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诗词五首教案
1. 七年级上册25课诗词五首(语文出版社)有哪几首
25、*诗五首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初一下册25课诗词五首的内容
《饮酒》 陶渊明(东晋南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朝) 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朝) 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古代诗歌五首的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三、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有《魏武帝集》。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5.小结。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
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8.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9.小结。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 第三课时。
4.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的25课《诗词五首》的五首诗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饮酒》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次北固山下》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飘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5.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五首课外十首古诗词
山中杂诗(南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上檐上飞百,云从窗里出。竹管里(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度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问,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答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容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 七年级下册语文六七单元古诗五首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后五首古诗《滁州西涧》韦应物(七下课外)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课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刘长卿(七下课外)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赵师秀(七下课外)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赵翼(七下课外)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
《滁州西涧》韦应物(七下课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知李龟年》杜甫(七下课外)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道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七下课外)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七下课外)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回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七下课外)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参考资料:人教版答