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演讲素材

    1. 推荐几篇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演讲稿

    1、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五千多年的画卷中,有一笔不可磨灭的绚丽色彩,那就是古诗词。

    初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不为我所知的“种族”,还有这么一种描写事物,抒情达意的方式。 夜空下,手捧古诗词,轻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大诗人苏东坡高举酒杯,与月交谈,豪迈地高唱,怀念着远在他乡的弟弟。虽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遗憾,却最终寄上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等旷达的胸襟,何等热切的情怀! 在书山中苦苦跋涉的我,正欲退缩,耳畔却传来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是啊,求知是何等重要,求知路漫漫,不能停滞,更不能逃避,对,我也要“上下求索”! 平日悠闲的我也被这沉重感赋上了一层厚厚的愁思:作业做不完,知识学不完,大考小考总也考不完!唉,“这就是命运”!此时的我,深感李清照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转念一想,人家面对的是国亡,家破,夫死的悲惨,而我只是小小的学习压力,怎能和她相比?况且,不是还有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吗?前景如此美好,不要被困难吓倒! 一股沉重的危机感缓缓地侵蚀着我的斗志,这不堪入目的成绩,如一根尖针直插入我“幼小”的心灵。

    “胜斗士”怎能经得起这般残酷的挫折?这一跤,让我再也爬不起!这害人的市质检!百无聊赖中,拿起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本,一行小字映入眼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早已烂熟于心的诗句,今日显得如此耀眼与夺目,一点小挫折,小打击,是人生必备的营养品,为的是日后的成功!对,我要扬起风帆,度过那挫折的海洋! 2、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

    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令我们肃然起敬;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四川大地震中,9岁的林浩,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救两名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具有传统美德的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数不胜数。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处处应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2. 关于一篇古诗的演讲稿,有谁能给点建议

    【散文】谁遣古诗向天歌之《咏史诗》(编辑推荐)

    文字,是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史得以传承发展的载体。了解和汲取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精髓,最直接的是,当然也是品读那些历代史学家和文人们精心编撰并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了。一个个家喻户晓、久传不衰的传说,一桩桩感天动地、发人深思的事件,一份份发自肺腑、至真至纯的情感,无不掩喻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史料中。或繁或简、或文或诗、或动或静地闪烁着自己的熠熠光辉。

    缇萦救父,是个人们并不陌生的故事——也是一个自古至今通过口诵笔载,灌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必然引用的典型范例。当身为太仓公亦是大汉朝著名医家的父亲淳于意,被人诬陷诏狱逮徙京城长安之际,缇萦,这个排行最小,年仅十五岁的闺阁少女,不仅仅是惊恐战栗和万分哀痛的哭个死去活来。而是在极度悲泣中,听到只生了五个女儿没生儿子的父亲诀别之际对女儿们哀叹“生子不生男,不缓急,非有益也”的强烈刺激后,不由得“志从心底起,勇自胆边生”。乃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权威森严,遽然冒死随父跑到京城皇宫前上书,并声泪俱下地为老父鸣冤叫屈。诚心孝心和豪气勇气,惊天地,泣鬼神,也使得位居九五之尊的孝文皇帝动了恻隐之心。悲悯其意,乃特赦其父,并下诏免除了肉刑。

    这个很值得大书而特书的非凡壮举,文人们足可以借题发挥,编撰出一些长篇叙事诗文歌赋,乃至情节激昂跌宕的大戏。这比诸如应募斩蛇的李寄、代父从军的木兰、为国出塞的昭君来,将会毫不逊色;也堪令那些或痴情癫狂或无病呻吟、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姝女佳丽们黯然失色。可是,作为大史学家的班固,却偏偏运用语言精练的古体诗体裁,来描述这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而且惜墨如金,全诗仅仅用了八十个字: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醒世何须凭巨著,流芳未必尽男儿。短短八句话,一句一层意思,层层递进。不但将事件的时代政治背景、起始缘由、当事人的处境心态、动机行为、产生的效果乃至社会思考,统而揽之的展现了个透彻无遗。还能在精短的篇幅里,既假缇萦这个旷世奇女之口,典引了《诗经。齐风。鸡鸣》之义,来暗喻其父乃遭谗毁获罪;又以其感动的天空中“晨风”(猛禽。似鹞鹰,名鹯)都来哀嘶鸣叫之夸张浪漫手法,来渲染烘托整个故事的悲怆壮烈。这,大概就是古体诗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所在了——不管你抚案默默品读,还是踱步朗朗吟诵,其叙事、抒情以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感召力,都大大升华超越了主题本身——

