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哲学诗词

    1. 哲理诗大全,哲理古诗,哲理古诗全集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

    2. 收集含哲理的诗歌、名句20句哲理诗歌和名句一样20,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 关于哲理的古诗大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马致远《琵琶行 / 琵琶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4. 【急】有关哲学的古诗有哲学意味的诗,几首都行,多些更好——

    这样的诗有很多,我挑了一些特别有名的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一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有:第一、人的意识是能动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同一个事物,由于立足点的不同、立场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感性情感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结论.第二、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首先必须分清主体与客体,将对象置身于客体的位置,成为真正的客体.二琴诗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也是苏轼一首有名的哲理诗,旨在说明世间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三古瓦砚 (宋 欧阳修)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这首诗表达了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是具体而复杂的,不仅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五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5. 蕴含哲理的诗句及蕴含的什么哲理

    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 只要我们能够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敢于开拓,奋发前进,那么前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为什么这里的渠水这么清澈呢,那是是因为源头之水是流动的水.就是说,你问他为什么他有那么丰厚的知识,是因为他读了很多的书,要先学会付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哲理】人生中充满了悲欢,离合,要坦然的面对,正是因为有悲欢,所以这才叫人生.无论对于什么样困难的事情都要去面对、去接受、去处理,然后把它放下、、静静的、就过去了 ,。

    6. 关于哲学的诗句

    1、《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43639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断句》——宋代: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4、《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5、《小松》——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