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中的大美中国

    1. 古诗词中的各种美

    1)“读”,要读出感情,设身处地的“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诗词中的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三千年来我国诗人辈出,佳作如林。在现在的中学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词,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委婉,无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

    这些优美的名人佳句,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词语表现丰富多彩、深邃的意境,让读者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古典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现在《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下面就谈谈教学中古诗词中境界美的探寻。

    古典诗词含蓄、委婉,很多诗句要靠认真体会,要挖掘出它们的内涵,从中得到启发,进而领悟到其包含的人生哲理。借助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沉醉于艺术氛围之中,生成活感性,确立完整的人格,既深化艺术体味、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品格,与诗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领略高尚意境之美,潜移默化实现提高人文素质的宗旨。

    一、领略作品中的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之艺术风格。 1、叙田园生活,传钟情山水,颂热爱劳动人民歌之神。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歌十分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描绘了诗人田园劳作及归来的情景。诗歌平谈中又富于情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了一天之后归来的诗人中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陪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晚风拂面,吹散了一天的疲劳,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迈着轻松的步履,哼着惬意的小调悠然归去。

    2、叙个人情怀,传青衫沾泪、忧国忧民之神。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全诗醇美朴素、勤奋和胸怀大志的忧国忧民之神融入自然平淡的诗句之中,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二、领略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之美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这类作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领略作品精雕细琢,展开意境想象和联想之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在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冬景》中,如借助比较联想,就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小令的意境。“雪粉华,舞梨花”,一读到这一句,马上就会联想到唐朝著名诗人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同时以梨花喻雪,一个“开”字,表现了大雪飘洒飞舞如春天的梨花灿烂,朵朵压枝低,开得热烈,开得广阔;而“舞”字,舞得轻盈,舞得优美,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美。此二字各取特点,异曲同工,各尽其妙。

    而最后的“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黄芦、清江、小舟,极容易使人联想到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不过,韦应物的诗写的是春景,表现出春雨、春潮的迅猛,是急剧跳动的形象;关汉卿的小令写的是冬景,描绘了冬日江边的清冷、沉静,具有一种深远闲淡、安适自得的特点。两者都抓住了季节景物的特点,各自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往往是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是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意境,打开诗人情感大门的钥匙。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因来被人称好。为什么?可换其他同义词让学生进行比较,就能发现换用其他同义词,没一个字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

    看到这个绿字,就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

    2. 歌词大美中国,大美中国是哪首歌

    歌曲名:大中国

    歌手:青春美少女

    专辑:I MISS YOU

    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

    景色也不错

    家里盘着两条龙

    是长江与黄河

    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

    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

    景色也不错

    看那一条长城万里

    在云中穿梭

    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我们的大中国呀

    好大的一个家

    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

    我们的大中国呀

    好大的一个家

    永远那个永远那个我要伴随她

    中国 祝福你

    你永远在我心里

    中国 祝福你

    不用千言和万语

    3.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

    温柔敦厚的诗教被引入艺术的创造原则之后,就要求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内容要浓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简而言之,就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含蓄蕴藉是总体原则,哀而不伤是对这个总体原则的补充。 推荐《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陈铭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这本书第六章至第八章详细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中和之美。

    4. 中国诗词中最美的十句诗

    最唯美的10首中国情诗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觉得这里的每一首细细读来都缠绵悱恻、铭心刻骨~~~

    只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5. 中国最美的古诗

    诗经里的诗句都挺美的,不只是诗,象李清照的词,如梦令,醉花阴等我都很喜欢,还有李煜的虞美人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命长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命长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 赞美中国的诗句大全

    1. 黄鹤楼

    人海茫茫,

    有谁知,

    情为何物?

    只有这:

    扬子江水,

    依旧东去。

    天上天公若相问,

    人间愁百恨无重数。

    对苍天,

    我大笑声声,

    振残绿。

    千古恨,

    到今无。

    天有情,

    天亦怒。

    人道是:

    天无绝人之路,

    是非之地不留人,

    天下自有留人处。

    大丈夫,

    可杀不可辱!

    死何惧?

    2. 玉台咏

    南望故乡,

    云海中:

    景色如画。

    叹游子,

    千里万里,

    空劳度牵挂。

    岁月多少忧和喜?

    人生几许苦与辣?

    向慈母,

    梦中再诉说,

    我不怕。

    男子汉,

    大丈夫。

    拿得起,

    放得下。

    纵无人和我,

    齐驱并驾。

    风里依旧敢逞雄,

    雨中何妨再称霸?

