬的司马,在政治上几乎彻底被遗弃,故能萧散自放,纵情山水,与陶渊明之隐居确有几分相似。
因此,陶诗有时也就成了他写诗的范本。 但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柳之与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比如陶不信佛教,而柳是信的。陶是真隐士,柳不是隐士,而是谪官。
虽如此,在思想情趣方面,柳与陶又有相通之处。比如对独立、自由之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古今文人,乃至未来人类的永恒的追求。
在艺术表达上,《江雪》之峻洁,《渔翁》之丰美,与陶诗之平和淡泊并不一样。但两人的诗又都是内涵丰富的。
所以苏轼说柳宗元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老渔人。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水浒传》第一○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 李俊 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闲取黄烟吸。”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
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