    两千多年前,古道西风下。那个十五岁的柔弱少女,为替父申冤,从家乡山东,一路风霜雪雨,来到长安;她冒死拦驾上书:“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人为官家奴婢,愿赎父刑罪,使得自新。”舍身赎父,直言相谏,痛陈谗言诬陷和肉刑之弊端。那是何等的赤子之情,需要何等的胆略和勇气!让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我们,不能不为之汗颜:两千多年前,小小的淳于缇萦,就勇于用她的赤诚和勇气换来了自己父亲的赦免与国家肉刑的废止。当然,没有汉文帝的开明,也就没有缇萦的作用。反之,没有缇萦的孝勇之举,又如何能够有汉文帝的刑罚改革呢?由此看来,缇萦何止只是个孝道的典范?更是催生国家法制改革的先驱。在中国法制史上,缇萦的名字,与中国古代第一次刑罚改革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人类为权利和正义而斗争的历史上,又怎能没有缇萦救父这浓重的一笔呢?

    可叹,人们已在不断变迁的岁月中模糊了缇萦,在讨论人权的时尚中忽略了缇萦,甚至,在众多耀眼的历史名人中暗淡了缇萦。也许,只有通过温读《咏史诗》这样的朴素方式,去思索怀念缇萦的孝道和勇气了……

    看来,文学作品的心灵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并不在于其是否以宏篇大论,将事情的起始由来与过程结局,描写叙述的多么详尽细繁。但也绝对不能说越简短就越好——倘若简短到泛泛谈之含糊言之,也会让人懵懂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借用梁昭明太子萧统为其主持编篡的《文选》所作序中的话是:“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浩瀚诗海,佳品多多。班固之《咏史诗》,不过沧海一粟。更多的上乘之作,无不是记一事,咏一物,虽言简意赅,却源流寔繁。个中绝妙,只能任凭读者在欣赏品味中,自己畅快淋漓地去用心领悟了。

    3. 跪求古诗演讲稿两篇······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4. 古诗词赏析 5分钟演讲稿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道尽多少悲凉的尾巴。

    初初相识,人若孔雀,本能的尽极绚丽,礼貌羞涩着收敛脾气,绽放美好。而那些观者也大都怀着欣赏,暗暗叫好,怜爱有加。

    久已,孔雀颓累,羽翼渐退,间或,还会转身,留一光稀、褪色的突兀,逐生尴尬。生人如此,恋人之间也不能幸免。

    儿时,读温婉缠绵的古典故事,才子佳人,王子公主,总受奸人所害,却也终能柳暗花明,双宿双飞。童话的结尾,会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便也认定从此,孟光接了梁鸿,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地幸福美满、地老天荒。

    可长大后,看过许多支离破碎的章节,方约略明白,起初地两情相悦总是美好,柴米油盐却也造就了纷争烦扰,更不论,性格差异的细枝末节。人生若只如初见,愿我们把邂逅时刻谈笑自若、百无禁忌地刹那心动凝固。

    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欢笑。

    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

    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

    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实在是令人哑然。

    小时候看红楼,从不愿意去碰后40回。不是瞧不起高鹗,而是没办法接受:怎么那么好好儿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变作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来读书,看到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所有的名字所有的故事,都是写在水上的。那些波澜和涟漪,在当时看来是惊心动魄,而长江滚滚,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

    流过,终无迹。 年少的意气风发,最初的感动和梦想,在时间的浸润下渐渐磨灭;一见如故的亲切,山盟海誓的诺言,只剩下一个依稀的背影。

    朋友是用来出卖的,情感是用来遗忘的,美丽是用来摧毁的,忠诚是用来背叛的……金甲的战神披着天边的彩霞在故事中定格成永恒的记忆,猜得中绚烂的开头,又有谁见到了那早已注定的结尾?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么深情的句子,居然是出自一个男子之手,我想,容若翩跹世间的时候,定是令无数少女为之倾倒。

    纳兰词长于情也深于情,短处是有的时候过于直抒胸臆,显得浅了,反而没有多少余味。比如这一阙,就有点这个毛病。

    但有了第一句话,整个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满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没有我,全部是你。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流年似水,世事难料。

    许多既定的开始都有一个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才耐人寻味,不管是喜的还是悲的,是自己期待的还是自己拒绝看到的,矛盾和落差给这个世界太多的美丽。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

    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 深情的怀旧,原是美好的恍惚,记得的也是幸福,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繁花盛开。

    温柔与感动,渴盼与甜蜜,原来只是初初相见。潮生潮灭,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所以,如果不能继续,那么,宁愿切断所有退路。愿一切只若初见时般美好。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但愿再次见到你的时候,还有初见时那份心情。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吗? 相信每个人都对那个自己一见倾心的人永存记忆,记忆中的他她,或潇洒英俊,风度翩翩;或美丽温柔、似水柔情……是的,这是人与人的距离所产生的美感,得不到原来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可以拥有无尽的幻想,幻想中的他她可以永远美好,永远在镜花水月之中迷幻着醉人的美丽……哪怕明知道这是自己心生的幻境,却也足够让人沉迷其中…… 不明白的是,为何还有许多人竟然还会有再续前缘的想法。

