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国古典诗词与书法

    1. 和书法有关的古诗词

    1、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唐代: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译文: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2、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唐代:李峤《书》 译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3、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唐代:李白《草书歌行》 译文: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4、丹鼎乍调云母屑,蛮笺初写洛川神。右军书法是前身。

    ——清代:徐釚《浣溪沙 寿云间宗人五十,宗人为相国曾孙,年少从军,兼工书法》 释义:炼丹用的鼎没有调出云母碎屑,第一次用高丽纸写洛川神。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书法是前身。

    5、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元代:唐珙《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释义:前代书法谁为大,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能够态度品行正派。法律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以与欧虞都。

    2. 和书法有关的古诗词

    1、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唐代: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译文: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2、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唐代:李峤《书》

    译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3、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唐代:李白《草书歌行》

    译文: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4、丹鼎乍调云母屑,蛮笺初写洛川神。右军书法是前身。——清代:徐釚《浣溪沙 寿云间宗人五十,宗人为相国曾孙,年少从军,兼工书法》

    释义:炼丹用的鼎没有调出云母碎屑,第一次用高丽纸写洛川神。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书法是前身。

    5、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元代:唐珙《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释义:前代书法谁为大,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能够态度品行正派。法律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以与欧虞都。

    3. 中国的书法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张旭 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4. 所谓的“精气神”是

    对于书家来说,书法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上任何一位大家都经历了由技入道的过程。

    颜真卿的《祭侄稿》原是一篇无意于书的文稿,但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一唱三叹,得自然之妙,可谓无意于工,反而极工。我们仔细推敲局部细节,横画姿态横生,撇画摇曳多姿,很多字都是用枯笔在纸上擦出来的,一样的老辣纵横,不失法度。

    这些极细微的技术,没有长期的定型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素质养成,不可能在快速的运动中丰富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书法技法的积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坚持长期不断地刻苦训练,方能渐入佳境。

    如果书法风格与技术过早的结壳与定型,不再吸纳新的东西,书法在低技术层面上重复循环,就难以入道。由技入道,技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没有其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进入道境。

    但只在技术上下功夫,而忽略文化、心性、怀抱、品格的锤炼,也很难提升书法的境界。 书法的境界是书写者通过线条笔迹所折射出来的心灵影像,即古人讲的“书,心画也”、“书,如也”的意思。

    在这种心灵影像之中的人格境界与审美境界是密不可分的。书家笔下的一点一画,流泻的是心灵的迹象。

    显然,书家的先天资质、字外功夫、人格怀抱以及道德修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审美境界。 因此,我们要用澄明的心灵去体悟前人的经典和自然天地中所深含的宇宙精神,学会挣脱世俗的羁绊,忘却那些纠缠于心的尘间世事和浮名利禄,淡化名利,合于自然。

    杨凝式题壁挥运时虚己无意的状态,与庄子天人合一、逍遥游心的境界,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正是杨凝式这位骨子里充满天真烂漫的人物,引领了北宋尚意书风的开启。

    我们在创作中应强调虚己无意,这里的虚己无意并非完全消失了意念,消失了自我,乃是在创作过程中消解了功利之心,使身心完全融入挥写的状态,达到自然生命与书写生命的浑然一体,保持自然的本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记者:您认为当代书法的诗意精神应具有那些品格? 陈洪武:从艺术角度讲,如果书家不能诗意地安居在生活之中,而使心灵日渐浮躁,失去润泽,那我们将偏离中国书法传统的人文精神,远离书法的本体与规律。

    因此,我认为当代书法需要一种诗意精神,诗意精神的本质应当具有从容、空灵、浪漫、自由的品格。“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不受外力牵连与支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和创新精神。保持一些清醒,既要奋进,又要活得恬淡,尽量摒弃功利带给我们的烦恼,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心灵的自由。

    要充分享受书法带给我们的快乐,享受书法诗意化的美感,力求从当代人快节奏的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以简约清静的方式回归书法原本从容的感觉和优游的状态。“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于不期然中自自然然地实现书法诗意精神的陶酝与建构。

    对经典保持敬畏之心 记者:当下有不少书家在努力尝试古典诗词的创作,一些展览也鼓励投自作诗词的书法作品,您认为自撰诗联在书法创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陈洪武:中国古典诗词与书法在审美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是最具有中国精神和意蕴的艺术,弥散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非功力深者无法感受得到。比如,对书法下过苦功的人,对书法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当看到一幅作品时,能够很自然辨别出这幅作品有“二王”的韵致,那幅作品有宋人意趣,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等等。

    同样,古典诗词亦是如此,当送到真正懂得诗词的人手上时,也是一看就能分辨出好坏的。有的诗感时忧国、沉郁顿挫,老杜风神跃然纸上;有的诗清远幽深、宁静恬适,深得王摩诘禅意;有的诗幽冷凄婉、奇想诡异,很受李长吉影响。

    我觉得,近几年来古典诗词创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书家的重视,写古典诗词的书家虽然多了,但质量高的作品还是比较少,诗词与书法能同时写好的就更少了。往往一个展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是抄写古代诗文,百分之十是自作诗联。

    有些自作诗词写得不古不今,没有什么法源,诗的技巧被所谓的激情所消解,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学习古典诗词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和书法一样,也得下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苦功夫。我们要大量解读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和书法的临帖一样,让这些好作品深入自己的骨髓里,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古典诗词的语境之中。

    我们必须对前人留给我们的经典保持着敬畏之心。如果失去了起码的敬畏,那就会流于功利,流于娱乐。

    警惕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的断裂 记者: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毛笔已退出了大众实用领域,书法逐渐淡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野,您能谈谈当代大众书法审美对书法本体的影响吗? 陈洪武:当代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能力在退化,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中国书法在其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中,一直都是知识分子表达思想和才情的载体。

