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的诗词
1. 元明清时期的诗词
一、花鸟月雨声声叹 人之感情,分喜怒哀乐。
哀,自古就是诗词咏叹中一个恒久的基调,但同是一个“愁”字,不同的人却借不同的事物抒发出来。柳永有“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孤灯冷衾,写出长夜漫漫的凄清寂寞;而欧阳修却有“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青青河边草,道尽滚滚红尘的哀伤叹息。
不同的景物在悲伤的舞台上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一样的意蕴。 1.花亦悲 “感时花溅泪”,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
《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
元曲有“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这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物全非,连聊以追思的桃花都不复存在,悲夫?哀夫?深深哀叹,旧爱不返,只能自蓄辛酸。无怪乎《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唱到: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飞絮杨柳,却留不住郎君;桃花拂面,带来忧雨愁云。独守空闺的愁闷恰恰寄寓于春天的桃红绿柳中,乐景与哀情相交映,更显其哀。
同样地,另一边厢,芙蓉已尽,却依旧不见君归来。“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夏日亭亭而立的芙蓉俨然成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象征,诠释着兰芳枉待的悲凄。“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岂止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
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 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2.鸟同愁 花既婉约,鸟更多情,泣血的杜鹃,缠绵的鸳鸯,纷纷传递着阴郁时候的心语。 “杜鹃啼血猿哀鸣。”
乐天以一杜鹃鸟,写出被贬的悲哀与无奈。刘长卿写道“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此栖迟”就是指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那般惶恐不安的生活,暗喻了贾谊的侘傺失意,作者迁谪的痛苦也因此展现。
如果说被谪是一种悲哀,那么寄人篱下则更多是无奈。“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鹦鹉学舌于金笼,显然是寄人篱下,其辛酸自不待言。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还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鹧鸪在古诗词中一直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 燕语莺歌,不尽是欢愉,或许还隐藏着深深的失落与叹息。
3.月共哀 《红楼梦》里有一经典的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诗魂冷月,可见月亮在国人,尤其在诗人心目中的比重,月与人事,有着无以开解的情结。
《琵琶行》中几次以月亮显忧愁。“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皎洁的秋月与瑟瑟西风,恰恰透出一种难言的凄凉。愈是明朗的月亮, 愈会勾起无法团圆的哀思。
对月长叹的又岂止乐天居士一人?柳永的两首词——堪称别离词之双璧——《雨霖 铃》和《采莲令》均以月亮为景。“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月影临江,照尽离人泪。惨淡的月色,使心情更为黯然。
夜空的明月宛然是凄清的代表,徒使野客添愁。 星有万千相辉映,月却无伴自飘零。
孤单的月亮往往会引起寂寞人的愁绪。“月沉时一般孤零。”
轻轻一句,就写出那一份孤单与顾影自怜的怨恨。“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月也孤单,人也孤单,几句吟唱,一番对比,女主人公的辛酸便跃然纸上。
真是梓泽余哀,默默诉凭冷月。 4.雨俱怨 纷纷点点的雨水也许很像女子面上的眼泪。
《长恨歌》就用“一枝梨花春带雨”来描述杨玉环的面带泪痕。或许正因为如此,敲窗的细雨,才凝结着无数人怨绪愁肠。
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句。细雨梧桐的凄凉,夹杂着身世飘零的伤感催断人肠。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风”“雨”渲染了愁闷,寒冷的不仅是身,还有寂寞的灵魂。
辗转难眠之际,也许愁思一如百年夜雨,无休无止,绵绵不绝。才有《春喜来》“独自寝,夜雨百年心”之句。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之愁。”柳永把忧愁写成像云雨一样翻江倒海,足以见怨之深,恨之切。
临风洒泪,点滴细雨共泪水齐飞。风雨夹杂的叹息或许还会继续下去…… 花鸟鱼虫,风雨雪月,自然之景何止千千万万,也许还有更多的东西寄托着人们的声声叹息…… 生命有了不能言说的痛,光靠叹息有岂能尽抒心意?只能重重诉说,让飘零的命运铸就那些刻骨铭心的文字。
二、人生命运重重诉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向来蕴涵着多姿多彩的主题,有的是缠绵悱恻的艳情之作,有的是壮烈激怀的爱国之作,有的是郁郁寡欢的叹世之作,有的是看破世情的感伤之作,还有,还有……我感于文人墨客中的咏叹人生、命运无常的作品,。
2. 唐宋元明清的古诗
春 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二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三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四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 一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二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三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四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五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秋 一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二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三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四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五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冬 一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二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三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四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五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志远《天净沙-秋。
3. 元明清朝代各有什么诗每个我要3个
《咏 兰》 元 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秋蕙》元·揭 斯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题《兰棘同芳图》元·李祁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墨兰》元·元梅飞琼散天葩,因依空岩侧。
守墨聊自韬,不与众芳碧。题郑所南《兰》 元·倪瓒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题兰》 元·张翥鹈鹕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湘妃怨》明·李梦阳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兰 》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垂兰》明·李日华从风不猎香,俯溪自怜影。