    当某天,自己原本以为永不会再相见的他出现在自己面前,或许他还算风度翩翩,也还算潇洒英俊,甚至比原来更增加许多成熟,但自己却再也找不回,找不回自己原来如同小鹿碰撞的砰砰乱跳的心…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心境,失去了便是失去了,永远也回不到从前…… 和他拉家常似的谈话,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懂得过他,也根本不明白他当初想要的是什么?!虽然他的眼中依然闪现出曾经让我心醉的光芒,他的口中说出曾经梦寐的语言。但,近十年的光阴,虽然他一直存在心里,终不过是个影子,是个疲惫时自我安慰。

    5. 以“古诗中的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 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渔歌子 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

    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水④鳜鱼肥。

    青箬笠⑤,绿蓑⑥衣, 斜风细雨不须⑦归。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3. 白鹭:一种水鸟。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6. 蓑衣:用草或棕榈叶编制成的雨衣。 7.须:愿意 8: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和细雨,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作者】 张志和(730~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

    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

    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南华象说》十卷、《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未行于世(此据唐颜真卿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

    按,颜乃张之友善,《唐书·张志和传》及《玄品录》、《续仙传》所记张志和事,均依此《碑》)。张志和少有才学,年十六擢明经第,以策干唐肃宗,深受赏识,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

    于是改名志和。此后不久,因系狱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丧不复仕。

    离宫后,常居于江湖之上,自称 “烟波钓徒”。大概是仿姜太公钓鱼故事,每垂钓不设诱饵,其志不在鱼也。

    下述几事,以见张志和之行状。虽然张志和曾为朝官,但退隐后,县令使浚渠,他竟能 “执畚就役,曾无忤色”(颜《碑》)。

    又,张志和尝以大布制褐裘,及其嫂闻之,乃手为织纩,及成,一衣十年,虽暑不解。唐肃宗赐奴婢各一,张志和遂配为夫妇,号曰渔僮、樵青,人或问其故,答曰:“渔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又有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问“孰为往来者”,张志和慨然对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其豁达如此,大有庄叟遗风。但张志和生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

    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颜《碑》) 张志和还善图山水,酒酣之际,随着击鼓吹笛的乐声,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尝撰渔歌,唐宪宗求之不能致。

    又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眙,在坐六十余人各暑姓名爵里于其下,张志和乃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李德裕赞叹张志和 “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跻身江湖而又美名远扬,这种生活竟令身居朝廷要位的李德裕也羡慕不已。

    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秋八月,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来谒。颜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张志和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霎之间,野夫之幸矣。”

    遂为水戏(《续仙传》载张志和“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忽焉去。关于张志和卒时情景,颜《碑》只有一句朦胧的记载,“忽焉去我”。

    《新唐书·张志和传》可能因其意不明,不云其事。《续仙传·玄真子》则借此遂云“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故神其事,不可信。

    6. 急需古诗词的演讲题材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记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诗词三百首》论坛:

    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

    能这样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诗人生活的时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的诗词同样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屑一顾。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作过万余首衙制诗词,然而这么“宝贵”的东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谷杂粮消化得一干二净,岂不可惜?《诗词三百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诗,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词,本无意标新立异,只是顺其自然而已。释放也罢,发泄也罢,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7. 有关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演讲稿

    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月圆夜 千里寄相思 夜风习习,皓月当空,中秋八月,月圆情浓。 遥望一轮明月,多像你美丽皎洁的脸,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走出屋门,来到花园,漫步于溢满花香的小径,听虫唱蛙鸣,看那庭院中,凉亭里,人们早已摆好供月的果品和月饼,感受着这中秋之夜的别样月色。 。

    凝视明月,任凭夜风渐凉,拂动衣衫。月圆之夜,遥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暖暖的关怀,一份浓浓的爱意给你,给远方亲爱的你……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月亮像个羞怯的少女,轻移着莲步,也牵引着我的视线。我仿佛看见了凄冷的广寒宫里那轻舞广袖的嫦娥,看见了这位月华仙子幽怨的眼神,还有她腮颊上思乡的泪痕。

    她把寂寞惆怅,痛苦彷徨,全都融在了自己曼妙的舞姿里。相思的人儿也许可以在苏东坡的词阕里,可以寻求到一种心灵的抚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离别的日子,心儿时常被思念包围,家人多次叮咛我要抛开思念的忧伤,但我在思念的日子里尝到了美丽的幻想。

    因为有了思念就有了盼望,有了思念也就有了感慨的时光,有了思念更懂得彼此珍惜,有了思念也就明白了今生最多的向往是在何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