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中词类活用

    1.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3、一词多义绝 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 百 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 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 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 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 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 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 援疑质理(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国,古义为“国都,京城”,今常指“国家”)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为“日光”,今常指“风景、景色”等)沙鸥翔集(古义为“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微斯人(古义为“无,没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3、一词多义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相当于动词,是,就是) 然则北通巫峡(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极 北极潇湘(动词,尽,到达) 此乐何极(动词,穷尽)一 在洞庭一湖(无实义,起强调作用) 一碧万顷(数词,一片) 而或长烟一空(副词,全)4、词类活用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太守)用做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即做太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用做名词,景象)《醉翁亭记》1、古今异。

    2. 诗词常识中词类的活用有何重要意义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得别开生面,既形象又凝练地描绘了一年一度、春到江南的盎然 生机。

    据洪迈《容斋续笔》说,他曾亲见诗稿,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 先后曾改为“到”、“过”、“人”、“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为“绿”字。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

    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关于词性活用,王力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因为有对仗的关系,词性互相衬托,极便于运用变性的词……”词类的活用可以起到炼字的作用,并让诗 词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3.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4. 词类活用

    (1)句原文: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译文为:俞皓笑道:这非常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然后用钉子使它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其中:“实”为使动用法. (2)译文为:人走在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维持,塔自然不会晃动了. 判定那个词有活用现象,可以看句子结构,比如:“人履其板”中,“人”为主语,“履”为谓语,而该词本是鞋子之意,在此处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了.也可以根据“名词+名词”的结构来判定,句子中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同义词连用,就是有一个词出现了活用现象.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求《马说》里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句式.】

    通假字有四个:(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古今异义(1)是 :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2)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3)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4)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5)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6)食: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一词多义: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其实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特殊句式 1.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6. 小石潭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意义

    满意回答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 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 古义:听到、听闻。

    (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光景”、“左右”。

    今义:允许、准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愣住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凄清;冷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 (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 (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通“现”出现。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 (2)连词,而。(卷石底以出) (3)介词,用。

    (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 (1)动词,作为。

    (全石以为底) (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直射。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名作动,作响。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通假字 下见小潭(“见”通“现”,显现,出现。)【现语文课本未标明】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7. 《师说》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2、之(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7) 动词,往,到。

    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4、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