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各朝代诗词风格

    1.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诗的风格

    中国历史上的诗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的不同风格: 骚体 骚体来源于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战国时期产生于楚国的诗歌楚辞。

    当时楚国的诗人屈原,在他写的诗中,有篇名叫《离骚》,于是后人有的便把楚辞直接称为“骚”,如南朝齐、梁时人刘勰,在他所著的文艺理论《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把专论楚辞的篇名称做《辨骚》;又如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中,也把楚辞列在“骚”类。自那时起,楚辞这种诗歌体裁就可以用“骚体”来代替,也就是凡用楚辞形式写的诗,就称“骚体”。

    骚体诗的形式有几个特点:一是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长可短;二是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三是用韵不严格,既可用韵,也可不用韵,而一篇诗中既有用韵的句子,又允许另一些句子没有韵;四是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这一类字。照一般的说法,凡是诗句加有“兮”“些”语助词的作品,不分写作时间先后,不论作品内容,以及作者是否楚国人,都称“骚体”。

    苏李体 苏李,是指西汉的苏武、李陵二人。他们二人有赠答诗,被梁代的萧统收入他所编的《文选》中。

    他们的诗都是五言诗。有人认为他们是五言诗的创始人。

    也有人认为这二人的诗是后人伪托。但这些诗风格朴质,表现深厚的感情与内容,与同被萧统收今《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韵味相近,一直受到后代诗人的重视。

    柏梁体 柏梁体起于汉武帝。相传汉武帝筑柏梁台,大宴群臣,席间宣布凡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每人作一句诗,合成一首诗。

    于是包括汉武帝在内的共二十六人写成一首《柏梁诗》。这首诗的形式是每句七言,句末都用韵,韵字有重复,是联句诗的首创。

    后人便把每句用韵的七言诗称为“柏梁体”。 正始体 正始是三国魏废帝曹芳年号。

    在这期间,涌现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等诗人。其中有诗流传下来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认为“嵇旨清峻,阮旨遥深”。由于当时的政治黑暗,文人随时有被杀的危险,所以他们诗的特色是不敢接触现实生活,只能用隐晦的,寄托哀伤之感。

    阮籍有八十二首《咏怀诗》流传下来,绝大多数是五言诗,在诗史中有一定地位。嵇康传世的诗有五十三首。

    主要是四言诗,也颇有名。 太康体 指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

    “太康”(280~289)为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体”之名,始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严说本于梁钟嵘《诗品》“太康中,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钟嵘此论,是概述西晋初年和中期一个阶段的诗风。

    而严羽则明确指太康时期以左思、潘岳等为代表的诗体,即其所谓“分明别是一副语言”。 太康前后是西晋文坛上比较繁荣的时期,众多的作家都有不少传世之作。

    太康诗歌一般以陆机、潘岳为代表。他们的诗歌比较注重艺术形式的追求,讲究辞藻华美和对偶工整,“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宋书·谢灵运传》)。

    诗歌的技巧虽更臻精美,但有时过分追求形式,往往失于雕琢,流于拙滞,笔力平弱。总之“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文心雕龙·明诗》),是这一时期诗人的总风格。

    不过每个作家仍有独特之处,“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世说新语·文学》)。其他如张协以造语新颖,“巧构形似之言”著称。

    左思则在太康诗风中独树一帜。其诗内容充实、语言质朴,气势雄浑,“似孟德而加以流丽,□子建而独能简贵”(《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不失汉魏遗风 陶体 陶体是指东晋末、刘宋初时的诗人陶潜的诗体。

    他的五言诗善写田园景物,格调清和自然,虽然是继承汉魏诗传统,但却别树一帜。他的诗风,影响了盛唐时期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和中唐时期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人。

    后代写田园诗的,大多受了陶诗的陶冶。 元嘉体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

    “元嘉体”之名始见于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用以概括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诗风。这三位诗人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互相类似之处。

