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快速入门指导

    1.怎样学写诗词怎样才能入门

    一个诗人或词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感之”,“能写之”.首先,你需要有丰富、细腻,且真诚的感情.“修辞立其诚”,没有真诚的文学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文学.具体到诗人词人,那就是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倘若没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就不会受到任何感动,自然也就不会有写诗的动机.诗词是让人的心灵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远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真的有所感才能写出好诗.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读多背,让诗词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写得好.因此,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创作.诗词中特殊的句法与词语都是需要学的,生硬的背不会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读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诗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写好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读词一定要有抑扬顿挫的读诵,务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否则对诗词声调之美是无法真正体会的.倘若对声调的美没有体会,写出来的诗词不是生硬就是别扭.诗词的生命与感发之力量有一大半是来自声调的,严沧浪说盛唐诗“兴象高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调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从声音上直接打动人.诗词当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写好诗词不是来自拼凑,而是来自自然的流露.诗的格律有平起与仄起两种,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就变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两个字成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平起.虽然理论上一三五不论,但是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第五个字一定要论.要是五言的话,只有第一个字才能论.五言的平起格式与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种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变成仄平仄.至于词律,每一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参考像《白香词谱》之类的词谱.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古诗可以押仄声和入声,且可以换韵.词有平声韵、仄声韵、亦可换韵.但是无论诗与词,都一律不可四声通押.入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倘若不能读准确入声字,诗词的声调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说普通话的人都不知道入声,因为从元朝开始入声就被分入其他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南方很多方言保存着入声.要是你不知道准确的读法,那就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诗填词都有入声的,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白”就是入声,要是不读成入声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诗或词押的韵四声都有,而且听起来好像不太押韵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声韵.比如柳永的《江雪》:“绝”、“灭”、“雪”.普通话的读音一个是阳平,一个是去声,一个是上声,但是这些字都是入声,因此要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在平水韵有专门的分类,一共有十七个韵部.一个一个的背当然是最保险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对诗词的格律熟悉了,入声辨别也就不难了.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声,否则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格律就完全不对了.至于押韵的问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平水三十韵,但是有些韵部(比如一东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词韵更为广泛,《白香词谱》的附录应该有词韵.前面所说的格律、入声等方面,只不过是诗词的准则,真正要写好诗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诗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个愿意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对社会是否有关怀、有责任.一个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要取决于他的学识、经历、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伟大,不还是因为他的忠爱缠绵是完全出于真挚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条吗?每一位诗人的风格不同,也是由于性格、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和诗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古人云“诗言志”,诗词与人格是不可分开的,我相信秦桧之流的人物绝对写不出好诗.刚开始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写出来、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写完之后要改好.最好的情况就是格律谙熟于心,写出来的诗词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写完之后有必要的话还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顺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词语.古人从小背诗,他们的语言也有入声字,因此这些问题都不是他们担心的.我们的时代虽然离古人很远,但是古人创作的诗词却历久常新,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动与提升是任何其他学问都无法代替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净土,延续这优良的传统吧。

    2.初学写诗应怎么能入门

    一、写诗的基本条件 高中生应该学习写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是抒情诗,就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感动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

    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更能充分反映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有人认为,写诗比写散文、小说容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诗歌,不因字数少就容易写,相反,正因为诗歌的字数少,它就更难写了。诗歌,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的。

    诗歌对写作者的文化、道德、情感及表现技巧要求更高。所以,要做一个诗人,非勤勤恳恳,下一番苦功夫学习不可。

    学习写诗,首先要多情善感,具有博爱胸怀。诗歌是感情的结晶,古人云:激动出诗人。

    大凡优秀的诗篇,都饱含感情,都是感情浸润出来的。对自然的一切都富有爱心,才会去讴歌自然,表现自然,反映人类生活。

    思想行为动作马虎,感情不细腻是写诗的天敌。其二,要掌握基本的思想观点,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诗歌不是客观地再现自然,而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启示真理的使命。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诗人没有道德品质,或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就失缺了写诗的基本条件,即使有高超的表达技巧,也是写不出好诗的。即使写出诗来,也会有悖自然规律,有悖伦理道德,有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