    在古代社会书法还是科举入仕的重要指标之一,只要是读书人,从学习写字的第一天开始就与书法毕生相伴。临帖、读帖、记录、写信、交流、处理公务、吟诗作赋等等,只要是读书人几乎没有一天能离得开毛笔。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尽管。

    5. 参加书法比赛用的古诗词有哪些

    1、《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雨铃霖》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3、《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 求100

    苏轼 水调歌头(算上“丙辰中秋”那句就过一百了!)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好一百字) 苏轼 水龙吟(推荐如下) 姜夔 扬州慢(推荐如下) 毛泽东 沁园春雪(虽然不是古诗词,但是也很适合写毛笔字) 柳永 雨霖铃 曹操 短歌行 李白 侠客行(推荐如下) 李白 古风(其一,其三,其四,其十八) ¥¥¥¥¥¥¥¥¥¥¥¥¥¥¥¥¥¥¥¥¥¥¥¥¥¥¥¥¥¥¥¥¥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扬 州 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7. 古代诗歌如何对书法产生影响

    诗歌与书法刍议 王睦武 诗歌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可以说,一千多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就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诗以书为内涵,书以诗为外观,诗书结合,相伴而行,相得益彰。

    由于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书法的本体又是一门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艺术,因此,中国历来就有诗书结合的习惯,将自己或他人吟咏的诗篇用书法的形式记载下来,使之读诗看字,获得双重享受。这种现象代不乏人,尤其是宋代以后,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就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书法作品中,书写诗词的书作占有很大的比例,许多法帖本身就是书写诗词作品,如蔡襄的《自书诗》、苏轼的《黄州寒食诗》、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米芾的《苕溪诗》、《蜀素帖》、《拜中岳命作诗帖》、唐寅的《落花诗》、董其昌的《书杜律三首》、王铎的《听颖师琴歌》、《使者》、《神仙曲》、《草书诗卷》等等,不胜枚举。到了近代,书法以诗词作品为书写对象的现象更加普遍,几乎到了滔滔者天下皆是的地步。

    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据笔者分析,起码有下面五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内容上讲,诗词作品一般具有音韵优美、节奏动人等特点,它容易使书写者受到感染,丰富了想象,激发了热情,从中获得灵感,从而在创作中得到尽情地发挥,使书作看起来更富神韵;其次,是诗词作品大多意境深邃,饱含哲理,将其书写成书法作品后展示出来,能使诗书两者相映成趣,赏诗赏书各得其宜;第三、是诗词作品由于其内容浓缩,所以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精悍,十分适合写成条幅、横披、斗方或者扇面等形式供日常摆挂;第四、是由于诗词作品语言凝炼,重复的字词较少,因此能避免一般文章中重复字太多书写难以处理的困惑;第五、由于诗词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律,而书法 一般从头到尾没有断句,书写诗词能使粗懂诗词格律的人在诵读中没有语言障碍,可以看懂读通。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诗词和书法一千多年来像一对挚子一样紧密相依,相随相伴,不曾废离。

    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不论是哪一级的书法展、书法大奖赛,或者是发表在书刊上的书法作品,几乎过半数以上都是书写诗词作品,而这些书作写来写去又几乎毫无例外地离不开诸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甫的《绝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山居秋暝》、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等唐宋诗词名篇;尽管这些名篇具有意境深远,朗朗上口和字句十分适合书写的特点。但当大家都挤在这条狭道上,就给人一种雷同、似曾相识的感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事实上,不必列举古代那些像苏轼、黄庭坚,唐寅那样的大家,就是在现当代,喜欢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也不乏其人,如毛泽东、郭沫若、启功、饶宗颐、沈鹏、陈永正等人,他们本身不仅是书法家,而且是诗人、学者,所以,他们的书作多为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

    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好处很多,一来可以提高自己学识水平,强化字外功夫,使书作带有更多的书卷气成分;二来可以陶冶自已的性情,提升书作的艺术品位,使诗书更具审美价值;三来可以使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融入书作中,笔随情转,达到两相融合的境界。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笔者认为:要使自己的书写独辟蹊径,不蹈他人套路,不落时人窠臼,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使诗书合璧,相互辉映,应该是一个好方法。 原文见:/contact/sgysf.asp ============== 中国书法与诗歌发展的同步现象 张子言Z1e 内容提要:书法与诗歌如兄弟,携手并行于历史的长河中,从荒远的原始部落蹒跚而至。

    它们又像乐曲,萦萦绕梁,诉说着各自时代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倾向。T& 关键词:字体 诗体 书风 诗风 同步Uh 中国的书法与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书家大都是诗人或具有诗人气质,这是不用例举的。

    然而,关于书法与诗歌关系的论述,却极为少见。本文试图从中国书法与诗歌的同步现象入手,探讨书法与诗歌的渊源,从而指出书法的发展趋向。

    因笔者学力有限,不确之处,敬请方家指正。7< 一、原始文字和原始诗歌uck="">

    《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种劳动时的呼声,虽然没有歌词,但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了。

    鲁迅先生讲的“杭育杭育”即是。有人说中国最早的诗是二言诗,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我们姑且称之为二言诗,而且是较高级的二言诗。E7h#~_ 二言诗在构成上有两字一顿的口号式,亦有动宾组合的叙述式。

    它以极简洁的叙述,表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和审美理想。原始诗歌体现出当时人的思维的单纯和生活气息的浓厚。

    G5B9)x 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是从原始绘画、刻画中蜕变出来的。刘正成先生曾指出“中国岩画的起源约在二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从它所描绘的内容,可以说基本上是狩猎民族的艺术记忆。它们应该早于文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