    《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就主要是指的这三位诗人之作。

    但是“元嘉体”诗人的风格也各有特点。谢灵运擅长写山水诗,以辞藻富赡,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称;颜延之以侍宴、应制之作居多,其特点是典雅、凝炼,往往雕琢过甚,用典过多,虽亦有写景之句,常有“雕缋满眼”之弊;鲍照作品以乐府诗为最有名,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远胜颜、谢。

    他乐府以外的一些诗则较重辞藻,与颜、谢相近,其特点是以奇险取胜。这三位诗人对齐梁诗人都有一定的影响。

    《南齐书·文学传论》谈到齐梁诗文时,曾指出有三个流派,一派学谢灵运,一派学鲍照,另一派虽未指出具体人名,而说他们的特点是最讲究对仗和用典,显然指颜延之等人。可见这三位诗人在元嘉年间及以后一段时期确有很大影响。

    他们的诗改变了东晋多数。

    2. 各个朝代的文学风格

    浅赏文学风格

    文/岸芷汀兰

    针对近期在白鹿书院出现的文友之间就文学创作个性的争论,我想浅谈关于文学的风格。

    文学风格的产生和形成,是文学领域的自然规律,是文学发展过程中不以某一人的意志为支配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尽管形成文学风格的原因是多种的、复杂的,但并不是极其神秘和不可理解的。一般来说,它是受社会与个人、客观与主观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作为个人的、主观的因素,应该是包括了作者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文学才能、个性特征,也包括了他对社会生活和对事物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等等;而社会的、客观的因素则应指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民族的、传统的、时代的以及宗教的等等风尚的影响和制约。

    基于以上种种,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艺术个性等不可能达到同一的水平,这应该是正常的客观现象。这种现象是通过作者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在对作品的赏析中不难发现,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人善于用诗歌,有人则善于用散文。而在作品的语言上,有人含蓄婉转,有人则锋芒直露。这种特点往往体现和贯穿在该作者的一系列作品中,而成为其创作上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标志。因此,我们不可以片面地要求和强调某某要怎么怎么的去改变这些特征性的属性,即使勉强地改变了,也是违心的、不切合实际的。相反,允许这些不同个性的作品繁荣文坛,正好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宗旨。

    在同样的时代,相同的形势下,不同风格的创作是屡见不鲜的。如: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我国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坛闯将,他们的目标、观点、方法等都是一致的,都是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战斗武器,向反动统治者宣战,但是他们的文学风格却大相径庭。鲁迅善于用杂文的形式表现鲜明的风格,语言表达幽默绝妙,讽刺辛辣,凝练含蓄,一针见血,有一种“剔肌析骨、置顽敌于死命”的笔锋。这就构成了鲁迅杂文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郭沫若则善于运用诗歌形式来表达他对旧世界的愤懑和对新生活的追求。他的诗歌着重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浪漫情怀,以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纵横驰骋、不局格套的形式,高昂雄厚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挥洒自如的文学风格。

    即使是使用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作者身上,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风格。比如在我国当代散文作品中,刘白羽磅礴的气势,优美的文字和奔放的热情,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杨朔的深邃思想,深刻寓意和深沉情感,则给人一种深厚的启发和思考。秦牧则通过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在其散文中说古道今,亲切朴实,妙趣横生,给人营造了一种健康、轻松的生活氛围和有益的启迪。

    作者风格的形成是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尽管如此,个人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仍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而主观方面的变化归根到底还是受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种变化绝不是由哪一个人要求怎么变就能够实现的。

    文学风格呈现多样性,不仅是作者创作的个性体现,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也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多方面要求。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封建统治阶级采用某种手段提倡某一种文学风格的情况。如清朝就有所谓“温柔敦厚”的文风提倡,鼓吹诗歌创作要“有定格”。其实际就是要求人们按照封建正统观念和他们设计的框框去创作,这只能奏效一时,不可能长期产生影响。