    古人云:

    一笑问乾坤大,

    任叱咤。

    3. 关山行旅图

    来去匆匆,

    一路上,

    山寒水碧。

    放纵着:

    冲天豪情,

    凌云壮志。

    鞠躬尽瘁轻生死,

    多少年来如一日。

    流言中:

    虽千人万人,

    吾往矣。

    天下人,

    天下事。

    天地间,答

    有正气。

    任热血洒遍,

    神州大地。

    待到春风吹来时,

    高奏凯歌唱盛世。

    向天上,

    天公借天力,

    跨世纪!

    4. 祭黄帝陵

    长江黄河,

    奔流着,

    中华血专脉。

    五千年,

    涛声依旧,

    雄风犹在。

    席卷神州血与火,

    倾注人间情和爱。

    汇集成,

    诗词三百首,

    尽感慨。

    论是非,

    言成败。

    通古今,

    晓中外。

    忘却了英雄,

    多少无奈?

    天生神勇冠三军,

    宇宙属大气横九派。

    居东方,

    引领全世界,

    划时代。

    7.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

    讲“中和之美",首先得从“中和”这一范畴说起。

    “中和”,由“中"、“和”两字组成词组,“中",《说文解字》云:“中,内也,从口l,上下通也。”段玉裁《注》日:“然则中者,别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也,亦合宜之辞也。”

    《中庸》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谈到“中”这一范畴时说:“此须自心体认出来。

    非言语所能喻。中只是天理。

    日,何为天理?日,去得人欲,便识天理。日,天理何以谓之中?日,无所偏倚。

    "陆象山说:“中之为德,言其无适而不宜也。”可见“中"之涵义,是与两端相对而言的。

    从道德上说,“中",就是公正、而合乎天理人情之正道;从方法上说,“中"指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状态;从行为上说则是合理、合宜、恰如其分。总之,“中”可以看作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标准。

    “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和",相应也。《广雅》日:“和,谐也”。

    《辞源》中解释“和”有和顺、和谐之意。“和''这一范畴早在西周末年就已出现。

    据《国语·郑语》记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把“和”与“同"加以区分。

    所谓“和"就是性质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后来齐国的晏婴又进一步对“和"之涵义加以解释,据《左传》召公二十年记载:“公日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日‘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急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由此看来,“和”与“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同”是多件相同事物的相加,事物不会得到质的飞跃,而“和"则是强调不同事物的有机组合与统一,与多件相同事物的相加及不同事物的简单拼合是有很大分别的。因为它是在保证各样事物同步发展的同时,加强它们之间的和谐统一性,不会造成此消彼长的局面。

    儒家学派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和"之思想。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讲:“孔子的整个美学就是强调‘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尚义,所以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和则固无乖戾之心,只以无乖戾之心为和,恐亦未尽。

    若无中正之气,专以无乖戾为心,亦与阿比之意相邻……中正而无乖戾,然后为和。”固实际上,孔子判定入的德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于“和”的标准。

    老子也讲“和”。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音声相和”,都是讲阴阳、矛盾双方对立中的统一,达到和谐的程度。这与儒家所讲之“和"有所不同。

    在这里,老子所讲之“和"应该有四层含义:“和”,和谐,阴阳矛盾双方对立中的统一,促成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或对立面的和合体;其二,“和",调和,不同的因素协调、和解,用之维系着事物从内到外的有序运转:其三,“和",则是此后本文将要涉及的“中和”之说,正是强调“适度”、“中节”,也是讲求“以他平他"的制衡功效;四,便是“和合”之意,即:“天人合一”、“阴阳有序''之意,是矛盾双方此消彼长的变异,是矛盾双方运动转化的目标与归宿,既相反又相成,既相竞亦相用的结果,是矛盾双方合而归一的新的结果。 在先秦典籍中,“中”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是指适宜、合适、恰到好处、符合一定的标准;三是指人心、内心,泛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而“和",也有着四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整体中的平衡,二是差异中的协调,三是纷繁中的有序,四是多样性的统一。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中”与“和"是密切关联的。

    “尚中贵和”的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其精妙之处就在于通过“用中”、“执两”来达到和谐之目的。这样看来,可以把“中”当做手段与方法,“和”则为目的,也是衡量“中"之标准所在。

    “中”、“和"二字的内涵源远流长,但二者首次结合却是在《中庸》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着,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中谈到的中和思想,是针对人的情感来说的,喜怒哀乐未表现于外就是“中”,将感情抒发而符合一定的礼数,就称之为“和",假如能够保持住“中和"的态势,则会社会秩序井然,万事万物得以兴旺发展。从抒发感情的角度来说,儒家所倡导的“中和''观反对极其极端的情绪,而是更为提倡一种含蓄的,有节制的感情抒发。

    道家之中和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应自然之发展,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儒家讲“中和”,是“中庸"的一个分支范畴。

    “仁"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以“仁义"之心去爱人,“推己及人”以成“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总的目标;而“礼”,则是儒家规范各种思想、行为的手段。作为儒家学术的核心,“仁”包容了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