    其三,学习写诗,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诗歌不仅需要识字,它更需要广博的文化的支撑。

    要写作诗歌,就要博览群书,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营养、生活的乳汁。古人说:“诗庄,词媚,曲俗。”

    从这里,我们也能领会诗歌对作者的要求。 二、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 抒情,即诗言志是诗的主要特征。

    我国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表达出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的心声,使读者激动、感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再别康桥》等。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写诗就是画画,就是用文字展示美妙的生活胜景。

    写诗一般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即使是用诗来讲道理,也要借助一定的形象,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就充分显示了这个道理。诗歌讲究意境,这个意境就是画意。

    比如: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写游子乡情,以多彩的景物描写,创造出冷落苍凉的意境,映衬出天涯游子的茫然无归的孤独与彷徨。一句一画,全诗又是一幅大画。

    读此诗,给人以如临其景的感觉。像“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这样的句子就不是诗了。

    诗歌讲究表现技巧。诗歌中最常用的表现技巧是比喻和象征。

    如 炉 中 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这般模样…… 诗中这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又是形象的比喻,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的深切感情。

    这里,笼统地列举一些表达技巧,以供爱好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会的参考。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3、表现方法: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情理结合、欲扬先抑、铺陈、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等。还有常用修辞格如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诗歌的语言讲究准确和生动。

    诗歌的遣词造句讲究精炼、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尤其是精炼,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十个字,却包含着几层意思:①是写鹳鹊楼,这座楼有三层,当时楼有三层的比较少,这是鹳鹊楼的一个特点,“更上一层楼”写出了鹳鹊楼的这个特点,不是泛泛而言,因为只有身在二楼才能有这个说法。②富有哲理的意味,人们读了这两句诗,会离开鹳鹊楼的景物描写,想得更深更远,探讨一个道理,研究一门学问,也跟登楼一样,只有不断地向上攀登,才能打开眼界,取得真知。

    学习写诗歌,还要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诸如古诗、格律诗、自由诗的区分;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诗词的内容特点等等。

    这里不一而论。下面着重谈一点诗韵常识。

    三、掌握一点诗韵常识 诗歌要注意押韵和节奏。不管是古诗,还是新诗,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而且有一定节奏的,都力求“易记,易懂,易唱,动听,有韵。”

    (一) 合辙押韵 音韵,是诗歌等韵文作品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音,指音节、音调,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诗歌的押韵,就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相似的声音,在。

    3.想学写诗,该怎么入门

    第1步:确定写诗的主题 在开始写诗时,首选要选好你要写的主题,到底是写关于哪方面的,是关于工作、生活还是爱情题材的,这个一定要确定好,也是写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2步:选择诗词的类型 诗词分很多种类型,是选择古代诗,近体诗还是现在自由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一开始写的作者,个人建议还是写自由诗为妙,因为不用受那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

    第3步:一开始从从模仿开始 要自己一下子自创一首好诗很难,所以可以先看看别人怎么写,分析他们的写法,挑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做分析,先分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段落,字数,押韵,只有读懂了这首诗,模仿或者再创作就不是很难了。 第4步:开始写的阶段 一切准备妥当,就是开始写诗的阶段了,先从第一句开始写,反复推敲和思考,不过想到中间或者结尾的句子时也可以用本子记录下来,中间实在写不出来时,也可以再看看参考的诗词加深印象,比结合自己要写的主题,相信很快就会继续写下去,虽然这过程有点枯燥,但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5步:不断修改,逐步完善 修改可以出现在创作的过程,也可以在结尾阶段,写好之后,反复阅读或者打声朗读也行,同时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句子来替代这一句,或者这一句哪个词用的不好,换另外一个相近词表达会不会更好,不断修改,尽量做到自己觉得很完善的程度。

    第6步:完成发布,问别人意见 写好之后,可以发给好友看,让好友评论给意见,也可以发布在百度、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让更多的好友阅读和评论,这也是很好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渠道。