    在现阶段,“百花齐放”是一必然趋势,是文学园地一股势不可挡的创作潮流。也只有如此,文坛圣地才能够真正万紫千红,绚丽多彩。

    3. 初中古诗各个朝代诗人性格特点和写诗的风格

    春秋知战国时期,浪漫派,代表人物屈原,宋玉。

    秦焚书坑儒,故少文学作品

    汉代以胸怀著称,如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如项羽十面埋伏

    三国魏晋时期,以慷慨悲歌著称,重视风骨,如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等

    唐代重视气魄,风格多变道,既有浪漫派也有专现实派,边塞诗,思乡等,如李白杜甫。后期的杜牧李贺李商隐等人。

    宋代主要是词,也有诗歌,诗歌主要特点是花间词居多,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如苏东坡,柳永,李清照。

    元代属是散曲,关怀现实作品多,

    明代风格比较闲散,多小说,如唐寅桃花诗等。

    清代风格偏冷峻,病态美居多,如纳兰容若的词,

    4. 古代各个朝代的诗人的作诗特点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5. 唐宋诗词的风格

    唐诗: 1.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代表人物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 宋词主要派别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姜夔 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

    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6. 各个朝代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1.体裁简单的特点概括:周朝:四言、杂言居多,语言质朴,内容生活化 秦汉三国:出现五言、七言,辞藻华丽,语言含蓄 魏晋南北朝:田园诗出现,语言质朴,杂言诗辞藻华丽 隋唐:诗歌基本发展完全,出现绝句、律诗 宋:诗歌进一步发展,宋词高度繁荣 元明清:以贴近生活为主,更在意人间疾苦2.详细些以各代名篇举例: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内容上分为《风》(周代各地的歌谣)、《雅》(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 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由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刘向乃编辑成集。

    主要作者: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等,共17篇。影响: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影响着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汉赋: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内容上侧重“体物写志”。

    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分为五类: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叙述旅行经历;抒发不遇之情;杂谈禽兽草木。

    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三个时期:一时期: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代表者:贾谊、淮南小山、枚乘。

    二时期: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代表着:司马相如、扬雄、班固。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代表者:张衡、赵壹、蔡邕。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类别:古体诗:五言、七言。

    近体诗:绝句、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分无言和七言)。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

    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前代的五、七言古诗。派别: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浪漫诗派(李白);现实诗派(杜甫)。

    四个时期:初唐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边塞战争;李白杜甫)、中唐时期、晚唐时期(中晚唐代表:韩愈、柳宗元、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宋词: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派别: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含义: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四种类别:按长短规模分、按音乐性质分、按拍节分、词牌来源划分。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含义: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地位: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类别:元杂剧、元散曲。

    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明清小说: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明代小说类别: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公案。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清代:主要内容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代表作:《红楼梦》、《聊斋志异》。

    3.粗略总结下:朝代史的诗歌研究史告诉我们,诗起于先秦,经诗经为始,楚辞为继,以两汉的五言诗的滥觞,发扬于南北朝时期各文体的完备,最终迎来以唐为代表的诗歌发展高峰,宋元明清都是完备后的细节中,不断分流合并中拓展出来的诗的内容体裁手法等,最终经民国学者诗的风行而影响至今。如果从朝代史去研究会发展唐代是一座最高峰,后世的宋元明清都是在其影响之下,或继其风,或另辟跃径,总之都与唐分离不开,所以就有“唐以后无诗”,“宋以后诗尽”的说法。

    这一说法正如我们时下所批评的“宋是最高峰,明清无甚发展”的观点,因为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唐诗,你不学诗歌接触不到真正好的明清诗人的集子,所以只能人云亦云,就此不知也被掩盖了宋以后,对明清发展高度的认识。

    7. 古代诗人写诗的风格

    常见诗歌语言特色与风格 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 “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

    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

    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杰出的诗人在创作中往往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幽寂静穆,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以及(孟)郊寒(贾)岛瘦和“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等等。

    古代诗人的风格(举例)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