空山狼藉春,半属野樵领。《题画兰》明·陈献章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题兰竹卷》 明·文彭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子昂兰》明·史鉴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画兰》明·李日华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王楚玉画兰》明·陈继儒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兰 》明·董其昌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水墨兰花》明·徐渭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题画 》清·郑燮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峤壁兰》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得意写之》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题王蔗村镜影图》清·蒋士铨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写兰石有寄》清·智永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题画兰》 清·黄任之一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之二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之三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兰》 清·马骀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冬兰》清·曹寅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珠兰》清·姚燮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清·孔尚任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画兰》清·谭嗣同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柬魏默源》清·何绍基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画兰》清·孙原湘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题《空谷幽兰图》清·汪士慎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题兰花册》清·李方膺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兰溪》清·黄任如画山城 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荆门杂咏》清·李友棠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
《画兰》清·马骀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
4. 唐宋元明清代的古诗
咏史
年代:唐 作者: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唐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扬子江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元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年代:元 作者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明诗:
石灰吟 于谦
千磨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荒村
年代:明 作者: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清诗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过许州
清 沈德潜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掩〕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5. 唐宋元明清的古诗
《咏史》
年代:【唐】 作者:【高适】 体裁:【五排】 类别:【怀古】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扬子江》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体裁:【七绝】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梅花》
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体裁:【七绝】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荒村》
年代:【明】 作者:【于谦】 体裁:【五律】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过许州》
年代:【清】 作者:【沈德潜】 体裁:【七绝】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掩〕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6. 有谁知道古代文学书中元明清的重点诗句有哪些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张养浩·山坡羊)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元·杨显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清·杨继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苦深。(清·顾炎武·海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清·曹雪芹·红楼梦)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清·曹雪芹·红楼梦)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老残游记)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诗也会吟。(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7. 唐宋元明清的诗
只有一万字的输入空间,这里写不下。
芙蓉楼送辛渐 盛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品评】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 寒雨连江夜入吴 ”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 连 ” 字和 “ 入 ” 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 “ 孤 ” 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 “ 清如玉壶冰 ” (《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 “ 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 ,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
“ 尽谢炉锤之迹 ” (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花非花 中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品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 “ 花非花 ” 却颇有些 “ 朦胧 ” 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 “ 无题 ” 。首二句应读作 “ 花 —— 非花,雾 —— 非雾 ” ,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 非花 ” 、“ 非雾 ” 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 (《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 “ 夜半来,天明去 ” 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 “ 夜半来,天明去 ” ,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 “ 来如春梦 ” 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 梦 ” 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 “ 来 ” 、“ 去 ” 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 夜半来 ” 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 “ 来如春梦几多时? ”“ 天明 ” 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 “ 去似朝云无觅处 ” 。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 “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 ,贺铸《青玉案》的 “ 一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