    4.想学诗词 入门应该先学什么

    我觉得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从网上百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白香词谱》挺好的。

    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话(评),我很喜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度,很精辟。最近我在读一本吴小如的《诗词札从》,收获不小。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

    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问多看书,看诗词话(评)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再看看名家的评说。答

    我觉得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专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其实我也是个初学者属,不太懂诗词的。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5.我想学写古诗,请各位前辈们指导指导,初学写诗要注意什么,谢谢了

    ①不知道你是不是学生,如果是,你上语文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虽然我承认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失败),觉得好的古诗就背下来,这就是积累。如果你不是学生,就找一些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来看,学诗第一步就是要看诗、赏诗、背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②诗的气势和感情主要是靠意象来渲染的,平时要积累诗歌意象。举个例子,塞外诗中,什么大漠、孤烟、黄风、铁甲、角声、旌旗等等这些意象一铺陈出来,塞外那种雄浑悲壮的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同样,山水诗中,什么烟雨、清风、明月、杨柳、涟漪、莲花、云霞等等这些意象一融入诗中,那种山清水秀的感觉也立刻出现了。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你,积累意象的重要性,同时,意象还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③平仄韵律,这个问题对所有初学者都是难题,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天生地对汉字敏感,我每次写诗,都很容易就能想到押韵需要的字,从写第一首诗开始,就是这样。其实新手写诗不必刻意追求每个字平仄严格相对,只需让末字平仄押韵即可。韵律是要靠感觉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种感觉自然而来。

    ④最后,写诗不能为写诗而写诗,那样的诗没有灵魂,只有当自己心中有感、急欲抒发之时,写出来的诗才是佳作。

    祝愿你在诗歌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有感赠君诗一首,望笑纳:

    大唐盛世已难再,

    多少诗篇落尘埃。

    千百年后学诗者,

    勇敢创作莫徘徊。

    6.诗词基本入门知识

    “诗”: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在诗中有戏剧,而在戏剧中也有诗)(诗的害乎锤锻)(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我们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形式。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按有无故事情节又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是否有韵律,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赋》。

    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1] 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诗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词的特点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

    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

    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的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

    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如苏 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 传61字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临江字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园春114字青门引42字 如梦45字苏幕遮62字水调歌头95字 双双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谒金门45字忆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一斛珠57字玉楼春56字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雨霖铃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诉衷情33字定西番35字 诗的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1、《全唐诗》2、《全宋词》6、《乐府诗集》7、《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8、《百年绝句大典》9、《百年律》10、《诗韵合璧》相关诗句 西施故里浦阳江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浦阳通钱塘 古居游客日三千 浣纱银河落九天 ——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 西施圣殿诗 五千载金鼎宝殿 一万年玉容天仙 画的是山河壮丽 唱的是国歌太平 ——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 题诗红粉池诗 苎萝山下天宫匠 红粉池名地共长 池边留影多才女 碧波青莲好鸳鸯 ——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

    7.70首基础古诗有哪些

    新课标《古诗70首》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8.关于古体诗词的入门技巧

    唐诗分 五古 七古 五律 七律 五绝 七绝 排律 歌行体等 押韵讲究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就是说一首诗的奇数句可以不押韵 但偶数句一定要押韵 而且因为诗的形式不同 要求也会略有偏差 比如律诗 必须要压平韵 而且要一韵到底 中间不能换韵而至于词 一般都是一个词牌一个要求 比如《减字木兰花》 讲究一句一韵 一首词要换四个韵部 而像《水调歌头》则讲究压平韵 而且一韵到底 不换韵 如《靑玉案》又是通篇仄韵 不能有平韵 所以说词的格律是随词牌不同而改变 就不一一列举 有兴趣可以看看关于诗词格律方面的书当然 平时多看一些诗词歌赋的书籍 也是很有好处的 而且当你感觉有灵感时 就顺着走下去 可能刚开始的作品会有打油诗的味道 甚至不押韵 但长此以往 必定会日比一日强 这也是我的一点经验 希望可以帮得上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