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描写山的诗词及赏析

    1. 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五六、楚山欲雨图

    举杯风雨中,

    人去楼空。

    可叹茫茫楚河水,

    依旧只流东。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石破天惊。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不见旧日雄风。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

    弃我而去,

    何太匆匆?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记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2. 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如下: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

    3. 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

    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中留客张旭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4. 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

    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5. 对描写山的诗句鉴赏,看法,和收获

    北宋·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这两句诗,是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微画雕《不识庐山真面目》取苏轼《题西林壁》诗意,用图像化方式来刻画出从正面、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所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6. 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S226;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和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清晨开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